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背诵山中杂诗内容摘要:

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 第五首: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下简称刘《笺》)系此诗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 :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形容路途遥远。 :托。 :捎口信。 :回京的使者。 诗人此时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 但远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 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 钟惺评此诗:只是真。 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 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 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鉴赏: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见《艺概。 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第六首: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我只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鸣叫,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但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注释:  :今安徽滁州,诗人曾任州刺史。 :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即今天的城西水库。 :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春雨。 :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