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内容摘要:
实则绝不平淡。 ※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因此如果以情韵与理趣来看,苏诗却似略胜一筹于韩诗。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翕,独钓寒江雪 雪 罗 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注 ]“ 千山 ” 二句:写大雪中宿鸟不飞,行人绝迹。 “ 孤舟 ” 二句:在这严寒的环境中,写渔翁的独钓,透露出作者处境的严酷,心情的孤寂。 “ 长安 ” 二句:《录异传》: “ 汉时大雪,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问何以不出 ? ” 安曰: “ 大雪人皆饿,不宜千人。 ” [鉴赏提示 ]《江雪》作于永州。 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 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作者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 罗隐诗文多寓讽刺,诗歌,多方面揭露了唐王朝末世的黑暗,真切感人,不少诗句后来成为谚语。 《雪》,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 雪是否瑞兆的议论。 诗人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雪?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 ?为瑞不宜多?,大雪对城市贫民仍是灾难。 ※ 两首诗都运用了铺垫手法:柳诗以雪境作背景铺垫,突出雪中之人斗寒傲雪的精神;罗诗以?雪中贫者?作铺垫,使?为瑞不宜多?的议论言之有据。 两诗语言特色:柳诗精雕细琢,极度夸张、概括;罗诗简约、通俗、平实。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 赤壁 周 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注 ]赤壁:赤壁山,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地处长江南岸,峙立江边。 山岩呈赭红色,故称赤壁。 相传为三国时吴、蜀联合火烧魏军处。 戟:古兵器。 长杆头上附有月牙状利刃。 销:毁。 将:拿起。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周郎:周瑜。 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南临漳县。 二乔:即大乔、小乔。 《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 “ 孙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 时得乔 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 如二乔被俘送铜雀台,意味着东吴的败亡。 魏帝:指曹操。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208),曹操领兵南下攻吴,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所以用铁链将战船首尾联结。 周郎部将黄盖以船载浸油枯柴,上盖惟幕,诈降曹操。 当船靠近曹操的兵船时,吴兵纵火焚烧,这时恰好东南风起,火势向西蔓延,烧毁了曹操的船队,曹军大败。 假: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育星教育网 —— 中学语文资源站( )整理制 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借。 [鉴赏提示 ]杜牧的《赤壁》诗从赤壁之战的遗物入手,发表对这场战争的看法。 他认为周瑜的成功出于侥幸。 这一看法不一定正确,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周瑜、诸葛亮采取的联合政策,以及 他们在军事上合理部署,占尽种种优势,是可以击败曹操的。 诗的主旨在于感叹兴亡。 ※ 周曾的《咏史赤壁》诗热烈地赞美了周瑜在这场决定性战役中的不朽功绩。 并且通过战争场面的描写,使周瑜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B 白居易 1 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 ?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 江楼,也称望海楼。 苏轼说 “ 白公晚年诗极高妙 ” , “‘ 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此少时所不到也 ”。 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 ?为什么 ?要点:(主要看对表达技巧的赏析):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 2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帮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 谁在 “ 计程 ”。 答:白居易(或:作者与李十一) 谁 “ 今日到梁州 ”。 答:元九(或:元稹、故人) ? 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为 “ 春来无计破春愁 ”。 你认为改句与原句相比哪个好。 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答:现在的句子好。 理由有三点:?醉?为下文?醉折?铺垫,使起句与次句联 系紧密;起、承两句重复使用?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首句为三四句写?忽忆?伏笔,可见转句波澜之美。 3 村 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荠麦花如雪。 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 答:孤独寂寞 —— 想排遣烦闷 —— 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 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 4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 “照 ”而说 “铺 ”,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人为什么觉得 “九月初三夜 ”是 可怜的。 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 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 2) 可怜?意为可爱。 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5 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①。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②。 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③。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④。 [注 ]①望海楼: 作者原注: “ 城东楼名望海楼。 ” 东楼在凤凰山上,离州衙不远,是白居易喜爱的去处。 护江堤: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 ② 伍员庙: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城隍山)上有“ 伍员庙 ”。 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育星教育网 —— 中学语文资源站( )整理制 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被疏远,最后被杀害。 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 苏小家 ” 指歌妓舞女所居住的秦楼楚馆。 ③ 红袖:指织绫女子。 柿蒂:指绫的花纹。 青旗:代指酒店。 梨花:语意双关。 作者原注: “ 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 ‘ 梨花春 ’。 ” ④ 湖寺:指孤山寺。 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 [鉴赏提示 ]此诗为长庆三年( 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 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像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 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 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同记风物人 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洋溢着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6 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里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①。 [注: ① 阿谁,即 “ 谁 ”。 ] 问:诗中柳树有什么特点。 简述三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感。 ①特点:繁茂、悦目、柔美、孤寂。 ②后两句通过柳树生长之地荒芜冷落,暗示人才生不逢时,只好终日寂寞。 白朴 [越调 ]天净沙 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由“春山暖日和风”三幅画面展开想象,用文字把它们勾画出来。 这首曲子在表达技 巧上有什么特点。 ①“春山”可以想象为山花烂漫,新竹满山,草盛林秀,崖青瀑白;“暖日”可以想象为和煦的、艳丽的、温柔的;“和风” 可以想象为微醺的,使人血脉和畅,筋骨舒展。 ②有关的景物排列起来,组成一幅幅画面,由静态描写转向动态描写,从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 C 常建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近似王维、孟浩然一派。 他善于运用凝炼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深的意境,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 1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 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注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江苏常熟县虞山北麓。 禅院:指寺院。 ※高林:佛家称僧徒聚集之处,此指禅院。 ※ 人心:指尘心,俗念。 ※ 万籁:指一切响声。 竹径 二句:此二句系千古名句,常被后人引用。 意思是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 山光 ” 二句: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 万籁:指一切声响。 钟磬:寺院中诵经、斋供的信号,动用钟,止用磬。 [鉴赏提示 ]这首诗记在破山寺后禅院的所见所闻。 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 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读后有使人身临其境之感。 【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 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 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①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答: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②末联表 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 古人评诗常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育星教育网 —— 中学语文资源站( )整理制 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用 “ 诗眼 ” 的说法,所谓 “ 诗眼 ”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 “ 诗眼 ” 分别是那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 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畅当 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 ]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问: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王之 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丽景象,而且包含着 登高才能望远 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查德卿 [双调 ]螗宫曲 怀古 问从来谁是英雄。 一个农夫,一个渔翕①。 晦迹南阳②,栖身东海,一举成功。 八阵图名成卧龙③,《六韬》书功在非熊④。 霸业成空,遗恨无穷。 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注 ]①一个农夫,一个渔翁:农夫指诸葛亮,早年避难荆州,躬耕陇亩。 渔翁指周初时人姜太公吕尚,相传曾垂钓于渭水之滨。 ②晦迹:隐居不出。 ③八阵图:系诸葛亮所制造,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战斗队形及兵 力部署的阵图,后人常用以代指其军事才能,④《六韬》:兵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 旧传吕尚所撰。 非熊:指吕尚。 [鉴赏提示 ]这支小令是怀古咏史之作。 起首三句即点明怀古对象,同时作出评价。 四五句,分承?农夫??渔翁?。 八九两句则是诸葛亮、吕尚功业的具体内容,?霸业成空?以下,由追寻历史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 吕尚、诸葛亮所建的?霸业?终归于空无、幻灭,一切都消失在永恒的时间之中。 表现了作者的感叹之情:事业有成,也不过白费心机。 唐朝 陈陶 1 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明朝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二句 “ 用意工妙 ” ,但指责前二句 “ 筋骨毕露 ” ,后二句为其所累。 ① 你认同前人的评论吗。 ② 请写下你自己的赏析。 (不超过 100 字) 答案示例:前两句以精练。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典诗词鉴赏观止
相关推荐
急 躁 —— 烦 躁 —— 枯 燥 —— 7 啰 嗦 —— 讴 歌 —— 支 吾 —— 残 忍 —— 凄 惨 —— 偶 尔 —— 座 无虚席 —— 坐 落 —— 作 壁上观 —— 做 人 —— 小题大 做 —— 信而有 征 —— 迫不 及 待 —— 企 足而待 —— 鼎 力相助 —— 披星 戴 月 —— 戴 罪立功 —— 瑕不掩 瑜 —— 一 筹 莫展 —— 范 畴 —— 翻 覆 —— 重蹈 覆
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的肃杀。 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 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 史。 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花闲草,燕子低飞,寻觅旧家。 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你是否觉得劳生草草,身心两乏 ?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将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 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
回塘。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 全诗选取了商山旅店早起赶路时的所见之景: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枳花,描绘一幅旅途之人早行图,并用昨晚温暖的梦境:“凫雁满回塘” 来反衬旅途的清冷,营造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 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的思念。 【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相对应,词意为 名望很高的家族。 13.选 A。 A 项 举止安祥 中的 祥 应为 详 , 详 意为 审慎 ,引申为 从容 ;祥 意为 吉利。 毛骨耸然 中的 耸 应为 悚 , 悚 意为 恐惧 ,从 心 ; 耸 意为 高起。 C 项 直冲九宵 中的 宵 应为 39。 霄 , 霄 意为 天 , 九霄 指 九天 ; 宵 意为 夜 ,如 通宵。 D 项 臻于至治 中的 至 应为 郅 , 郅 意为 极
“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 何 者 .。 上下之分也。 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 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 匡 . 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 践 . 南面,非弒而何也。 ”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 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遂罢。 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