2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内容摘要:

朝著名的 家。 ( 2 分) 解释加点的字。 ( 4 分) ( 1)虽( )有千里之能 ( 2)不以( )千里称也。 ( 3)才美不外见( ) ( 4)其( )真无马邪。 翻译下面的句子。 ( 4 分) ( 1)安求其能千里也。 (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造成千里马“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2 分) 1文中的“千里马”比喻 ,“伯乐”比喻 ( 2 分) (三)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聊以吾子之行卜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之墓,而观 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1解释下面的加点的词语。 ( 2 分) ( 1)怀抱利器( ) ( 2) 吾知其必有合也( ) 1翻译下面的句子。 ( 2 分)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1概括第一自然段的段意。 ( 2 分) 1第二自然段说“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2 分) (四) 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 一日,康往拜胤,不遇。 问何往。 门者曰:“出外捉萤虫去了。 ”已而胤答康,见康闲立庭中。 问:“何不读书。 ”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4 分) ( 1)名读书( ) ( 2)一日,康往拜胤( ) 1把下面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写在括号里:( 4 分) ( )问( )( )何往。 门者 曰:“( )出外捉萤火虫去了。 ” 1世上有许多事物一旦被普遍搬走,往往会走向它的反面,比如“囊萤读 书”之类。 请结合你熟悉的成语(或比喻)中举例。 ( 4 分) 第四部分参考答案 (1)逃亡,( 2)自然,( 3)通“倡”,倡导;( 4)适逢 诈称公子扶苏、项呀、项燕; 天下苦秦久矣; 扶苏因为多次诉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略; 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谋划过程。 ) 略; ( 1)即使 ( 2)用 ( 3)“现”表现 ( 4)难道 ( 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 2)是确实没有马呢,还是真的没有发现马呢。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有才能的人、人才; 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人。 1略; 1燕赵地区古代有许多激昂感慨的志士。 1希望董生到河北能受知遇。 1承上启下; 1( 1)借萤光;( 2)前往; 1孙康、门者、车胤; 18,雪中送炭、亡羊补牢 第五部分 (一)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 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为我谢曰:“明天子上,可以出而仕矣。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 怀抱利器 (2) 郁郁适兹土 (3) 为 我 谢 曰 (4) ( 秦 王 ) 长 跪 而 谢 之曰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2)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去邪。 3 董 邵 南 要 去 河 北 的 原 因是。 4 作 者 对 友 人 董 邵 去 河 北 的 态 度是。 5 作者嘱托邵南去河北后“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的用意是什么。 (二)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这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 ,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 文中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什么。 (用曹刿的话回答) 2 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3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②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 ③ 公将鼓之 鼓: 4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 吾视其辙乱,望旗靡,故逐之。 5 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