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绍兴市纺织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内容摘要:

两大瓶颈。 同样的坯布,可能就因为后整理这道工序的差距而相差几个档次。 同时绍兴纺织工业还表现出与周边区域的对接不力,与杭州、宁波、温州等庞大的面料需求相脱节。 大量企业因在绍兴找不到合适的面料,不无遗憾地舍近求远。 不仅如此,本地的服装面料自给率也相当低,名牌服装企业基本上都从外地引进高档面料。 3.产品竞争同质化。 绍兴纺织工业拥有一支众 多中小企业组成的生产队伍,这些企业自身开发能力和意识弱,加上面料可复制性强,他们对中低档次面料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已形成“引进 — 落后 — 再引进 — 再落后”的怪圈。 “纺织”俨然成为“仿织”,以致产业结构趋同,产品主要以化纤类布料为主,大众产品信息流活跃,尖端产品、前沿产品信息匮乏,精加工、深加工产品少, 产品的市场周期越来越短 ,附加值超低运行。 可以说,目前绍兴纺织业的产业集聚还停留在横向简单集聚,企业合作理念还不强,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松散型特征。 4.企业自主创新不足。 大部分纺织企业在科研方面的意 - 9- 识 不强,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 1%,有的更低甚至空白, 大型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和跨国配置资源的能力 ,尤其是应用高新技术的新原料开发产品能力方面先天不足,技术上“跟而不领”。 由于技术开发能力跟不上先进装备的跳跃式发展,致使绍兴纺织产品的主流仍停留在中低档水平。 如:我市涤纶丝 90%是长丝类,其中极大部分是常规丝;诸暨的衬衫在全国衬衫行业中只能以中档产品排列;几家档次较高的服装企业如恒柏集团、步森集团的面料, 95%以上来自外地或国外;诸暨的袜业、嵊州的领带已形成规模,但绝大多数以定牌、来料加工为主。 目前绍 兴纺织产品开发主体不太明确,一些布商成了产品开发的主体,而企业却置身事外。 因此, 技术开发人才难以发挥作用,或者是因不了解市场需求而开发不出新产品,而布商了解市场信息,但无力开发,呈现出技术与市场脱节的尴尬 ,研究机构与市场销售部门互通信息的配合程度明显不够。 5. 人才资源 短缺。 绍兴纺织业已涌现了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擅于技术的纺织人才队伍,对现代化设备运用自如,先进的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借鉴与应用。 但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仍是专业人才,特别是产品开发和国际市场开拓方面的人才相对缺乏,要适应全球贸易一体化的世贸游戏规 则,集技术、管理、金融、法律、国际贸易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更是极其缺乏。 2020 年底,全 市 各类纺织 科技活动 人员 仅 5370 人 ,不到纺织业从业人员的 1%。 “技工荒”则是近几年快速提升生产能力过程面临的当急问题。 造成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许多企业家在识人、用人、培养人方面的认识参差不齐,“引人容易留人难”困扰众多企业经营者。 - 10- 6.产业开放度不够高。 我市目前纺织业发展中一个很大问题是产业的对外开放度明显薄弱。 过去一直注重于引进硬件设备,缺乏对先进技术软件的引进。 出口产品以一般贸易为主,数量虽然庞大,外销比例达到 33%,但主要是以附加值较低的一般产品为主, 品牌设计和自主营销能力薄弱,产品出口 缺少强势品牌,以 贴牌加工 为主。 在项目引进中,基本上以小项目为主,缺乏起点高、规模大的优势项目的引进。 在对外开放中,以引进为主要功能,很少有企业主动到境外开设窗口或进行投资发展,目前我市纺织企业到海外设立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的可以说寥寥无几。 由此,使我市纺织企业很难跟上国际潮流,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相对优势。 (三)四大趋势 1.产业链更趋完善。 ①链头 —— PTA、 PX从无到有。 2020年 3月 31日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首套 60 万吨 PTA装置第一批产品成功下线 , 极大地缓解江浙地区乃至国内聚酯原料PTA 供应紧张的状况 , 二期竣工投产后,总产能将达 200 万吨,企业生产规模可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这一节产业链的建立为 绍兴的 下游企业在原料购买上节约不小的 采购 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交易风险。 ②链尾 —— 服装等创牌意识浓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众多服装企业开始意识到提升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努力在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方面重下功夫。 2020年末,全市 26只中国名牌产品中,涉及纺织业的共有 11只,其中 2020年、 2020年就增加 5 只和 3 只。 ③配套产业 —— 市场升级步伐加快。 2020年底 奠基 的 中国轻纺城联合市场 , 揭开了 中国轻纺城升级、改造的 序幕。 同时,交易方式开始从有形市场逐步向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化交易方式转变, “全球纺织网 ”、 - 11- “网上轻纺城 ”等一批专业化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和发展,提升了中国轻纺城的服务功能。 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工业网上销售额达 亿元,占总销售额的%。 绍兴的纺织 块状经济在起步阶段 ,主要是生产同类产品企业在一定地域中的简单集聚 , 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 现在,为这些企业提供零部件、中间产品 以及加工服务、流通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等配套企业和中介机构不断增加, 产业配套更趋完善, “终端企业 +配套企业 +专业市场 +中介组织 ”的网络化生产体系不断健全 , 专业化集聚 已基本成型。 随着 专业生产的系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更加 融入全球 化 生产体系,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 ,目前正向产业集聚的第三阶段 —— 系统化集聚 演进。 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格局的发展趋势,总体上为中国 纺织 业带来有利的增长空间和追赶时机。 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 2020 年全市纺织品出口交货值达到 435亿元,比 2020年增长近 1倍,近五年年均增速在 20%以上。 2020年纺织品配额取消之后,绍兴纺织业出口更是出现“井喷式”发展。 同时,企业开发国际市场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