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政治卷评析及20xx年备考策略内容摘要: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通过行使提案权、审议相关议案以及表决相关决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 答案二:政协委员 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积极提交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③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部门进行民主监督。 评析: 从背景材料看,引入山东地方素材 《 沂蒙》、山东 省“两会”精神 ,突出区域特色,体现了自主命题的特点。 本小问最大特点是实现了试题的选择性和答案的多元化, 设问具有选择性,答案具有多元化, 这是新课程所强调的实践性、开放性、多元化等理念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这也是借鉴其他省市高考试题及全国卷成功经验的具体表现。 这是近四年山东高考第一次使用,这一创新是 2020 年高考山东政治卷的一大亮点,反映着山东高考在试题命制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高中思想政治课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使学生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 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鼓励学生独立 思考,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文综测试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的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要求命题具有更多的开放性 ,试题的答案具有多元化和弹性化,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答问题留有充分的余地、提供展示的空间。 因此,文综命题注重开放性与多元性,具有弘扬个性特长、鼓励创新思维的特点。 (见下例题) ( 3)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 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 5 分) ( 3)①辩证否定观 的实质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②《沂蒙》等“红色”影视作品的成功,既是对传统影视作品中不合理因素的否定,同时又是对其合理因素的肯定、继承和发展。 因此,创新不仅仅是否定,但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 评析:本小问属于辨析题。 辨析题思维含量大,更以体现能力考查。 在 2020 年高考山东卷中呈现过,所以该题型体现继承的因素。 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 …… 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 中国红” …… ( 4)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5 分) ( 4)①各民族问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评析: 本题从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一是为什么是民族的、为什么是世界的;二是为什么要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学生答题丢下第二部分。 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 29.( 35 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 6 分) 答案: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 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评析: 从选材来看,从民族精神角度进行考查,弥补了前三年山东高考政治卷没有涉及民族精神试题的缺憾;同时充分体现了 教育部 所要求的 政治考试民族团结内容分值须达15%.。 ( 4 两问都属于)。 材料四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 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热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 4)结合材料四,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 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 ( 7 分) 答案: ① 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②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评析: 本小题从选材和立意:均具有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选做部分】 36.( 10 分)【思想政治 —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 年 6 月,胡锦涛在上海合 作组织峰会上指出:中国愿提供 100 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帮助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本地区实现共同繁荣。 2020 年 12 月,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的履行承诺,到 2020年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40%~ 45%。 2020 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政府表示,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帮助非洲国家改善民生。 ( 1)从成员性质和职能范围的角度分别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类型。 ( 2 分) ( 2)如果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题写一篇时政 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 ( 8分) 答案:⑴政府间国际组织 一般性国际组织 ⑵ ①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②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致力于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③ 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④ 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凸显负责大国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若答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等 言之有理的答案。 可酌情给 分) 评析: 材料选取体现综合概括性,围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国气候大会、中非合作论坛等国际组织呈现出来,增强了试题的时代特征和鲜活气息。 37.( 10 分)【思想政治 —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原则,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几个镜头: ①饭店里,有顾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集市上,有购物者向销售者一次次索要塑料袋。 ③学校里,空无一人的教室灯火通明。 ④在写字楼里,有人上下楼不乘电梯走楼梯。 ⑤农家院里,做饭,照明使用自家生产的沼气。 ( 1)指出材料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做法。 (在答题卡上只写相应序号)( 2 分) ( 2)“低碳”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 如果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环境伦理的应有之义”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要点。 ( 8 分) 答案: 37.( 10 分)【思想政治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 ② ③ ( 2) ① 人与环境的关系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 ② 环境伦理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③只有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原 则,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若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评析: 背景材料选取低碳经济,抓住了年度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从学生生活角度进行切入,符合命题的三贴近原则,符合新课程强调的以生活为基础支撑学科知识的理念。 撰写小论文的设问形式,带有探究性试题的特征,突出了试题的开放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更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展示他们应有的水平。 这一创新思路,使试题充分展示了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精神。 二、 2020 年山东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的总体特点 2020 年高考山东卷文科综合思想政治试题,符合考试大 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稳中有新,新中求真。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命题的设问和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可贵的创新,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具体说来, 2020 年高考山东卷思想政治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体现思想教育性和国家意志 思想政治课本身既是综合性学科课程,又具有德育课程的性质,这就决定了政治课必须坚持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社会价值导向,反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统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今年试题从各方面很好地体现 了这些要求。 如第 1 21 题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要求;第 2 23 题体现了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价值要求;第 2 37 题体现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要求;第 29 题鼓励青年用富有时代气息的形式来表达自身的爱国报国情怀;第 36 题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积极构建和谐世界的价值要求等。 可以说,整个试卷正确处理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关系,做到了知识点的选择为思想政治目标服务的要求。 试卷以正面教育为导向,注重选取材料的思想性,加大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更加体现了试题的价值取向和教育价值,从而有利于对学生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以主干知识为依托,凸显基础性 2020 年试题的设计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 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要求,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 很多题目的背景材料,都和教材中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密切联系,主观题比较明显的体现了该特点。 试题考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突出考查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经济生活中的收入 分配( 17 题),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9 题),市场和宏观调控( 20 题);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8 题),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1题);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 22 题),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3 题);生活与哲学中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24 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25 题);以及主观题考查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责、辩证的否定观、文化的多样性( 28 题),民族精神、价值判断与选择( 29 题)等,所有试题都是对课本主干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 全卷涉及基础知识面较广,强化对主干知 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 这种对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取向,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以能力考查为主导,突出选拔功能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要求采用恰当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2020 年的思想政治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了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