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大厦工程安装部分施工组织组织设计(土建内容摘要:

等于( B+100) mm, B 为基础底板(或承台)厚度,保护墙内表面及顶部抹20 厚 1: 水泥砂浆找平层,底部与垫层交接处抹 R≥ 25 阴圆角,墙顶抹R=5 阴圆角。 浇注基础底板(或承台)混凝土时永久保护墙外侧,应支撑牢固,防止外鼓胀裂,损坏防水层,或按设计要求,进行基槽局部回填夯实, 但应防止内鼓。 雨期施工,保护墙底部应当留注水孔,以便积水外排,做防水层时再堵抹圆角。 ( 2)临时保护墙,用石灰砂浆砌基砖,厚度 120,高度 300,内表面用石灰砂浆抹找平层,并刷石灰浆一道。 ( 3)当施工壁板(立面)防水层时,将临时保护墙拆除 ,当壁板(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验收合格,确认后,再向上砌永久保护墙。 渗晶型高聚物防水砂浆施工 ( 1)基层表面的气孔、凹凸不平、蜂窝、缝隙、起砂等,应及时修补处理,基面必须干净,无浮浆、无水珠,不渗水。 ( 2)涂料施工墙,基层阴、阳角做成圆弧形,阴角 直径 D≥ 50( R≤ 25),阳角直径 D≥ 10(R≥ 5)。 ( 3)涂料施工前应对阴阳角、预埋件,穿墙管等部位进行密封,加强处理。 ( 4)涂料的配置及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涂料的技术要求(使用说明书)进行。 ( 5)涂刷(或喷涂)应待前一道涂层湿干后进行,涂层必须均匀,不得漏刷漏涂。 施工缝接缝宽度不得小于 100mm,涂刷(喷涂)遍数施工前通过试涂(喷)确定。 16 ( 6)加强部位铺贴胎体材料时,应使胎体层充分渗透防水涂料,不得有白槎及褶皱,桩头表面应涂刷水泥基晶石型无机涂料。 ( 7)防水涂料施工完毕干后,经验收合格确认后,及时施工保护层( 20厚 1: 水泥砂浆找平层) . ( 8)水泥砂浆保护层 (平面、立面 )养护同垫层。 ( 9)防水涂料施工过程中,施工完毕后,应做好成品保护工作,严禁撞击、刺穿,施工人员不得穿戴钉鞋,施工器具不得在防水涂层上拖位,下部应垫软垫。 ( 10)桩头阴阳角、转角、平立面交接处等西部构造是本工序关键控制部位,另行编制技术交底。 卷材防水层施工 ( 1)基层表面必须平整牢固,清洁干燥。 ( 2)气象条件:严禁雨天、雪天施工,五级风及其以上不得施工,冷粘法(高分子卷材)气温不应低于 5176。 C,热熔法(高聚物改沥青卷材)不应低于 10176。 C。 ( 3) 铺贴卷材前应在基层上面涂刷基层处理剂, 当基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黏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基层处理剂配置与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a、基层处理剂应与卷材及胶黏剂材性相容(看使用说明书、现场试验、实验室试验)。 b、喷涂(刷)应均匀一致,不漏底,待表面干燥后,方可铺贴卷材。 ( 4)采用热熔法(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或冷粘法(高分子卷材)应按以下规定施工 : a、基础底板(承台)下,平面部位的卷材应优先采用铺满法,当工期紧迫或遇特殊情况时,也可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 其他部位(立面、板顶)应采用满铺 法。 b、采用热熔法施工时(高聚物卷材),幅宽内卷材,底表面加热应均匀,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采用冷粘法施工时(高分子卷材),必须采用 与卷材性相容的胶粘剂,并应涂刷均匀,不露底。 17 c、铺贴时,卷材应展平压实,卷材与基面,各层卷材间必须粘结紧密。 d、两幅卷材短边和短边、长边和长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00mm,采用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 1/3~1/2 幅宽,上下两层短边接缝也应错开,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e、卷材接缝必须粘贴封严。 接缝口应用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小于 10mm。 f、在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接缝应当留在平面上,距立面不应小于600mm。 g、铺贴立面卷材时,应采用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采取专门措施在技术交底时编制)。 ( 5)平面与立面交接处,阴阳角处,转角处,桩头等细部构造施工,是本工序关键控制部位,另行编制技术交底。 ( 6)基底卷材防水层,随铺随验,随花铺 200g 沥青油毡; ( 7)卷材防水层施工过程中,施工完毕后,应做好成品保护,严禁撞击,刺穿卷材防水层。 ( 8)卷材防水层施工完毕,经验收合格确认后,应及时浇筑 C20 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养护垫层。 (六)模板工 程施工 模板材料: ( 1)模板以竹胶合板为主,辅以组合钢模版,柱墙模背楞及模板的大小楞木采用 100179。 100 木枋,木枋需经压刨削成标准正方形, 1220179。 2440179。 12塑面竹胶合板材应方正,厚度一致,对角线偏差部大于 5mm,厚度偏差不大于。 ( 2)柱墙大横楞采用Ф 48179。 脚手架钢管。 ( 3)梁板模顶采用碗扣钢管脚手架。 ( 4)所有模板使用前均匀涂刷脱模剂,严禁脱模剂污染和混凝土接槎处。 ( 5) 柱墙模板采用Ф 12 对拉螺栓紧固,防水混凝土对接螺栓中部加焊(满围焊) 50179。 50 止水环。 根据施工部 署和工程实际,本着缩短工期、节约投资的目的,除梁底 18 模板和相应支撑配两层外,均配一层模板周转使用。 墙、柱模板支设施工顺序 墙柱钢筋隐蔽验收确认→复核轴线及模板边线→立门筒洞扣及其他预留洞口其它预留洞口模板→安装墙柱根部承垫木枋→根据模板翻样图配置墙模、柱模→立一侧墙模→插入穿墙对一侧碗扣式钢管支撑→立另一侧墙(柱)模、穿入对拉螺栓→安装管大横楞→安装前一侧碗扣式支撑→调整模板位置和垂直度→紧固穿墙螺栓→支撑固定→与前次模板连续,支设后模板→施工段模板完成→“三检”报验→进行下道工序。 梁模板及支设程序 弹出梁轴线及梁底标高并经复核→ 搭设梁模支架→配梁底板及侧模→安装梁底板、并按规定起拱→安装梁侧模 →安装上下锁口楞、腰楞、斜撑及对拉螺栓→复核梁模板几何尺寸、标高及位置→与相邻模板连接→支设完毕→“三检”、报验→转序。 板模板支设程序 弹标高线并复核→支设模板支架→安装纵横楞木→调整横版(竹胶合板底面)高度、按规定起拱→铺竹胶合板→复核标高→支设完毕→“三检”、报验→转序 模板支设要点 ( 1)柱、墙模根部,承垫木枋,要根据给定的标高线找平,为防止漏浆,木枋下可铺垫石灰砂浆(石灰砂浆严禁浸入柱、墙混凝土内)模板 拆除后铲除。 ( 2)柱、墙 模底留检查口,浇注混凝土前清理摸底后在封闭。 ( 3)墙根据墙轴线位置、墙厚,焊钢筋头(防止混凝土加焊止水环)控制墙的厚度。 ( 4)当梁板的跨度大于或等于 4m时,应按跨度的 1/1000~3/1000 起拱(跨度小取小值,跨度大取大值)。 ( 5)梁高大于 600 时,设腰楞,并用对拉螺栓进行加固,防水混凝土加焊止水环。 ( 6) 以上柱和地下室的室内柱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柱截面尺 19 寸,柱顶和柱根加设Ф 12钢筋井子架,高度超过 3m 时,中部再加设一道。 177。 以上墙和地下室室内墙利用 墙内水平和竖向筋焊接水平和竖向梯子架,间距部大于 3m。 ( 7)地下室部分( 1F、 2F)楼板厚、梁板模支柱间距控制在 900 左右;地上部分控制在 左右,纵横向应加设可靠斜支撑,确保稳定性,立柱上、下层应对准,并加设垫板。 ( 8) 基础梁、承台板(梁)高于防水板,须将悬模支撑在钢筋马凳上,防水板马凳上,防水板马凳用Ф 14 钢筋制作,长度为 500mm,间距 500~900mm.大承台马凳通常设置用Ф 25 钢筋,蹬腿间距 1000mm,马凳间距 1200mm。 马凳腿用同度等级的少石子砂浆垫块支垫。 ( 9)为防止漏浆,模 板阴阳角等接头处均粘贴 10179。 3 海绵胶条。 ( 10)因墙、柱侧模可先行拆除,支模时不得将墙柱侧模作为板、梁底板的承重体系。 模板拆除 ( 1)在墙、柱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在及棱角 不应拆除模板受损时,其侧模即可拆除,一般应控制在混凝土浇筑 48小时后再拆除,拆除前应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 ( 2)混凝土强度下表的规定是,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 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为依据。 底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求(见下页) ( 3)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模板,自上而下,先拆侧面支撑,后拆竖向支撑 ,先拆外墙外侧模板,后拆外墙内侧模板。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m) 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 2 ≥ 5 ≤ 8 ≥ 75 8 ≥ 100 梁、拱壳 ≤ 8 ≥ 75 8 ≥ 100 悬臂构件 — ≥ 100 20 (4)拆模时应拆除一部分,清理一部分,严禁大面积拆除支撑,让顶部模板大面积崩落。 ( 5)梁板模板支撑额拆除,应自跨中开始想两端对称拆除。 ( 6) 早拆摸板(如拄墙侧模)体系中的后拆支撑(如柱边的梁底模支撑,剪力墙外的楼板底模支撑等),必须有专门标识(色标或字标), 拆除时严禁碰撞松动,该支撑(后拆承重支撑);后拆支撑严格按( 2) 款要求执行,拆除前应通知监理工程师 ,得到认可后方可拆除。 (七)钢筋工程施工 原材料质量控制 ( 1)钢筋进场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出场检验报告(证随物到);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必须与进场钢筋直径、等级、批号相一致(证物相符);进场后应分类存放、标识。 ( 2)焊条(焊剂)必须有合格证,其型号必须与焊接母材相适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进场后应分类存放、标识,防止受潮、防止误用、错用。 ( 3)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连接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以及 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进场后逐个进行外观检查,不合格者必须封存、出场、退货。 钢筋连接 ( 1)焊接接头 a、在工程开工或每批钢筋焊接之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所焊接性能试验(同时也是对焊工资质的再考核),并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同级别、同直径、同接头型式、同一焊工),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试件数量与要求,应与质量检查与验收时相同。 b、焊接接头质量检查与验收 钢筋焊接接头施工完毕,应分批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质量检查应先进行外观检查,符合规范合格标准后,方可随机切取 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 2)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 a、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使用范围(如钢筋直径、搭接位置应符合设计要 21 求和规范规定)。 b、在搭接接头长度范围内,至少单独绑扎三扣(两端和中间) c、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 3)钢筋机械连接接头 a、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 a) 、每种规格 (直径、强度等级 )钢筋的接头不应少于 3 根。 ( b) 、对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 c) 、 3 根接头试件抗拉强度均应满足《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 96)的规定。 b、接头的现场检验按检验批量进行。 同一施工段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 500 各为一个检验批 量进行检查与验收,不足 500 各也作为一个检验批。 c、现场检验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单向拉伸试验。 d、对接头的每一检验批量,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 3 个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按设计要求和接头性能( A 或 B或 C)进行检验评定。 e、外观质量检查的质量要求,抽样数量,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应符合技术规程、规范的规定。 ( 4)钢筋接头位置控制 a、钢筋在构件中的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 规定。 b、在同一构件内,同一根钢筋的机头数量应严格控制。 c、在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长度范围内( 35d,且不小于500mm,d— 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长度范围内( — 搭接长度)接头面积百分比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当遇特殊情况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和监理的同意认可。 d、在钢筋接头连接区段范围内,梁、柱类构件的箍筋型式、位置和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加工制作 ( 1)采用冷拉法连接区段范围内,梁、柱类构件的箍筋型式、位置和间 22 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加工制作 ( 1)采用冷拉法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4%,Ⅱ、Ⅲ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1%,外观控制以氧化皮开始崩落为宜。 ( 2)调直、加工后的刚劲应加以保护,防止生锈、污染。 ( 3)每一种编号的钢筋在加工制作前,应认真与图纸核对(钢筋级别、直径、形状尺寸、保护层厚度等),确认接头位置和预留量,先制作样筋,经质量检查员和监理确认后,再批量下料,加工制作。 ( 4)受力钢筋的弯钩,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a、Ⅰ级钢筋( HPB235) 末端应制作 180 度弯钩,弯弧内径不小于 ,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小 于 3d。 b、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制作 135 度弯钩时,Ⅱ 级( HRB335) 、( HRB400)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小于 4d,弯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钢筋作不大于 90 度弯折时,弯弧内径不小于 5d. ( 5)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安装 ( 1)钢筋保护层是结构实体检验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在钢筋安装之前,应提前 15天制作钢筋保护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