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秋瑾内容摘要:
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 其豪气万丈的诗章”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对酒》),一度被誉为明清豪放诗词的巅峰之作。 回国后秋瑾一直为革命事业四处奔走, 1907 年接任大通学堂督办后,遂以大通学堂为中心联络会党,并常身着男装 、腰藏倭刀、跨着骏马,英姿飒飒的训练军队。 中国的历史,大都是帝王将相的花名册,偶有一些常称为史笔留芳的才女、美女、贞女、烈女、侠女等点缀其中。 才女,如李清照、张爱玲等,男人们除了倾叹、就是怜惜,能以纤纤玉指、隽秀手笔诉说出无尽的相思与柔情,赏心处如仙肌拂面、如禅房花香;伤心处则字字带血、则如泣如诉,吾等粗蛮之人甚至不敢有谋容之念。 美女则不同了,男人们紊乱的大脑中常隐现着意淫的火花,恨不得于茫茫人海或时空隧道中与其刻意相逢,然后极力展示自己的才能或富贵,并颂美女之芳华、哀美女之不幸,高谈处啧啧有声,低思时嘘 唏不已。 一代名妓苏小小甚至有不少文人到其坟头放声痛哭,传说中的绝顶美人王昭君,后世连其画像都未见过的文人,为其写的诗词竟高达几万首,位居中国咏人之诗词冠首。 贞女烈女等传记是写给自家女人看的,她们以柔弱的肩膀甚至卑微的生命,换来了一座座满足男权私念但饱含血泪的牌坊。 侠女大都只是传说,史上略有记载的戎装击鼓的梁红玉,便已让千百男儿精神一振,至于所谓的代父从军的花木兰、风尘狂野的红拂女、横扫千军的穆桂英、骁勇善战的洪宣娇等,小说家言,姑妄听之。 纵观几千年历史,能同时做到剑舞龙蛇、豪气万丈、运筹帷幄、文才绝代而又敢 于挺身赴难的奇女子,只有秋瑾一人。 1907 年 7 月 6 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徐锡麟在安庆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而恩铭则是庆亲王奕劻的女婿、浙江巡抚寿山的连襟、慈禧太后眼中的国家栋梁。 恩铭遇刺一案举国轰动,慈禧太后也痛哭不已,在下令对徐锡麟剖脏剜心的同时,还要求严加追捕、彻查此案,很快便牵连到大通学堂。 消息传来,众人皆劝秋瑾暂避,秋瑾却仅仅疏散学生、销毁名册,已抱定了流血牺欢迎登陆 伟辰 第 3 页 共 4 页 牲的决心。 7 月 13 日清兵围攻大通学堂,激战后终捕获秋瑾。 历史这东西,犹如婊子的牌坊,功过荣辱,弄权者皆可操刀简笔,任由奸之。 我只觉得:世间万事,尽在公心,而公者,民也。 虚构中”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郭靖率襄阳军民螳臂当车似的抵挡着蒙古的铁骑,史载里屈身安民、俸事五朝的冯道屡次率众臣安顺的迎接新王朝的军队,但他们都是我所尊敬的人。 同理,在风雨飘摇的南宋偏安小王朝,主和的秦桧是汉奸,主战的韩佗胄也不是什么良臣。 笔者的眼中看到了一名火热豪情的女子,面对着山河破碎、强敌眈眈,毅然放弃了仕宦富贵,如侠士般的四处奔走、慷慨呐喊而最终选择的是与谭嗣同比肩的豪举:去留肝胆两昆仑。 经过两夜一日的突审加用刑,绍兴知府贵福最终只得伪造供词、强捺指印 ,并于 1907 年 7 月 15 日在绍兴的”古轩亭口”将秋瑾暴尸于众,而秋瑾留于世间的最后手迹,只是引自清代诗人陶淡人《秋暮遗怀》中的一句”秋雨秋风愁煞人”。 好一个愁煞人,如今,百年已过,中华大地依旧满目疮痍、体无完肤,怎奈不愁煞人也。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这是南宋词人朱敦儒经过金陵时的沉痛独白,笔者无从得知秋瑾被押向古轩亭口的路上是不是脚步异样的沉重,不知道秋瑾几年的奔走是不是也会常想起年幼的单子孤女,。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秋瑾
相关推荐
1 的等差数列 , 1 2 ( 1) 1n nnb ,即 11nb n . ………………………………8分 (Ⅲ ) 1 时 , 11()2 nna , 111( 1 ) ( )2 nnn nc a nb …………………………9 分 211 1 11 2( ) 3 ( ) ( )2 2 2 nnTn 231 1 1 1
墟里烟 (《归园田居》)的田园生活中,陶渊明忘记了人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在 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情壮志中,李白忘记了官场上的倾轧与是非;在 大江东去,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奔放豪迈中,苏轼忘记了被贬谪黄州的无奈与痛苦。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 “ 国种特性 ” ,他认为会 “ 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 ” ,而 “ 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 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 8 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 “ 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
是曹操既出于他爱才的天性,更出于三分天下形势所逼,三分天下,得人才者居之。 其次,曹操尊重人才,不苟求,不求全责备,这是他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一种气度和自信。 如果没有这种思想,曹操怎么能从一个逃难京官,从手下不过几个亲随,足 下不曾有寸土,臼手起家做到扫灭群雄拥有北方天下。 而他手下的谋臣猛将大多是敌人营中的人,或因某种机遇集合到曹操麾下,如程昱、许褚;或冲着他雄才大略,能治乱定天下的名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