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内容摘要:
段, 与同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 需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和 支持 ,结合本系统、本单位实际建立适合自身 业务 的食品信息化检验平台 , 相互交流, 共享食品相关知识和信息,为地方经济做好服务。 四 、 食品 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 指导思想、 原则和 目标 (一) 指 导思想 紧贴未来 五 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以“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提升食品检测机构能力为工作重点, 以全面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建成一个布局 20 合理、层次分明的符合我省省情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二)建设原则 省级食品 检验 机构定位在高端检测和技术保障方面, 重点加强突发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快速反应检测能力的建设,注重提升研究能力,指导市、县级 检验 机构提高 检验 检测能力和水平。 市 州 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要为 当地 政府对食品质量监管和地方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满足绝大部分常规项目检验的需要 ,在本区域有产业特色的食品检验能力上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重点是满足对本县 食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的需要, 开展基本常规性检验, 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指标结果准确可靠。 (三)建设目标 以完善检测手段为重点,全面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力争用 5 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一个由省、市、县 、乡镇街四级组成的 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行高效 、保障有力 的 检验检测体系。 五、食品检验机构能力建设要求 根据规划原则和目标, 依据《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ISO/IEC17025)》《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食品检 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 对全 省四个层次的食品实验室 建设在人员、设备、环境及科研信息化建设方面 具体要求是: 21 ( 一 )技术人员的配备 根据全省食品检测体系建设和开展检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各级食品检测机构必须配备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人才,采取有效措施,满足食品检测体系人才的要求。 总体 主要 要求 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的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检验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 (含中级 )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人员的比例应当不少于 30%。 技术管理人员应当熟悉业务,具有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 (含中级 )技术职 称或同等能力,从事食品检验相关工作 3 年以上。 具体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人员配备 见附件 4。 ( 二 )技术装备基本配置 本计划列 出的检测设备, 依 省级、市州 级、县级层次梯度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合理配置,突出重点的布局 ,确保对不同类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分别 满足一般成分理化项目、元素、 微生物、 食品添加剂、营养素、真菌毒素、食品污染物、违禁添加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保健功能项、食品转基因成分 分析。 也可根据本单位的发展需要和本地区的食品产业的特点以及监管实际需求,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基础上,添置其他技术装备 ,但新 增的仪器设备,坚持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同时确保有一定的超前性。 具体仪器设备配置见附件 1:省级 食品检验机构省级仪器设备装备配置应不低于 8000 万,市州级不低于 1000 万元,县级 22 不低于 150 万元。 全省 食品 检验 检测仪器设备 缺口 配置 表 见附件 2。 ( 三 ) 设施环境条件要求 各部门建立的 食品实验室 按级别应能满足 授权 食品检验 项目 的基本条件,要具备 常规理化分析 间 、 P2 微生物分析 间、样品前处理、样品室 、 标准物质溶液间、气瓶间、 天平间、仪器间。 具体 条件 见附件 3。 省级 检测机构在 实验室环境条件上,要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建立 现代化的分析测试技术手段和与之相适 应的实验环境条件,总体水平能达到国际同类研究机构的实验条件。 实验室面积应不小于 7500 平方米。 市州 级在实验室 条件 建设方面,按照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对检测实验室和工作间 应 进行 功能合理布局,避免相互干扰影响,对现有的环境也可进行 必要的改建或扩建,使建设后的检测实验室能够在使用面积、布局和环境条件等方面与所承担的检测任务相适应。 实验室面积应不小于2500 平方米。 县级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要在 原有和新分配的区域对环境按功能进行进行合理划分,对实验室的水电气条件,试 剂及样品存放、设备摆放、样品处理、防火 和安全等设施 进行系统设计和布局 ,实验室面积 应 不小于 350 平方米。 乡镇街不建议设置独立的专业检验检测机构。 23 ( 四 )科研信息化建设 科研能力体现着一个机构 可持续发展、技术能力的水平,能 推进 一个单位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整体人员素质 的提高,有条件的机构要多参与 、多关注 此项工作,鼓励大家进行科学研究。 信息化建设已是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要按照分步实施、逐步融合的原则, 寻求与国家、省级层面信息网对接, 形成功能完善、信息共享、互联互 通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各级单位要根据食品检测机构布局,列入计划建设范围, 给于资金支持,实现检验数据传输、业务 程序管 理、 信息 共享 查询、 文件传递等电子化、网络化。 具体条件见附件 5。 六 、 食品 检验 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 思路和 标准 在完善现有食品检验机构的基础上, 利用 5 年 左右 的时间着力建成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 信息平台、 风险应急监测、科技支撑、教育培训等体系。 形成 1 个省级中心, 14 个市级中心 (所) , 4 个区域中心, 72 个县级 ( 指设食品检测行政区 ) 中心 (所) 的检验检测体系。 (一)省级检验检测机构 检验检 测 机构作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龙头, 职能应具备技术研发、风险监测、应急处理、 评估预警、工作指导、 标准制定 、 发证检验、鉴定仲裁、 技术培训、信息传递 等。 突出对食品专业检验检测、监测预警、安全分析的功 24 能。 加快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食品质量安全指标的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加强突发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快速反应检测能力建设,保证必要设备的重点投入。 按照高起点、高速度和适当超前的原则,适时更新和装备当今世界先进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引进理化、微生物和仪器分析高素质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具备参与国家、地方、行业标准修订和新标准制订 的能力,具备对新的食品安全检验技术、方法研究和应用的能力,具备对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各类有毒有害物质及不明物质快速分析研究的能力,并通过国家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为设区市级和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建设起到良好的指导和示范性作用。 检测 机构 主要任务是在对食品质量安全指标检测的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分析机制,对有潜在危害的农药残留、药物残留、重金属残留、食品添加剂和 其他化学药品进行前瞻性分析研究,并提出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应对措施,还能够应对食品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挑战。 在仪器设备的配置上,必须瞄准 国际一流水平,配备一定量的高端仪器设备,着眼于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新的检测技术方法研究等方面,以建立现代化的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测试技术手段。 需加强 投入的项目为 潜在未知物分析、 农 药 残分析、添加剂分析、 禁用添加物分析、 重金属分析、微生物、 氨基酸、加工食品和农业投入品的蛋白质等理化指标测定。 需添置的主要仪器是 液相色谱质谱 25 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MS)、高效 液相色谱仪、 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 荧光 PCR仪、 气相色谱 高分辨率质谱、液相色谱 轨道线性离子阱组合质谱系统、液相色谱 飞行时间质谱、全二维气相色谱 飞行时间质谱、样品前处理设备等。 (二)市 州 级检验检测机构 检验 检测机构作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骨干,主要承担监督抽查和一般日常食品项目检测工作,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主力军。 第一步 按照“能快则快,能上则上,能好则好”的原则,尽快提升其食品安全检测能力。 加快食品安全实验室环境设施尤其是微生物检验室及其布局流程的 建设 , 购置和 更新部分必需的大型分析仪器,抓紧引进和培养大型精密仪器操作人员和 微生物检验人员,迅速具备对本区域内主要食品以及特色食品大多 数项目的承检能力,尤其是有毒有害物质和致病菌的检测能力。 第二步 全面提高各 市州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综合检测能力,力争大部分机构达到省内同类实验室先进水平,能够对本辖区内生产的各类食品所有指标开展检测,具备对食品及原料中常见的农残、药残、重金属、致病菌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能力,并通过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较好地承担起省、市级监督抽查任务,争取承担国抽任务。 建成区域覆盖大、辐射功能强,适应当地食品加工业以及食品流通、消费常规检验检测需要的专业检测机构 ,为政府 的 26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技术保障。 检验检测机构 在目前食品实验室建设资金不足、财务保障困难的前提下, 地方局 要积极争取 当地 政府支持, 省 局应 全盘指导,协调发展, 其一应统筹全盘考虑,在相邻的管辖地域突出特点建设特色项目,形成地域互补,跨区相互协作,目的在于共享资源、节约资源。 其二在全省布点选择建设区域性食品检测中心,区域中心不同于一般实验室,投入比例大,检测能力水平强,接近省级中心。 此项工作可选择地区搞试点,探索食品检验有效模式,对已取得成效、有力度、重视建设的地区,在资金上给予优先支持。 区域性 重点食品检测中心可先行建 4 个。 (三)县 区 级检验检测机构 级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作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基础, 主要结合当地的食品产业的特色开展检测 ,以服务当地食品监管工作为主。 还 要 依据充分发挥辐射功能和整体效能、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在食品企业相 对集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市),优先建立食品检验所。 县级所 建设主要 定位在检测 常规 项目和配置常规设备 ,并能够完成主要微生物指标的检测,同时,要利用 一些新开发的快速检验方法进行日常监管工作;在检测项目上各个县级所 应有所侧重,使其在某一个方面形成优势,在一定区域 内达到优势互补。 县级食品检验机构的发展要着眼于为 小餐饮、小作坊和小企业开展委托检验服务, 27 并以此业务为依托,向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全覆盖的目标努力。 72 个县全部设立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 ,检验项目 微生物检验和快速检验。 但也可依据 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的原则,按每个市州特点、食品企业分布 情况 ,可在县区选择基础较好的、企业较多地区,分点设置,先行建立一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项目为常规理化、微生物、快速检验,有能力的可建仪器分析项目,建设数为 20~ 30 个。 (四)乡镇街 食品药品管理机构 我省乡镇及街道 检验检测机构目前 为空白,根据当前 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及 有限的 投入资金 ,建议 不 设立 食品 检验检测机构。 七 、编写依据及参考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ISO/IEC17025)》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实施意见 发改办产业〔 2020〕 132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四十一章第一节 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 28 国办发〔 2020〕 36 号 关于切实履行 《国际卫生条列( 2020)》 加快推进公告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
相关推荐
注 :正文 3 号仿宋体字,存 档 ( 1)。 — 32 — 表 15 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文书 查封(扣押)延期通知书 ( )食药监 查扣延〔年份〕 号 当事人: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地 址: 联系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因 (原 因) ,我局决定对( )食药监 查扣〔年份〕 号《查封(扣押)决定书》中所查封(扣押)的物品延长查封(扣押)期限,自 年 月
( )食药监 查扣〔 〕 号《查封(扣押)决定书》查封(扣押)了你(单位)的物品。 为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根据《 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本局决定对 物品予以 先行处理。 处理方式: 附件:( )食药监 先处〔 〕 号《先行处理物品清单》 (公 章) 年 月 日 注:正文 3 号仿宋体字,存 档 ( 1)。 — 34 — 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文书 解除查封(扣押)决定书
文书制作应当完整、准确、规范,符合相关要求。 除有特别要求的文书外,文书尺寸统一使用 A4( 210mm*297mm)纸张印制。 文书使用 3 号黑体;文书名称使用 2 号宋体;表格内文字使用5 号仿宋。 需加盖公章的制作式文书,正文内容使用 3 号仿宋字,公章与正文尽可能同处一页。 文书页数在 2 页或 2 页以上的,需标注页码。 同一文书正文尽量保持字体、字号一致
氧化酶的去活性 处理较为充分,可以考虑采用真空脱臭作为二次处理。 由于前工序杀菌处理的温度较高,所以当蒸发温度迅速下降时 (80OC 以下 ),采用吹汽杀菌而带人的蒸汽凝缩水被除去而能防止煮味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脱臭使用大型的真空罐较为有效。 脱臭还可防止豆浆气泡的溢出和降低真空度。 均质一般放在杀菌后进行,因为如果在杀菌 前均质,则均 质后由于加热而引将脂肪的游离,并使配合物不能完全均质。
最 新精 品 资料推荐 提 供全程指导服务 2020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6 / 59 适应目前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对内是指在单位内部敢于担当也体现在勇于批评和反求诸己,作为财政工作人员不应该怕得罪人,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干事拈轻怕重,遇事明哲保身,这种不敢担当 、不愿担当、不会担当的 “ 老好人
CP 计划》中对应部分。 生产部应及时宰杀回厂的毛鸡(鸭),应派专人负责对候宰原料进行管理保护,逃出笼子的及时抓回放原处,夏天喷水降温,尽量减少活鸡(鸭)损伤,以维护养殖户利益。 5 相关记录 产地检疫证 车辆消毒证 回收计划 派车计划单 14 山东 ********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文件编号 LH/CX— 06 版本更改 A/0 版本状态 受控 文件名称 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安全品控制程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