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检验指导书、自校规程、测量设备操作规程内容摘要:

对正,锁紧两堵头。 打开排气阀,待管内充水至排 尽 管内空气, 再 关闭排气阀。 在 1min 内均匀升压至规定检验压力值,恒压 10min。 在升压和恒压过程中,检查管子表面 有无潮片及水珠流淌。 检查管子接头是否滴水,若滴水可以重装。 做好试验记录。 (五)外压荷载试验 蒸汽养护的管子龄期不少于 14 天,自然养护的管子龄期不少于 28天。 试验装置采用三点试验法,详见 GB/T16752— 2020 标准附录 C。 检 查 设备是否正常,试验架是否牢固。 将试验管子放在下支承梁上,然后将橡胶垫(厚 25mm 以上)和上支承梁放在管子 上。 使上、下梁轴线与管子轴线平行,并且中心线在垂直平面内。 上、下梁应覆盖管子的有效长度,承插口管应覆盖 其 平直段全长 Lp。 加荷点在管子全长的中点 ,承插口管在 平直段中点。 加荷速度为:钢筋砼管约每分钟 30KN/m。 连续匀速加荷至规定裂缝荷载的 80%,保持 1min,观察有无裂缝,用读数显微镜测量裂缝宽度,若无裂缝或裂缝较小再按裂缝荷载的 10%加荷,保持 1min,加荷至裂缝荷载,保持 3min。 若裂缝宽度仍小于 ,继续按裂缝荷载的 5%分级加荷,每级保持 3min 直至裂缝宽度达 或略 超。 当裂缝宽度达 时的荷载为管子的裂缝荷载。 加压结束时裂缝宽度达到 ,则裂缝荷载为该级荷载值,若略 超 ,则为前一 级荷载值。 继续按规定速度加荷至破坏荷载的 80%,保持 1min,观察有无破坏,若未破坏,按 破坏荷载 10%级 继续 分级加荷,每级保持 1min;加至破坏荷载时,保持 3min,若仍未破坏,按 5%分级加荷,每级保持 3min 直至破坏。 加荷过程中管子出现破坏状态时,破坏荷载取前一级荷载值,持荷时间到后出现破坏状态时,取该级级荷载值,持荷时间内出现破坏状态时,破坏荷载取该级和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 1外压荷载值 P=F/L F—— 总荷载值( KN) L—— 管子有效长度(承插口管为平直段全长) (六)保护层厚度测量 取外压试验后的管子或损坏的管子,以及随机抽取的管子。 测点纵向位置 ① 承插口 管 :测点 A 在承口外斜面的中部,测点 B 在距 拐 点 100mm处的平直段上,测点 C 距插口端面 300mm。 ② 其它管:测点 A 和 C 各距两砼端面 200mm,测点 B 在管的中部。 ③ 测点环向位置 测点 A、 B、 C 在环向截面 120˚分布。 测量方法 ① 凿去管表层砼,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环筋外表面至管体表面的距离,即为保护层厚度。 测量时卡尺测量面与管轴线平行。 ② 对于内径小于等于 600mm 的管子,内保护层厚度为测点处壁厚减外保护层厚度减环筋直径。 ③ 测量 内外共 6 个点测量值修约至 1mm。 六、检验规则 组批规则 ① 出厂检验:同材料、同工艺、同规格、同品种、同级别的管子,生产不大于 2020 节应组成一个受检批,三个月内达不到 2020 节者,也应组成一个受检批。 ② 型式检验:每个规格的管子生产量达 5000 节时 、 连续生产半年时 、以及出现重大变化时 、出厂检验与上一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国家或地方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抽样规则 从受检批中,随机抽取 10 根管子,逐根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检验。 从砼强度、外观质量及尺寸检验合格的 管子中,抽取 2 根管子,其中 1 根进行出厂内水压力检验,另 1 根进行出厂外压裂缝荷载检验。 型式检验抽取 4 根管子,其中 2 根进行内水压力试验,另 2 根进行外压荷载试验。 判定规则 ( 1)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 10 根受检管子中, A 类项目必须全部合格,每项 B 类项目的超差不超过 2 根, B 类项目的超差不超过 2 项,则判定该批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合格。 ( 2)力学性能 内水压力和外压荷载分别符合规定要求,判该批产品力学性能合格,出厂检验时如内水压力或外压荷载检验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允许从同批产品中抽取 2 根进行复检。 复检都合格时 ,则剔除原不合格的 1 根,判该批产品力学性能合格。 复检结果如仍有 1 根管子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力学性能不合格。 型式检验时,如内水压力或外压荷载检验 2 根管子中有 1 根不合格,允许从同批产品中抽取 2 根管子复检。 复检都合格,则剔除原不合格的 1根,判该批产品力学性能合格。 复检结果如仍有 1根管子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力学性能不合格。 ( 4)总判定 出厂检验: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力学性能均符合规定要求时,判该批产品合格。 型式检验: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保护层厚度及力学性能均符合规定要求时,判该批 产品为合格。 七、本指导书从 2020 年 9 月起实施。 审批: 编 制 : 日期: 日期: 高邮市宏泰电杆有限公司 砂石进货检验指导书 (HT/B203— 2020) 一、总则 本指导书依据 GB/T14684— 2020《建筑用砂》、 GB/T146852020《建筑用卵石、碎石》、 JGJ52— 2020《普通砼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等标准编制,规定了砂石进货检验项目、质量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检验方法步骤、判定规则等,适用 于本公司砂石进货检验。 二、检验项目、质量技术要求、检验规则 序号 检验项目 质量技术要求 检验规则 1 颗粒级配 石子应符合所选用的公称粒级的标准规定要求,具体见检验记录; 砂 细度模数(电杆产品在 — 之间、管道产品在 — 之间 )。 在本公司对每批进厂砂、石进行检验。 每船或一个车队为 1 个批次。 检验须在使用前进行,并做出正确判定 2 含泥量 砂含泥量不大于 3%,石子洗后含泥量不大于 1% 3 泥块含量 砂不大于 1%;石子洗后 不大于 % 4 含水率 无质量要求,作为配合比 调整依据 5 石子针片状 含量 不大于 15% 6 石子压碎 指标值 不大于 10% 三、取样与缩分 取样前应铲除表面,然后从各倍位、各高度或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 8 份,石子 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对于每一单项检验项目,应不小于下表所规定的最少取样质量,需做多项检验时,可确保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其它试验结果的前提下,用同组样品进行多项不同的试验。 序号 检验项目 砂最小取样数( g) 石子最小取样数( kg) 1 筛分析 4400 20 2 含泥量 4400 24 3 泥块含量 20200 24 4 含水率 1000 2 5 针片状含量 1000 12 石子压碎指标值试验所需样品数按试验要求的粒级和数量确定。 样品的缩分: ①砂石采用人工四分法缩分:将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 20mm的圆饼状,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的量为止。 ②石子缩分时,应将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匀,并堆成锥体,然后同砂缩分一样。 ③砂、石含水率所需的样品,可不经缩分,拌匀 后直接试验。 四、仪器设备及要求 序号 设备名称 要求 1 砂、石试验筛 mm 方孔筛壹套,符合 GB/ 和GB/ 要求 2 烘箱 温度控制范围为 (105177。 5)℃ 3 天平 称量 1000g,感量 1g 4 案称 称量 10Kg,感量 1g 5 容器 浅盘、水筒等 6 游标卡尺 量程 150mm,分度值 7 压力试验机 荷载 300KN,误差小于 2% 8 压碎值测定仪 符合 GB/T14685 标准要求 五、检验方法、步骤 (一)砂的筛分析试验 仪器 天平、试验筛、烘箱、浅盘。 方法步骤 ⑴将缩分后的砂样通过 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 550g试样两份,水洗后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 105177。 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⑵准确称取烘干试样 500g,精确到 1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 )上,一手托底盘,一手扶筛盖,前、后、左、右筛动 10 分钟;然后再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重的 %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 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一个筛筛完为止。 ⑶试 样 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 200g,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筛分。 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筛余量精确至 1g,累计筛余量与原样总量误差不大于 1g。 ⑷筛分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 ①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并根据各筛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 筛余百分率精确至 %. ②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 Mx(精确至 ) Mx=[(A2+A3+A4+A5+A6)5A1]/( 100A1) 式中 A 、 A A A A A6 分别为 、 、 、 600um、 300um、 150um 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③筛分试验应采用两个试样进行试验,并以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 ,应重新进行试验。 累计筛余百分率平均值精确至 1%;细度模数平均值精确至 %。 (二)砂的含泥量试验 仪器设备 天平、烘箱、筛(孔径 75 um 及 )、容器等 方法步骤 ①取缩分后的试样 1100g,置于温度为( 105177。 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 称取 500g精确至 1g,试样两份备用。 ②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 公分,充分搅拌后, 浸泡 2 小时,然后用手淘洗试样。 使尘屑、游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 及75um 的套筛上( 筛放置上面),滤去小于 75u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 整个过程应防止砂粒损失。 ③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上。 ④用水淋洗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 75um 筛放入水中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 75um 的颗粒,然后 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 105177。 5)℃的烘箱中洪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量试样的重量,精确至 1g。 ⑤砂的含泥量 Qa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 Qa=[(GoG1)/Go] 100% 式中的 Go、 G1 分别为试验前的烘干试样重量和试验后的烘干试样重量( g) , Qa为含泥量( g)。 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 %,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三)砂的泥块含量试验 仪器设备 天平、烘箱、试验筛孔径为 600um和 ,容器浅盘等。 方法步骤 ①取缩分后试样约 `5000g,置于( 105177。 5)℃的烘箱中洪干至恒重,冷却后至室温,用 的筛筛分,称取筛上的砂 200g 两份备用,精确至 1g。 ②取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 150mm,充分拌匀后,浸泡 24 小时,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 600u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清澈为止。 ③保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后,在( 105177。 5)℃的烘箱中洪干至恒重,冷却称量,精确 1g。 ④砂中泥块含量 Qb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 Qb=[(G1G2)/G1] 100% 式中 G G2 分别为试验前的烘干试样重量和试验后的烘干试样重量( g) , Qb 为泥块含量( %)。 ⑤取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 %。 (四)砂含水率试验 仪器设备 天平、烘箱、浅盘 方法步骤 ①从样品中取 500g的试样两份,精确至 1g,分别放入已知重量的干燥容器中称重,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重,称重精确至 1g。 ②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 105177。 5)℃的烘箱中洪干至恒重,(快速法采用炒盘在电炉上的翻炒),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 重,精确至 1g。 ③砂中的含水率ω wc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 ω wc=[(m2m3)/(m3m1) 100% 式中 m1 为容器重量( g); m2 为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重量( g) ; m3为烘干的试样与容器总重( g) ;ω wc 为砂的含水率( %)。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 %。 (五)石子筛分析试验 仪器设备 试验筛孔径为 、 、 、 、 、 、 的方孔筛以及底盘及筛盖各 1只和案称、烘箱、容器。 方法步骤 ① 将样品洗后缩分至 ,放在( 105177。 5)℃的烘箱中洪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筛子按孔径从大到小组合,附上筛底,试样倒入最上层筛里,进行筛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