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xx年20xx年修改文本内容摘要:

用结构、强化耕地保护和凸显北部生态功能。 县域内可分为东南滨海台地区、中部丘陵平原区、北部山地区。 东南滨海台地区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应优先发展旅游业和海洋渔业,并以此为基础延长产业链,带动区域社会经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2020 年) 2020 年修改文本 13 济发展,从而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部丘陵平原区以耕地和园地为主,是全县粮食、瓜菜及经济作物主产区,在发展中应注重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优化产业用地结构,走“保护 — 稳定 — 增效”的发展道路,积极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北部山地区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是热带林地、物种保护及涵养水源区,其生态效益巨大,应在保护北部山区森林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发展农业生产,坚持走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适当发展观光旅游业。 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为目标,通过转变土地利用观念、调整土地利用方式,达到各类、各区域土地利用之间的和谐、各类土地利用者之间的和谐、以及土地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陵水。 规划总体目标 ( 1) 落实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加强用地的空间整合,优化城乡用地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加快陵水县社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 2) 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实现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占补平衡。 同时,加强生态 环境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生态环境安全的土地利用新格局。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2020 年) 2020 年修改文本 14 ( 3) 围绕陵水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优化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统筹区域与城乡土地利用配置,优先保障城镇建设、重点区域与重点产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 4) 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体系,促进土地功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有序发展。 规划调控目标 ( 1) 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力度;全面落实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政策;规划期内确保完成海南省下达给陵水县的耕地保有量 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 ( 2) 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适当增加建设用地、林地和园地用地规模,调整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增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适当压缩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增加交通、水工建筑等基础设施用地;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 3) 土地利用布局不断优化 统筹安排区域土地利用,优化产业用地布局,逐步形成东南沿海乡镇滨海旅游用地、中西部乡镇热作农业用地和北部生态保育用地的土地利用格局。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2020 年) 2020 年修改文本 15 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约束性指标 ( 1)耕地保有量 至 2020 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为 25073 公顷(其中先行试验区耕地保有量为 公顷),与现行规划控制指标保持一致。 ( 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至 2020 年全县基本农田保有量为 22728 公顷(其中先行试验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公顷),与现行规划控制指标保持一致。 ( 3)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至 2020 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 公顷(其中先行试验区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为 公顷 )。 ( 4)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根据上报数据,陵水县 20202020 年已经使用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 公顷。 现行规划 20202020 年全县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为 1399 公顷。 故陵水县 20202020 年指标为 公顷,另加上先行试验区追加建设用地面积所增加的指标为 公顷,故全县 20202020 年指标为 公顷。 ( 5)补充耕地义务量 陵水县域范围内补充耕地义务量为 公顷,另先行试验区易地补充耕地 公顷。 ( 6)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平方米)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2020 年) 2020 年修改文本 16 至 2020 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 121 ㎡ /人。 预期性指标 ( 1)建设用地总规模 至 2020 年全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3615 公顷(其中先行试验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为 公顷)。 ( 2)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至 2020 年全县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公顷(其中先行试验区城镇工矿建设用地面积为 公顷 )。 ( 3)园地 至 2020 年全县园地控制面积为 18941 公顷(其中先行试验区园地面积为 公顷)。 ( 4)林地 至 2020 年林地控制面积为 46091 公顷(其中先行试验区林地面积为 公顷)。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2020 年) 2020 年修改文本 17 表 31 海南省下达陵水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单位:公顷 主要调控指标 20202 2020 年 指标属性 总量指标(公顷) 耕地保有量 25073 约束性 基本农田面积 22728 约束性 园地面积 18941 预期性 林地面积 46091 预期性 建设用地总规模 13615 预期性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约束性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预期性 主要调控指标 2020 2020 年 指标属性 增量指标(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约束性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 约束性 效率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平方米) 约束性 指标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2020 年) 2020 年修改文本 18 4 农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 农用地结构调整 规划期内控制耕地减少规模,适当减少园地、增加林地面积。 2020 年,农用地面积为 公顷,较 2020 年增加 公顷。 其中耕地 公顷、园地 18941 公顷、林地46241 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 公顷,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 %、 %和 %。 农用地利用分区 在“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方针指导下,根据土壤类型和自然条件,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形成粮食以水稻、番薯为主,经济作物以橡胶、胡椒、槟榔为主的多种经营;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注重经济林的发展。 东部南部沿海平原阶地片区 本区位于陵水东部南部沿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包括英州镇、光坡镇、椰林 镇、黎安镇、新村镇、三才镇。 农田主要是分布较集中的洋田、峒田。 本区为土地自然生产力高值区,水利设施完备,农业生产灌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2020 年) 2020 年修改文本 19 溉水源有保证,粮油产量都比较高,是全县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可建设商品粮冬季瓜菜基地。 区内耕地集中连片,地形起伏小,易于开发。 应加强滨海防护林建设,改善滨海生态环境;推进土地整理,抓好村庄迁并和适度规模经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有机质肥料施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耕地生产条件。 北部山地丘陵片区 本区位于陵水北部,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包括本号镇、提蒙乡。 本区山体横贯全县北部,形成自西北中 山向东南低山延伸的山地系统,是本县农业生产的天然屏障。 良好的水热条件,对热作各类经济林木生长极为有利。 本区应坚持林业生产为主,林胶一体的方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水源涵养林,明确林地界线,落实山地所有权,加速林区发展,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橡胶种植。 西部丘陵盆地片区 本区位于陵水县西部,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包括隆广镇、文罗镇、群英乡。 根据本区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胶粮并举,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继续搞好原有水利的扩建配套扩大其效益,解决旱坡地和旱田灌溉问题,提高作物产量;同时把橡胶生产摆在主要位置,加快其发展步伐,调整热作生产结构和布局,开展多种经营方式,加大资金技术方面投入,科学管理,适度发展胡椒种植,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2020 年) 2020 年修改文本 20 充分利用岗丘草灌坡地放养黄牛山羊等肉食牧牲,发展畜牧业。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的原则 陵水县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的原则为: “产能不降低、结构更合理、经济可持续 ”。 产能不降低:指从单纯追求耕地数量和产量向提高耕地质量和产 能的方向转变,耕地的粮食、蔬菜和瓜果等农副产品的生产能力总体不降低;结构更合理:指耕地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要求,耕地内部及与其他农用地之间的比例结构更加合理,耕地保护数量在时间分配和空间布局上更加科学,整体上服务于陵水县建设成 “具有山水城市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的目标。 经济可持续:指耕地保护要能促进陵水县社会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耕地和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方案 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田及反季节瓜菜种植面积,保护南繁育种基地。 在本号-提蒙-光坡片区,隆广-英州片区,文罗 -三才片区 等耕地集中分布的区域以及各南繁育种基地,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核心区,保护耕作层不受破坏,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改善其路、林、沟、渠等设施状况,为耕地规模经营和农地流转创造条件。 用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耕地不能破坏耕作层,重视保护和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2020 年) 2020 年修改文本 21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首先要保障耕地数量,耕地规模控制在 25073 公顷以上,基本农田控制在 22781 公顷以上。 园地布局及管理 稳定高产园地种植面积,提高园地利用效益,优化农用地资源配置,宜胶则胶,宜果则果;重点建设中北部本号、群英、文罗等乡镇橡胶生产基地,中南部及北部英州、本号、隆广、文罗等乡镇荔枝、槟榔、椰子等热带瓜果生产基地。 坡度 35176。 以上的园地应逐步退园还林,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园地管理的机制创新。 一要按照“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基本原则,鼓励农场园地按照市场机制运作,提高效益和效率;二是为搞活园地经营、促进园地流转创造条件,明晰产权,加强园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规模经营。 林地布局及管理 对北部山地如吊罗山林场和本号镇等地,应巩固和保护重点公益林特别是水源涵养林,改种或套种乡土树种或藤竹品种,增强水源涵养林的涵养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结合滨海旅游特色,更新改造东南五镇海防林,加强防风固沙功能,充分发挥林地生态保护与滨海景观生态功能;对陵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2020 年) 2020 年修改文本 22 水河、小妹水库等河流、水库沿岸地区,实行荒坡地造林、封山育林和适度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 25 度坡度以下的稀疏林地和灌木林,加强树种改良与林相改造,积极发展浆纸林、一般用材林和乔木经济林等商品林,注意本土树种与外来速生树种的 搭配,避免树种单一化。 充分利用各种资金,建设国家保护植物种源基地和热带花卉、苗木繁育基地。 按照国家及海南省林权制度改革精神,规范集体商品林地林木权属流转行为,保障林地和林木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新财政转移支付、生态移民等市场手段,建立健全林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 其他农用地布局 规划期间其他农用地面积有一定增长,应充分利用养殖水面、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的坑塘、湖泊水面,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条件下,合理布局水产养殖业。 在英州、新村 等镇建设水产品养殖基地,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加强养殖鱼类苗种的生产管理,培育一批大、中型苗种繁育场,努力实现海洋鱼类品种多样化,发展海洋渔业。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2020 年) 2020 年修改文本 23 5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规划期内增加城镇工矿用地和旅游设施用地,保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逐步调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2020 年,建设用地规模为 13615 公顷,较 2020 年减少2318 公顷。 其中城镇工矿用地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 公顷、交通用地 公顷、水利设施用地 公顷和其他建设用地 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 %、 %和 %。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合理控制城镇规模,优化城乡功能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以椰林镇等重点镇带动城乡协调发展,形成重点镇带动一般镇,小城镇带动农村,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状城乡空间结构。 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缩并减少相挂钩,增加城镇工矿用地,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