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日韩文化差异内容摘要:

为淡褐色的套装和藏青色的制服;日本男性的时装 也和女性的一样有同样的杂色倾向。 韩国人在服装和色彩感觉上比中国和日本都要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得多。 比如,赤、橙、黄、绿、青等,全是原色。 崇尚个人主义的韩国人,是用鲜艳夺目的时装来突出自己的个性,强调自我的主张;中国人没有韩国人那么强烈的个人主义主张,但是却以红色来表达自己的个人意志,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兼顾社会集团的意志;在东亚,日本人最无个性,习惯于集团主义,所以色彩偏于杂色,款式趋于统一。 中国的“忍” 韩国的“恨” 日本的“劈” 假如用一个字来 概括中、韩、日文化 :中国 —— “忍”文化;韩国 —— “恨”文化;日本 —— “劈”文化。 日本人多认为韩国“恨”的文化就是指韩国人对日本人恨之入骨。 这是很大的误解。 韩国崔吉城教授在其大作《恨的人类学》中认为,“恨”,决不是怨恨。 “恨”是沉淀在自己本身内心里的情感,没有具体怨恨谁那样的复仇的对象。 “恨”,是对未能实现的梦想的憧憬。 韩国具有代表性的民谣《阿里郎》,堪称表现恨文化的极致。 与韩国文化的“恨”相对的是日本文化的“劈”志向。 刀堪称日本文化神髓,武士的命根子。 用刀劈,这一劈的动作,使日本文化“劈的志向”得以完成。 说日本文化是劈出来的,这也不为过。 把外来文化“劈”而取之,剖腹文化,剖筷子文化,盆栽和庭院,插花,都是大同小异。 中国的文化,是“忍”。 “忍”意味着“心字头上一把刀”,让你感受到剜心绞肺般疼痛,却一定要顶住。 中国人的忍耐力,恐怕是世界第一。 它是在贫困的环境和连年不断的战乱中培养起来的“人生哲学”。 插花的残忍美 缠足的人工美 庭院的自然美 插花是集中地反映了日本“ 视觉”美的艺术。 在这个美的世界里,我渐渐发现了它的残酷性。 日本插花的美学的核心是“剪的美学”。 而在中国和韩国,插在花瓶里,却是不加任何修饰地进行观赏。 日本插花美看起来静默寂寥,但其背后却隐藏着残忍的一面。 这种寂静美与残忍性的共存是日本艺术的真正面目。 中国也有这种违背自然追求人工美的东西,那就是古代中国妇女的缠足。 为追求“三寸金莲”的人工美,女性从小就被强行用布条颤起脚,使女性的跖骨变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