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岩、煤芯分层鉴定和描述的规定内容摘要:
按下列关系综合定名:颜色 +构造 +胶结物 +粒度 +成份。 如“灰色厚层状钙质中粒长石砂岩”。 有的定名部分不重要或不明显,可不要这部份。 如灰色中粒长石砂岩。 但粒度、成份这两部分不可少。 今后不使用“硬砂岩”者一名词,相应类型称岩屑砂岩。 砂岩成份分类 表 7 大类 小 类 石英含量 Q% 长石含量 F% 岩屑含量 R% 石 英 砂 岩 石英砂岩 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 Q+F+R=100% F+R=100% 90 7590 7590 0100 50100 050 1000 500 10050 长 石 砂 岩 长石砂岩 岩屑长石砂岩 75 75 75100 5075 250 5025 岩 屑 砂 岩 岩屑砂岩 长石岩屑砂岩 75 75 025 2550 10075 7550 (4)砾岩和角砾岩的 命名 砾岩要按表 1 做准备的粒级划分,还应根据磨园度区分砾岩和角砾岩。 在砾石成份易区分时,可以用砾石成份定名,如花岗岩石英岩质砾岩等。 如果成因标志明显,应区分滨海砾岩,河床砾岩,洪积砾岩,冰川角砾岩等。 根据砾岩在剖面上的位置,可区分底砾岩、层间砾岩。 11 (二)沉积岩的描述内容 沉积岩的描述内容主要包括颜色、成份、结构、构造、化石、结核和包体、岩相特征,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 颜色: 描述岩石在干燥状态下总体的颜色。 煤系地层常见的颜色为:白、灰、黄、绿、紫、黑色、描述颜色时可用熟知的实物颜色描述,如猪肝色等。 对过 渡色用双色描述,如黄绿色泥岩,其中后者为主色,前者为次要色。 结构: 指组成岩石的矿物和岩屑的粒度、分选型、磨园度以及胶结物的成份和胶结方式。 着重描述一下内容: ( 1) 粒度大小按表 1 描述。 确定粒级后面描述分选性,即指同一粒级的碎屑颗粒集中的程度。 分选性按三级描述: ① 、 分选性良好:基本上为同一粒级组成。 ② 、 分选性中等:以同一粒级为主,混入少量其它粒级颗粒。 ③ 、 分选性交差:各种粒级混合在一起。 ( 2) 磨园度:指组成岩石颗粒的机械磨损程度。 对中砂岩以上粒级的沉积岩按三级描述: ① 菱角状。 ②次园状。 ③园状。 ( 3)、胶结程度 ①胶结物 成份:细砂岩以上粒级的沉积岩都要鉴定胶结物的成份。 煤系中常见的成份有泥质,钙质、硅质,铁质等。 ② 胶结方式:指胶结物与碎屑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胶结方式: 基底式胶结:胶结物多,全部充填在碎屑周围,并将碎屑彼此隔开。 孔隙式胶结:碎屑颗粒间彼此接触,胶结物填充在碎屑颗粒间的孔隙中。 接触胶结:碎屑颗粒彼此接触较紧密并有孔隙,胶结物很少,仅在颗粒彼此接触点上起胶结作用。 ③ 胶结程度:根据胶结的坚实性可做四级描述。 即松散的,半胶结的、胶结较坚实、胶结坚实。 成份 描述主要成份及次要成份的含量。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 和岩屑。 这三种成份是陆源沉积岩定名的依据,因此细砂岩以上的粒级都要做成份和含量的12 描述。 构造 ( 1) 描述沉积岩的构造时,基本概念和述语要使用准确。 ① 细层:又称纹层,是层理最初级的、最小组成单位。 特点是成份上有一定的均一性。 ② 层系: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许多在结构、成份、厚度和产状上相似的同类型的细层所组成。 ③ 层系组:由若干个相似的层系所组成。 ④ 层理厚度:指层系上下界之间的距离,即层系的厚度。 ⑤ 层面厚度:质岩层上下层面之间的距离。 注意与层理厚度的区别。 ( 2) 沉积岩的构造描述注意以下三部分内容并为室内沉积相模式分析提供依据: ① 层理构造。 ② 层面构造。 ③ 变形和扰动构造。 ( 3) 描述层理构造的分类时,要考虑成因和几何形态二个因素。 要按现在划分的七种重要类型来划分: ① 流水波痕层理:青鱼骨刺形,横人字形,细层的倾斜方向是水流的反方向。 层系之间有时出现薄层泥岩,它代表潮汐现象,是三角洲区的流水受潮汐作用形成的。 ② 浪成波痕层面:层面上为波浪状,刨面上为交错层理。 描述时注意有同相位和异相位的区别。 ③ 透镜状层理和压扁层理:描述时注意砂体的形态和大小及连续性。 一边是泥岩和砂岩互层。 砂岩呈扁豆状,砂岩少,泥岩多。 ④ 递变层理:呈水平状,粒度向上逐渐变细。 ⑤ 风成交错层理:分选性极好,前级交角为 40176。 43176。 ⑥ 海滩层理:层面有波痕,剖面为波状或交错层理。 波痕不对称,向海的方向较缓,向陆的方向较陡。 ⑦ 上攀波痕层理及浊流层理:这是二种不同成因的类型,但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上攀波痕层理是一系列交错的粉砂岩和泥岩,类似较大类型的交错层理,具有浊流层系的特征。 而真正的浊流层理常指分选较差、层13 理杂乱的岩系,它常出现在鲍马层序的相模式中。 ( 4) 描述层面构造时,注意区分上层面构造和下层面构造的不同特点,其中注意描述以下几种内容: ① 干裂或称泥裂的特征。 ② 雨痕和冰雹印痕。 ③ 冲刷痕迹及 侵蚀下切现象。 ④ 渠迹。 ⑤ 晶体印痕和冰晶痕。 ⑥ 虫迹和生物活动有关的印痕,植物根遗迹。 ⑦ 压刻痕。 ( 5) 形变和扰动层理。 描述时要把握形态、成份与成因关系做详细分析。 ① 负载构造:砂岩在上,泥岩在下,砂岩不均衡的嵌入泥岩中。 嵌入较深时泥岩呈火焰状称为火焰构造。 ② 球状及枕状构造:由于快速堆积,使砂岩陷入泥岩之中。 ③ 包卷层理:不规则的扰动,是成岩前的扰动所构成,或沉积物液化后横向流动形成的。 ④ 滑塌构造:常见于粉砂岩、泥岩及细砂岩中,也见于灰岩中。 沉积物沿斜坡滑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形成紧密褶皱或不规则的卷曲。 ⑤ 砂岩岩脉:饱含 水的砂和粉砂,注入到附近沉积层的裂隙中,形成砂岩岩脉。 ⑥ 缝合线:在垂直层面的切面中呈头盖骨接缝样子的锯齿状裂缝。 ⑦ 叠锥:常见于泥灰岩,石灰岩及方解石脉中。 有一串漏斗状锥体套叠在一起组成,锥体常垂直层面或脉壁,故在层面上呈同心园状,在剖面上呈 V 字形套叠。 ⑧ 迭层石:是由一种藻丛通过捕缚碎屑沉积物而形成的。 多为砂、粉砂和粘土沉积物组成。 呈不平坦的皱纹状或象倒着罗起的碗状的柱状构造。 ( 6)描述层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首先划分层理类型再区别层理的大小。 ②注意描述颜色、粒度的递变规律。 ③测量细层的层间距的变化和层 系的厚度及与原生水平面的倾角。 14 ④ 描述层系之间的关系是否平行及界线清晰性好坏。 ⑤ 对互层状岩层还要描述互层的韵律性与分层厚度变化的规律性。 ⑥ 对层面构造和变形构造要做素描图。 化石 化石是确定时代,地层对比和岩相分析的依据。 在岩性描述、岩芯摄影和采取岩样之后,要在岩芯中敲打化石,对化石要做如下鉴定。 ( 1) 对植物化石要做初步鉴定到属名,描述化石的种属特征,保存的完整程度、数量、分布方式,炭化或矿化性质,可附素描或照片。 ( 2) 对动物化石要鉴定到大门类,鉴别是海相或陆相的,描述化石特征、保存情况、数量。 ( 3) 对保存完好的化石要采集 标本,必要者应送到鉴定部门做种属的精确鉴定。 结核和包裹体 在沉积岩层中,常见到与围岩成份不同的矿物结核或岩块的包裹体,描述时注意: ( 1) 结核或包裹体的成分:常见的有黄铁矿,菱铁矿、钙质或硅质等。 ( 2) 描述结核或包裹体的形态和大小及数量。 ( 3) 描述结核或包裹体的内部构造特征:如同心构造,均一构造或残留生物遗体等。 ( 4) 描述结核或包裹体在层内分布情况及与层理的关系。 四、煤层的鉴定和描述 (一)煤的分类和煤层命名: 根据肉眼煤岩特征初步进行分类,可划分为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和天然焦等。 煤层的命名,在已开发的煤田要沿用以 前的名称,不另建新名。 对新开发地区,煤层一律由上而下进行编号。 (二)肉眼煤岩类型的划分 肉眼煤岩组份共四种:镜煤、亮煤、暗煤、丝炭。 应描述肉眼煤岩组分的性15 质,特征和含量。 根据肉眼煤岩组份的含量确定肉眼煤岩类型,肉眼煤岩类型共四种:光亮型、半光亮型、半暗型、暗淡型。 (三)煤的物理性质描述 煤的物理性质随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变化。 颜色:用褐色、黑褐色、褐黑色、黑色、灰黑色、灰色、钢灰色等描述。 光泽:基本上分为沥青光泽、油脂光泽、玻璃光泽、金刚光泽、似金属光泽。 条痕:用褐色、黑褐、褐黑、黑、灰黑色的呢过描 述。 硬度:煤的硬度一般在 13 度之间。 焦煤、肥煤的硬度最小,无烟煤的硬度最大。 脆性:脆性大者易破碎,脆性小的则韧性大,一般焦煤脆性最大、无烟煤脆性最小。 裂隙:按内生裂隙、外生裂隙二种类型描述其特征。 并测量裂隙的宽度,长度及密度。 对裂隙充填物也应详细描述。 断口:描述煤层被打碎后破裂面的特征。 有贝壳状断口,眼球状断口、菱角状断口、阶梯状断口、光滑平正断口等。 块度:描述煤层破碎后呈块状或碎块状、粒状、粉末状的状态。 (四)煤层结构的描述 煤的结构:可分为均一结构和非均一结构(条带状结构)。 在均一结构煤中 ,由一种煤岩类型组成。 条带状结构是由几种煤岩类型组成的也是最常见的,往往条带不连续而呈透镜状互层。 描述时按条带厚度分: ( 1) 宽条带状: 5mm ( 2) 中条带状: 3~ 5mm ( 3) 西条带状: 1~ 3mm ( 4) 线理状: 1mm 有时还出现叶片状结构、粒状结构等,也应注意描述其特征, 对复煤层或煤层组中的夹石,当厚度大于 米时,要按岩石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对高灰分煤,可暂时定名,经采样化验后再准确定为煤或炭质泥岩。 对浅部的煤注意区分是否处于风氧化带并描述风氧化后的特征。 16 对侵入或接近煤层的火成岩、要描述侵入体的岩石特征及产状。 还 应描述火成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范围。 对煤层的结核、包裹体、要进行成份、形状、大小、分布方式等的描述。 五、岩浆岩的鉴定与描述 岩浆岩按产状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二大类。 侵入岩常侵入到煤系中,对煤层和煤质都有破坏和影响,喷出岩常处于煤系地层的一定层位之中,因此对它的鉴定和描述是重要的。 (一)岩浆岩的分类及命名 岩浆岩按性质又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酸性岩、碱性岩共五大类,每类中按产状都有其喷出岩,浅成侵入岩,深成侵入岩。 每种岩石都有典型的矿物和典型的结构。 因此岩石的定名主要是根据岩石的矿物成份及其含量和结构特 征来定名。 参看岩浆岩分类及 主要岩石简表 8. 表 8 岩类 超基性岩 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岩 碱性岩 颜色 绿黑或暗绿色 灰黑或灰绿色 灰或灰白色 多为肉红色 多为 肉红 色 灰或灰白色 岩 矿 产 石 物 状 结 类 成 类 构 型 分 型 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 斜长石 辉石 角闪石 黑云母 斜长石 角闪石 黑云母 辉石 长石 石英 云母 角闪石 正长 石碱 性暗 色矿 物 钾微斜长石正长石 碱性暗色矿物 喷 出 岩 玻璃质 少见 浮石 黑耀岩 少见 隐晶质或斑状 ——— 玄武岩 安山岩 流纹岩 粗 面 岩 响岩 浅 成 似斑状或等粒状 ——— 灰绿岩 闪长 花岗 正长 霞石 正长 17 岩 斑岩 斑岩 斑岩 斑岩 深 成 岩 等粒状 橄榄石 辉石 橄榄石 辉长岩 闪长石 花岗岩 正 长 岩 霞石 正长岩 (一) 描述内容 颜色特征:描述岩石总体的颜色及均匀程度。 岩石矿物成份:对肉眼可区别的矿物都应描述其矿物特征,估计百分含量。 结构 首先按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区分为: 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再按矿物的结晶外形区分为: 自形晶、半自形晶、他形晶。 对全晶质结构(也称粒状结构)应按矿物颗粒大小(毫米)分为: 粗粒: 5 中粒: 52 细粒: 微粒: 如细晶花岗岩的结构可描述为全晶质半自形细粒结构。 对不等粒的可统称为斑状结构。 对半晶质和肉眼难于区别粒度的可统称为隐晶质结构。 玻璃质结构也称做非晶质结构。 构造 侵入岩一般均为块状构造,边缘相有时出现流面或流线构造。 喷出岩较侵入岩的构造复杂。钻孔岩、煤芯分层鉴定和描述的规定
相关推荐
是专业操作员。 试验时非专业试验人员严禁 站在千斤顶附近。 编制试桩施工总结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完成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分类、汇总、保存等工作。 试桩结束后,根据各资料上的记录及施工工艺,总结施工经验及措施,编写试桩施工总结技术资料;作为本标段内钻孔桩桩施工的指导依据。 附件: 钻孔桩钻孔记录表 钻孔桩内浇筑水下混凝土记录表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报告及原材料检验报告 钢筋笼布置示意图
和考核勘察设计和技术咨询。 、管理程序和相关考核制度。 ,配合施工、监理招标工作,监督勘察设计、工程咨询(技术咨询)合同的执行情况。 、相关施工工艺、工序。 Ⅰ类变更设计方案进行初审、报批,办理Ⅱ类变更设计。 织参建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工管部副部长 (施工管理 )岗位职责 ,审批施工单位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监理招标工作。 、重大技术方案的审查,参与主要设备及系统选型的研究审查工作。
8C, 95W)。 8*8GB 内存 (1X8GB),1600Mhz,双列 ,LVRDIMMs。 C4 RAID 5, 适用于 H710p/H710/H310(324个硬盘 ), 适用于 H710p/H710/H310(324个硬盘 )。 6*300GB 15K RPM SAS 6Gbps。 Broad 5720 DP 1Gb 网络接口卡 , 半高 .双个 , 热插拔冗余电源 (1+1),
钻孔成型,孔边应无飞边、毛刺。 螺栓孔 不得采用气割扩孔。 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板迭上所有螺栓孔,均应采用量规检查,其通过率为:用比孔的公称直径小 的量规检查,每组至少应通过85%;用比螺栓公称直径大 ~ 的量规检查,应全部通过。 凡量规不能通过的孔,须经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扩钻或补焊后重新钻孔。 扩钻后的孔径不得大于原设计孔径 ( jgj82 之规定,gb50205 系要求不超过 倍螺栓直径)
查分包队伍的安全生产条件。 根据公司的要求,外包队伍在签订合同的同时,及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定和区分各自的责任,并按规定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督促项目对施工人员进场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在例行检查时对外包队伍的安全生产动态监督管理,并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继续加强对危险源和重点部位的监控管理,今后我们的加工车间和施工项目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为确保安全生产,加大对高空危险作业,吊装作业
30%,不允许高强螺栓兼作临时螺栓使用,以防止损伤螺纹引起扭矩系数的变化。 一个安装阶段完成后,经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安装高强度螺栓。 5) 高强度螺栓的的安装顺序 一个接头上的高强螺栓,应从螺栓群中部开始安装,逐个拧紧。 初拧、复拧、终拧都应从螺栓群中部向四周扩展逐个拧紧,每拧一遍均应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做上标记,防止漏拧。 6) 高强度螺栓的安装方法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