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爱国内容摘要:

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 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 “ 国种特性 ” ,他认为会 “ 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 ” ,而 “ 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 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 8 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 “ 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 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 严 复保护中国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 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 “看待事物的角度 ”“ 目的与形式 ” 岳飞 “ 精忠报国 ”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 “ 精忠岳飞 ” 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 “ 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 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 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 12 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 莫须有 ” 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 39 岁。 分析: “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 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 “国难见忠心 ”“国家与个人 ”“忠君与爱国 ” 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 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 : “ 位卑未敢忘忧国 ” ,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 “ 责任 ”“ 爱国 ”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 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 278 年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 “命运 ”“ 责任 ”“ 精神卫士 ”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 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 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 1965 年 7 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 ”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 9 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 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 “心中的丰碑 ”“ 祖国的呼唤 ” 肖邦的遗愿 1830 年 11 月,费列德利克肖邦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 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 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 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 :“遗愿”“爱国 —— 永恒的话题” 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 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 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 分析: “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 切”“人生价值”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 1950 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 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 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分析: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颗爱国心,是不可能成就伟 大事业的。 话题: “成功的因素”“爱国心” 苏武牧羊 公元前 100 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 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 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 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 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 ”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 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 19 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分析 :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 正是如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 话题: “爱国”“忠贞” 慷慨赴国难 誓死表忠心 1894 年 9 月 17 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 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 10 报国也。 ”他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 “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被另一枚鱼雷所击中而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 250 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分析: “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表忠心,其爱国之志,苍天可鉴。 话题: “爱国”“视死如归” 1陆秀夫壮烈殉国 元兵南进,南宋文武官员拥着 11 岁的端宗皇帝退到广州海 面。 不久,端宗受惊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 大学士陆秀夫挺身而出:“古人只有一旅一戍,还能中兴,现在百官都在,兵有数万,如果天不绝宋,岂有不能成功之理。 ”在他的坚持下,宋军继续与元军作战。 逃亡朝廷最后以崖山作根据地,在粮食断绝多日之后,元兵发起猛攻,终于打进崖山。 为了不做俘虏,陆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进海里,壮烈殉国。 分析: 陆秀夫能做出以身殉国的举动,原因只有一个:忠贞爱国。 话题: “气节”“忠贞” 1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 当他 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 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 鲁迅选择了后者。 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1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 水仅够买 3 袋面粉,全家 12 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 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这年 (1948 年 )8 月 12 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 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 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 漓尽致。 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话题: “骨气”“人格和国格” 1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 1904 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人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 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分析: 维护国旗,也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也就维护了个人的人格。 话题 :“尊严与人格”“国家与个人” 11 1吉鸿昌 我是中国人 1931 年 9 月 21 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 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 ”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 1932 年,吉鸿昌回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后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分析: “我是中国人”,一声惊天霹雳,一身铮铮铁骨,吓退了多少人,惊醒了多少人。 不以国弱而耻辱,不因国破而逃亡,这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维护了个人的尊严。 话题: “做一个中国人”“中国,我爱你”“骨气” 1 爱国就要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 500 万元、 4 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 900 万元、需时 7 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 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 分析: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