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120文言文实词解释大全内容摘要:
《赤壁之战》 译文:(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② 拿,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拿) 《赤壁之战》 译文: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 ③ 举出,提出 举类(事例)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 《屈原列传》 译文:列举的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 ④ 发动,举行,实行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 《陈涉世家》 译文: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 ⑤ 推荐,选拔 举贤以自佐。 《屈原列传》 译文: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 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 万张 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荐,推举) 《出师表》 译文: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 《张衡传》 译文: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 ⑥ 攻克,占领 戍卒叫,函 谷举(攻占、占领) 《阿房宫赋》 译文:戍边的士卒揭竿而起,函谷关被攻破 ⑦ 全,尽 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皆) 《庄暴见孟子》 译文:全都头痛,互相转告说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尽) 《鸿门宴》 译文: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促织》 译文:(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 ⑧ 飞 兔起凫〈野鸭子〉举(飞) ⑨ 动问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动问) 《礼记 曲礼》 译文:主人不发问,客人不应该先发问。 ⑩ 举动 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举动)《谭嗣同》 译文:荣禄的阴谋,全在天津阅兵一举 ⑾ 复合词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 《孔雀东南飞》 译文: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话也说不成句 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举事:作事情) 《察今》 译文: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据法令制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包举:并吞) 《过秦论》 译文:有(象卷席子那样卷起,象用布包一样)并吞天 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八方的野心。 ★ 绝 ① 断绝,绝交 则请早立太子,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就请求早早册立太子,来断绝秦国的奢望 不如早与之绝(绝交) 《赤壁之战》 译文:不如趁早同他绝交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断绝) 译文:楚国如果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于一带六百里地方。 ② 停止,消失 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 《石钟山记》 译文: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吰的声音象击鼓敲钟一样不停。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 译文: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③ 绝命,断气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绝命) 《促织》 译文: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 ④ 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劝学》 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⑤ 超越 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 万张 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后出师表》 译文: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 ⑥ 极,最,非常 佛印绝类弥勒(极,最,非常) 《核舟 记》 译文:佛印非常像弥勒。 以为妙绝(达到极点) 《口技》 译文: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⑦ 陡峭的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 《石钟山记》 译文: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来到陡峭的崖壁下面。 ⑧ 隔绝,阻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 《桃花源记》 译文: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 ⑨ 完全,绝对,全然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完全,绝对,全然) 《促织》 译文: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 ⑩ 复合词 绝代: 1 久远的年代 2 当代独一无二 绝伦:独一无二,超越同等 ★ 克 ① 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 子克家(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克家:担当家务) 《周易》 ② 成功,完成 三纳之而未克。 《中山狼传》 译文: ③ 战胜,攻破 然操遂能克绍(战胜,攻破) 《隆中对》 译文: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 攻无不克 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译文: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④ 克制,约束 克已复礼为仁(克制) 《论语》 译文 :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 克已奉公(克制、约束)《后汉书》 ⑤ 能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 《赤壁之战》 译文: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⑥ 限定、约定 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 《后汉书 钟离意传》 译文:与他们约定了日期全到达(目的地) ⑦ 通 “ 刻 ” ,刀刻、雕刻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通 “ 刻 ” ,刀刻、雕刻) 《史记 李斯列传》 译文: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 迁 ① 泛指迁移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迁移) 《〈指南录〉后序》 译文:当时元军已迫近都门外,战、守、迁都来不及安排了。 ② 贬谪,放逐 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 万张 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贬谪,放逐) 《琵琶行并序》 译文: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 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列传》 译文:顷襄王听了很生气,把屈原放逐出去。 ③ 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安帝雅(素常)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张衡 传》 译文: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 ④ 复合词 迁灭: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灭亡) 《六国论》 译文: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 ★ 却 ① 退,退后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退,退后)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蔺相如于是握着璧后退几步,靠殿柱站着 却坐促弦弦转急。 《琵琶行》 译文:又退后坐下拨弦索,拨得更急 ② 使 —— 退,击退 后秦击 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 —— 退,击退) 《六国论》 译文: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过秦论》 译文:秦始皇就派大将军蒙恬在北方筑起长城守卫边防,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③ 拒绝,推却 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孟子》 ④ 回头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文:回头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 ⑤ 去掉、消除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去掉、消除) 《咏田家》 ⑥ 表轻微转折,还,且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且) 《夜雨寄北》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且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⑦ 但是、可是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漫书五首》唐 司空图 译文:渐行渐远,逢人交谈,口音越来越不同。 这时又听到一声莺啼,恰似家乡山中鸟鸣,备感亲切,潜但是这时又怨恨莺声不该勾起自己的乡思。 ★ 若 返回顶部 ① 动词,像,好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 译文: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若明若暗 ② 动词,及,比得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③ 代词,相当于 “ 你 ”“ 你们 ” ,作定语时则译为 “ 你的 ”“ 你们的 ”。 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表示复数,你们) 《鸿门宴》 译文:你进去上前祝酒 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译文:你怨恨捕蛇这项差事吗。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捕蛇者说》 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 万张 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译文: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④ 代词,他,他的 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隐瞒)之。 《论衡》 译文:孔子生下来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他的母亲隐瞒了。 ⑤ 指示代词,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 ⑥ 连词,表假设, “ 如果 ”“ 假如 ” 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铜仙人辞汉歌》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活板》 译文: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 ⑦ 连词,表选择,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汉书》 译文:带一万人或者一 个州郡投降的人,风万户侯。 ⑧ 连词,至,至于。 若夫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 “ 象那 —— ”“ 至于说到 —— ” 的意思) 《岳阳楼记》 译文: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 ⑨ 复合词 若何:怎么办,怎么样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肴之战》 译文: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 若 „„ 何 “ 对 „„ 怎么办 ”“ 对 „„ 怎么样 ” ★ 涉 返回顶部 ① 动词,趟水过河 江(长江)与夏(夏水)之不可涉。 《 楚辞 哀郢》 译文:长江和夏水不能够渡过。 ② 乘舟渡水 楚人有涉江者(乘舟渡水;引申为渡过) 《刻舟求剑》 ③ 进入,到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赤壁之战》 译文:驱赶着中原的士兵很远地进入江南的多水地带, ④ 经历,经过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东(经历,经过) 《报任安书》 译文:现在您蒙受意想不到的罪祸,再过一月,临近十二月 ⑤ 漫步,散步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归去来兮辞》 译文: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 ⑥ 阅览,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 《复庵记》 译文:(他)自幼读书,爱好《楚辞》;诸子百家的学说以及经书史书涉猎得也很多。 ★ 识 返回顶部 读音一: sh237。 ① 知道,懂得 不识有诸。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识众寡之用者胜。 《孙子》 译文:懂得根据兵力多寡而恰当配备使用的胜 ② 认识 相逢何必曾相识(认识) 《琵琶行》 译文: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 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 万张 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③ 识别,辨识 新妇识 马声,蹑履相逢迎。 《孔雀东南飞》 译文: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 ④ 赏识 素为李裕德识拔。 《旧唐书》 译文:一向被李裕德赏识提拔。 ⑤ 知识,见识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问说》 译文: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 读音二: zh236。 通 “ 志 ” ① 名词,标记,记号。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记王忠肃公翱事》 译文: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给他们,(只见)原来封好的记号依然是那样。 ② 动词,记住。 因笑谓迈曰: “ 汝 识之乎 ” (记住) 《石钟山记》 译文:我因而笑着对迈儿说: “ 你记住了吗。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译文: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而不满足。高考语文120文言文实词解释大全
相关推荐
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赤壁之战》) ★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 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汉书高帝纪》) ★
界解决了 7000 万人的吃饭问题。 ”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 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 ”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 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
了一碗老豆腐,老板走过来,笑着问我豆腐怎么样。 我实话实 说:“味道还行,就是豆腐有点软。 ”老板笑了笑,竟有几分满意的样子。 我说:“你怎么不学学潘记呢。 ”老板看着我说:“学他什么呀。 ”我说:“把豆腐做得结实一点呀。 ”老板反问我:“我为什么要学他呢。 ”沉思了一下,老板自我解释说:“我知道了,你是说,来我这边吃豆腐的人少,是吗。 ”我点点头。 老板建议我两个月以后再来,看看是不是会有变化
,我们将加强招商力量,强化领导带头,要求各经济区主任、各镇书记镇长每月至少 “走出去 ”2 次,通过强化招商成果考核,传导工作压力。 延续以往招商一些好的作法,加大以商招商、合作招商和大型活动招商等力度,争取更有针对性地走出去,更有目的性地请进来,保证招商实效,特别是利用 XX 产业疏解的有利时机,把前期摸排的成果尽快地转化为招商成果,提前做好项目铺垫,保证招得来、落得下。 继续实行 xx
)转折(拐弯抹角) 批评某人缺点的时候,我们总习惯先拐弯抹角说说他的优点,然后转入正题,再说缺点,这种方式虽然阴险了点,可毕竟还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所以呢,我们说话的时候,只要在要点之前先来点废话,注意二者之间用个专这次就够了。 The car was quite old, yet it was in excellent condition. The coat was thin, bu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