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2套内容摘要:

茅岭往下走。 18. D 19.凄苦孤寂 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乙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 (走 ),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 稍微偏北又折向东,不超过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城上短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碉堡,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口往里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洞中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 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经很久了。 到了这儿,更以为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中原,却把它摆在边远少数民族地 区,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 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 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有人说:这地方的灵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国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 (四 ) 点拨: 由材料 1 中 “ 到了明清时期,叶雕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 ” 可知 A项 “ 这个时期的叶雕就是在剥离叶肉的叶子上雕刻 ” 的说法有误。 21.叶雕技法 唯美追求 制作初心 点拨: 在材料中找到对应句,内容是 “ 变 ” 与 “ 不变 ”。 第 ① 空对应材料 1 最后一句中的 “ 虽然古老的叶雕技法没变 „„” ;第 ② 空对应材料 2 第一句中的 “ 他对建筑艺术有着不变的唯美追求 ” ;第 ③ 空对应材料 3 第三句中的 “ 隐藏着 ‘ 木友 ’ 们不变的制作初心 ”。 三、 :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 “ 沉醉在 ________的世界里 ” ,很明显这个题目的重点词语是 “ 沉醉 ”。 “ 沉醉 ” 的意思是大醉,多用于比喻。 “ 沉醉 ” 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热爱、迷恋,是我们全身心投入时的一种忘我的境界,是我们成长过程中能提高我们 第 8 页 共 14 页 品性、修养、审美的一种高雅的情 趣。 这篇作文要表达的主旨就是这几个要素带给我们的某种境界以及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 例文略。 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20 分 题序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 (28 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 俨. 然 (yǎn) 溯. 洄 (sh249。 ) 器 皿. (mǐn) 豁. 然开朗 (hu242。 ) B. 垂 髫. (ti225。 o) 佁. 然 (yǐ) 箬. 篷 (ru242。 ) 袒. 胸露乳 (tǎn) C. 窈 窕. (tiǎo) 阡. 陌 (xiān) 参 差. (cī) 辗. 转反侧 (zhǎn) D. 俶. 尔 (ch249。 ) 好 逑. (qi) 篆. 章 (zhu224。 n) 落英 缤. 纷 (bīng) 2.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 A. 欣 然 规. 往 (规:打算 , 计划 ) B. 心 乐. 之 (乐:以 „„ 为乐 ) C. 神情与苏、黄不 属. (属:属于 ) D. 溯洄. . 从之 (溯洄:逆流而上 ) 3. 下列各组句子中 , 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 A. 才. 通人 /卿今者 才. 略 B. 明灭 可. 见 /不 可. 久居 C. 便 扶. 向路 /济困 扶. 危 D. 乃 记. 之而去 /桃花源 记. 4.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 A. 忽逢 /桃花 林,夹岸 /数百步 B. 其岸 /势犬牙差互 C. 盖 /简桃核 /修狭者 /为之 D. 蒹葭 /苍苍 , 白露 /为霜 第 9 页 共 14 页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 , 又名潜 , 字元亮 , 号五柳先生 ,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 唐宋八大家 ” , 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 “ 记 ”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 可以记叙描写 , 也可以抒情议论 , 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 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 , 又称《诗三百》。 6. 古诗文默写。 (每空 1 分 , 共 6 分 ) (1)青青子衿 , 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 , 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 , 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 阅读名著 , 回答问题。 (5 分 ) (1)《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 ________________创 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 , 它以小说的形式 , 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 ________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 , 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2 分 ) (2)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 , 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 , 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 ,决不至于大 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 ,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 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 — 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 只要 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 了。 上面文段选自《 ____________》 , 请结合课外阅读积累 , 说说在这封信中 , 傅雷告诫儿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 (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综合性学习。 (7 分 ) 央视举办的第二季《中国 诗词大会》比赛活动圆满结束 , 这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热议 , 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活动一】 在唐诗宋词中 ,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 特的情感,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 下面月亮组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4 分 ) 诗一: 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 —— 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二: 月出照关山 , 秋风人未还。 清光无远近 , 乡泪半书间。 —— 戴叔伦《关山月》 诗三: 今人不见古时月 ,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 — 李白《把酒问月》 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0 页 共 14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 光明中学开展了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 习情况问卷调查活动 , 从以下的问卷调查中你得到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