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内容摘要:

( 3)离开 ( 4)通“又” ( 5)这 ( 6)于是、就 22. B 23.( 1)张良感到很奇怪,随即望着老人(离开)。 ( 2)哪里有(因为)年老就抛弃他的呢。 :老父叫不认识他的张良为他捡鞋子、穿鞋子。 第二问: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十三 . (2020 年温州市 )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 猎者怜其孤,赠以猴。 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 如是这五年。 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 曰:“父死乎。 ”颔之,乃俱归。 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 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 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 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 未三月而偃卧坟间。 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2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惟 . 一女远适他乡 B.老者暴 卒 . 惟 . 吾德馨 士 卒 . 亡者过半 C.乃俱 归 . D.仍牢守 故 . 宅 吾谁与 归 . 彼竭我盈, 故 . 克之。 24.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 B. 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 C. 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 D. 猴子 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 25.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 3 分) ▲ 23. A 24. C 25.例:①我觉得文中的猴子对养之五年的老人有情有义,那么我们做人更应该有情义。 ②我觉得文中的猎人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主动关心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③文中的乡人不但出钱掩埋了老人,而且给死去的猴子立了一 块碑,由此可见他们的善良与淳朴,这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 此外还可以从老人或老人的女儿的角度来回答。 十四 . (2020 年湖北省宜昌市 )下边的古诗、联、文,表现了古代的高雅之士对自然之美、环境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请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下边几段材料,然后答题。 (本题共7小题,计 14 分) 【 材料1 】 书湖阴先生壁 ①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 ② 送青来。 【材料2】 【 材料3 】 对 联 屋后松竹添秀色 门前梅兰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 及 . (a)林间自在啼。 【材料4】 养鸟有道 □郑板桥 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尔。 欲养鸟莫如多种树, 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 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 ( zhō u jiū) ,如《云门》、《咸池》之奏;及 . (b)披衣而起……见 ( 1) 扬 翚 振彩 ③ ,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 ( 2) 乐而已。 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 【 注释 】 ① 这是作者题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 ② 排闼( t224。 ) :意思是推门(而入)。 ③扬 翚( hu236。 )振彩 :扇动五彩翅膀。 1. 材料1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 请你也用 2 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容。 ( 2分) 2. 请在材料3下联中的横线上,填写能够与上联相对应的 3 个字。 (2分) 3. 将材料4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用 2 个逗号把它断开。 (2分) 4. 文言文中“之”、“其”、“而”、“以”„„这样的词语很多,多读便能读顺口、读明白。 请你凭语感,在所给的文言词中,选择 2 个分别填入材料 4 的 ⑪ 、 ⑫ 处,使文句通畅。 (2分) 5. 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材料 2 和材料 4 中加点的“及”字的意思。 ( 2 分) 6. 用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对文章进行概括,是一种读书方法。 请你在材料 2 中选择恰当诗句对材料4进行概括。 ( 2 分) 7. 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2分) ( 2 分)评分说明:能用 2 个字概括出后两句是写自然环境美的意思即可。 答案示例:“景美”或“景秀”、“境美”等,答案不必强求与“人勤”二字对仗。 ( 2 分)评分说明:不考虑平仄因素,基本能对上即可;第 1 个字为动词即得 1 分;所填内容基本符合对联意境即得全分。 答案示例:“吐幽香”、“着新装”等。 ( 2 分)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 评分说明:对一处得 1 分。 ( 2 分)( 1)其;( 2)之。 评分说明:对一个得 1 分。 ( 2 分)及 (a):比得上;及 (b):等到。 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 2 分)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评分说明:只写出后一句得 1 分。 ( 2 分)评分说明:本题答案不唯一。 考查的核心能力点:记诵积累。 答案示例: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十五 . (2020 年盐城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 10~ 13 题。 ( 13 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①。 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 ② 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 ③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 ④ 持 汤 . 沃灌,以 衾 . 拥覆 ,久而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注 〕① 怠:懈怠。 ②箧:书箱。 ③舍:学舍,书馆。 ④ 媵人:服侍的人。 〔乙〕 任末 ① 年十四, 负 . 笈 ② 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 ③ 依林木之下,编茅 为 . 庵 ④ ,削荆 ⑤ 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 ⑥ 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 ⑦ 其勤学,常以净衣易 ⑧ 之。 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 ,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 注 〕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灌木名。 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 10.请用“ | ”为 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 ( 2 分) ( 1) 手 指 不 可 屈 伸 ( 2)夫 人 好 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 4 分) ( 1) 媵人持 汤 . 沃灌 汤: ( 2)以 衾 . 拥覆 衾: ( 3) 负 . 笈从师 负: ( 4)编茅 为 . 庵 为: 1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 4 分) ( 1) 录毕,走送之。 ( 2)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3. 〔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 3 分) 10.( 1)手指 / 不可屈伸( 1 分) ( 2)夫 / 人 好学 (画出此处即可。 每小题 1 分) 11.( 1)汤:热水 ( 2)衾:被子 ( 3)负:背,背着 ( 4)为:做,做成(每题 1 分) 12.( 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或“成就事业”)。 (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每小题 2 分) 13.都表现了从师学习时不惧险阻,不图物质享受,勤奋好学的精神。 (三点“精神”答对一点给 2 分,答对两点即可给 3 分。 只答 “从师学习”,给 1 分) 十六 .( 2020 年山东省荷泽市 )课外阅读。 参照注释,阅读下列文言文片段,完成 1 12 题。 ( 4 分) 陈胜王凡 ① 六月。 已为王,王陈 ②。 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 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 ③ 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 ④ 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入俱归。 注释:①凡:总共;一共。 ②陈:陈县。 ③宫门令:守卫宫门的长官。 ④遮:拦住。 11.对下列四句话中“之”字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①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 之 .。 ② 之 . 陈。 ③宫门令欲缚 之 .。 ④陈王闻 之 .。 A.①与④同 B.①与③同 C.③与④同 D.四个都不同。 12.针对上述文言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 A.陈涉称王六个月,把陈 县定为王都。 B.陈涉的老朋友到陈县想见陈涉。 C.守宫门的长官想把敲打宫门的那个人绑起来,不肯向陈涉通禀。 D.陈王出巡,宫门令拦住去路呼叫陈涉。 11. D 12. D 十七 . (2020 年青岛市 )阅读《邹孟轲母》选文,完成 10—— 12小题。 (本题满分 7分) 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 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⑪炫卖⑫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⑬,揖让进退。 孟母曰: “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⑭。 注:( 1)贾人,商人。 ( 2)炫卖,叫卖。 (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 4)渐化,逐渐濡染。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 ( 1)乃 去 . ,舍市傍 ( 2) 及 . 孟子长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 分) 复徙舍学宫之旁 12. 简答题( 3 分)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10. ( 1)离开 ( 2)等到,至。 (有 2 个或 2 个以上错别字该项不得分) 11. 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有 2 个或 2 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2. ( 1)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 2)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十八 . ( 2020 年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 20 题。 ( 15 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 ① 子也,七岁善书。 十 二见前代笔说 ② 于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 ”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 “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 “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 :“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 ③ 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 ④ 见,语太常王策曰: “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 “此子必蔽吾名。 ”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 ⑤ ,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选自张怀瓘《书断 •王羲之》) 注释: ① 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 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 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 卫夫人: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 ⑤ 祝版:祭神的木板。 15.认真通读全文,用 “/”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 2 分) 今 而 用 之 使 待 成 人 恐 蔽 儿 幼 令 也。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3 分) ( 1)恐不能秘之 ( ) ( 2)待尔成人,吾授也 ( ) ( 3)不盈期月 ( ) 17.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七岁善书 ”中的 “善 ”应选择的义项是 (只填序号)。 ( 2 分) 善 sh224。 n① 好,好的,善良的。 《韩非子 •有度》: “刑过不避大臣,赏~不遗匹夫。 ”② 友好,亲善。 《战国策 •秦策二》: “齐、楚之交~。 ”③ 善于,擅长。 《史记 •孙膑传》: “~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 爱惜。 《荀子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