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体系改革要点(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企业会计准则第 4号 ――固定资产 (一)重新定义了预计净残值  新的固定资产准则中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的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新的预计净残值的定义强调了现值,也就是说在确定预计净残值时其金额应为其折现值。 在企业准备出售固定资产时,应复核其预计净残值,在这种情况预计净残值通常应等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二)规定了特殊行业弃置费的会计处理  新的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预计的处置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计提折旧, 其金额为折现值。 (三)取消了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  新的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时其确认原则同初始确认固定资产的原则: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若后续支出属固定资产重要组成部分,则后续支出单独计价并按固定资产预计后续的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若后续支出属固定资产非重要组成部分,则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一并计价,重新测算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四)取消了固定资产减值转回 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增加了资产减值准则,其明确规定, 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 确保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更加真实、可靠,避免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保护投资者利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 5号 —— 生物资产 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代售的牲畜等。 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 实际成本计价:外购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运输费、保险费、相关税费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购买该资产的其他支出;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耗费;投资者投入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名义金额确定。  企业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生物资产进行后续计量。 生物资产在育毕或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 5号 —— 生物资产  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期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和所包含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产量法等。  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公益性生物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  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 6号 —— 无形资产 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明确区分,不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按本准则规定处理。 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下列各项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企业会计准则第 7号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企业会计准则第 8号 —— 资产减值 ( 1)新准则限定了本准则资产内容。 规定 “ 准则中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 采用了资产组的概念,规定 “ 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 ” (新准则第二条)。 在单项资产减值准备难以确定时,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确定资产减值。 ( 2)扩大适用范围。 20xx年 《 企业会计制度 》 提出了计提 “ 八项 ” 资产减值准备,竖立了资产减值(可收回金额)的理念,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但在适用范围上有所局限,缺乏详尽的实务指导性规定内容,新准则规定 “ 适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减值的处理 ” ,例如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投资等。 ( 3)在减值迹象判断上,新准则比现行制度有要求更加明确。 一是明确 “ 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 ”。 二是明确 “ 如不存在减值迹象,不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 ,但商誉每年都要核查测试。 ( 4)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原则比现行制度更具实务操作指导性。 对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如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计算等分别作了较为详细操作指导规定。 ( 5)新准则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公允价值很大程度是靠人为判断,中国目前还无法广泛使用公允价值,人为调整利润的行为屡屡出现,所以对公允价值采取限制使用的态度。 ( 6)新准则引入了总部资产的概念。 总部资产是企业集团和事业部的资产,难以脱离其他资产和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计算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与相应的资产账面价值相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 7)新准则取消了商誉直线法摊销改用公允价值法。 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并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进行测试。 只要有活跃市场,只要有公平价值,就可以使用公允价值。 强调一旦使用了公允价值,就停止历史成本价值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 9号 —— 职工薪酬  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