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管理手册内容摘要:

料原料,但应注意中鸡料中粗纤维应不低于 3%。 ⑵使用间歇性油脂饲喂法,即饲料中加入 2%的油脂(如豆油、玉米油等),喂 7天停 7 天。 ⑶增加添料次数。 夏天气温较高,且育雏阶段免疫接种频繁,应激较多,体重不易达标,可在育雏或育成期间,采用夜间 12 点 — 2 点开灯 1— 2 小时,让鸡群半夜加一次餐的办法促进鸡群体重早日达标。 ⑷中鸡上笼后应及时整群,及时淘汰漏选的公鸡,腾出笼位,以降低弱小鸡的密度。 弱小鸡可多喂 1— 2 周的小鸡料,但应注意小鸡料使用太久体重反而不容易达标。 (五)如何适当地提高鸡群的均匀度 要求每周定时测体重 的另一目的是及时了解鸡群的均匀度。 测定方法:鸡群中随机取样,一般按总数的 5%— 10%的比例取样,鸡群越小取样比例越大,逐个称重并记录,然后求出平均体重。 体重的测量应在空腹时进行,并遵循“定时、定位、空腹”的原则。 均匀度即是取样群中个体体重在平均体重正负 10%以内的只数占取样总只数的百分比。 如:一个鸡群 2500 只鸡,按 5%抽样称重 125 只,其平均体重为 1kg,则正负 10%分别为: — 10%= ( kg) + 10%= ( kg) 如果称重的 125 只中体重在 至 范围之间的鸡群为 110 只,则此鸡群的均匀度为: 110247。 125 100%= 88% 11 均匀度是反映育成鸡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雏鸡和育成鸡的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性成熟时体重达标且均匀度好,则鸡群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 青年鸡群 16 周末的均匀度将决定这批鸡产蛋高峰的产蛋率的高低 .。 均匀度的评判标准 造成均匀度差的主要原因有饲养密度过大,饲料营养 水平低、质量差,采食量不够,饮水不足,饲喂条件不良,环境不好或鸡群发病等。 一旦发现鸡群均匀度差,必须及时查明原因,予以改进。 要改善鸡群的整齐度,应从以下几个方法去改进: ⑴调整降低鸡群密度。 ⑵断喙要准确。 对初次断喙不整齐或因当时体弱未断喙的鸡只上笼后应及时修整,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可以减少开产后的损失。 ⑶给水、给料要足够。 ⑷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 ⑸舍温要适宜和通风要良好。 均匀度比较好的群体,也可在鸡舍内不同位置选定至少 10 笼样本鸡(样本笼的鸡一旦确定就不得移动)。 然后每周抽测样本鸡的体重来确定全 群体重增长速度是否正常以便及时调整给料量。 (六)产蛋前的免疫和合理的光照计划 育成后期要将新城疫、减蛋综合症、禽流感、传支等油苗注射完毕,鸡群有较高的免疫力,使生产性能正常发挥。 育成期间还应注意合理的光照计划(参见光照程序一节) (七)育成期末目标 ●体重达标 ●均匀度高 ●适时开产 ●特别提示:重读一次,本段容易轻视。 均匀度 90 以上 84— 90 77— 83 70— 76 63— 69 56— 62 55 级别 特优 优等 良好 一般 不良 差 很差 12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四、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蛋鸡产蛋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鸡群创造适宜卫生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降低鸡群的死淘率与蛋的破损率,尽可能地 节约饲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鸡的经济效益。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卵巢、输卵管发育在性成熟时急剧增长。 性成熟以前输卵管长仅 810cm ,性成熟后输卵管发育迅速,在短时期变得又粗又长,长约 5060cm。 卵巢在性成熟前,重量只有 7g 左右,到性成熟时迅速增长到 40g 左右。 蛋壳在输卵管的峡部开始成形,其它部分在输卵管子宫部完成。 蛋壳形成所用的钙,是由饲料中的钙进入肠道,吸收后形成血钙;然后通过卵壳腺分泌,在夜间形成蛋壳。 若饲料中含钙少,或钙磷比例不平衡,不能满足鸡的需要,就要动用骨骼中的钙而造成产蛋疲劳。 因此保证足量的钙和磷以及钙磷比例平衡,对提高产蛋率和防止产蛋疲劳综合症很有意义。 蛋鸡产蛋 至 5%、 50%、 85%各需消输卵管 炎一次 ,达 90%用抗 病毒药 一疗程。 (二)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条件 温度 成年鸡适应的温度范围为 1528。 C,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为 1823。 C。 湿度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6070%。 通风 通风的目的在于调节舍内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排除鸡舍中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使舍内保持空气清新,从而供给鸡群足够的氧气。 其中氨气的浓度不超过 25ppm,二氧化碳不超过 %,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 10ppm。 ●通风要领:进气与排气口设置合理,气流能均匀流过全舍而无贼风(即穿堂风) ●通风量:鸡的体重越大、外界温度越高,需要的通风量就越多。 (三)产蛋期的注意事项 减少应激 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生产强度大,生理负担重,抵抗力较差,对应激十分敏感。 如有应激,鸡的产蛋量会急剧下降,死亡率上升,饲料消耗增加,并且产蛋量下降后,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 因此,此阶段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方面应激: ●要保持鸡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应穿固定工作服,闲杂人员不得进 入鸡舍; ●堵塞鸡舍的鼠洞,定期在舍外投药饵以消灭老鼠; ●把门窗、通气孔用铁丝封住,防止黄鼠狼、猫、犬、鸟、鼠等进入鸡舍; 13 ●严禁在鸡舍周围燃放烟花爆竹,严防奇声、异响和生人引起的“炸群”; ●饲料加工、装卸应远离鸡舍,这不仅可以防止噪声应激,而且还可以防止鸡群疾病的交叉感染。 产蛋鸡产蛋期间的体重控制 产蛋鸡在产蛋期间,也应该通过控制给料量的方法,以控制产蛋鸡在产蛋期间体重的增长达到理想的水平。 因产蛋鸡饲料的营养水平有差异,因而产蛋鸡的给料量也不尽相同,切不可因盲目追求蛋个大而无节制地提高采食量。 否 则,将会使你的鸡群过肥而过早地出现脂肪肝,导致死淘率增加。 季节不同管理要点不同 春季:温度上升、光照加长、利于产蛋,但疾病因素较多,注意消毒和防疫。 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减少热应激、增加采食量,改善饲料品质。 秋季:保证光照时间稳定。 冬季:防寒保温,增加舍内温度和注意通风换气。 (四)产蛋前期的体重控制 初产母鸡采食饲料的营养是否能够满足自身体重、产蛋和蛋重的增长的需要,不能只看产蛋率增长的情况。 因为初产母鸡,即使采食的营养不足,也仍会保持其旺盛的繁殖机能,完成产蛋率不断增长的任务。 但在这种情况下, 初产母鸡会消耗自身的营养来维持产蛋,因此蛋重会变得比较小。 所以,当营养不能满足需要时,首先表现在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止增长,甚至下降。 这样,母鸡就没有体力来维持长久的高产,随后产蛋率就会停止上升或开始下降。 产蛋率一旦下降,即使采取补救措施也难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因此,应尽早关心鸡的蛋重变化与体重变化。 在下表中,列出了罗曼粉产蛋鸡每月应有的体增重的经验数据。 罗曼粉商品鸡产蛋期每月应有体增重经验数据 周龄 平均体重 体重下限 体重上限 每周应增重(克 ) 20 1460 1402 1518 59 22 1570 1507 1633 24 1675 1608 1742 35 26 1745 1675 1815 28 1780 1708 1851 7 30 1794 1722 1865 40 1825 1752 1898 50 1849 1775 1923 60 1862 1788 1937 70 1875 1800 1950 14 体重能够保持品种所要求的增长趋势的鸡群,就可能维持长久的高产。 为此,在转入产蛋鸡舍后,仍应掌握鸡群体 重的动态。 具体办法:在鸡舍的不同位置选定至少 10 笼样本鸡(哨兵鸡),样本笼的鸡一旦确定就不得移动,每月测量样本鸡(哨兵鸡)的体重,求出平均体重,对照每月体重增长量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及时调整每日给料量。 (五)产蛋后期的管理要点: 当鸡群产蛋率由高峰降至 85%以下时,就转入了产蛋后期的管理阶段。 此时母鸡才 50— 60 周龄,这时只产出了第一产蛋周年 60%的蛋,还有 40%仍未产出,此时鸡群还有很大价值,因此,还有必要加强产蛋后期的管理,力争全部得到未产出的 40%的蛋。 产蛋后期的管理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适当 减料降消耗。 一般在产蛋高峰过后 4— 6 周,产蛋率下降 4— 6%时,适当进行减料,以降低饲料消耗。 这样既不影响产蛋,又可以减少饲料消耗,防止鸡体过肥,减少换羽和就巢母鸡的数量。 如减料过程中产蛋量超过正常下降速度,则须立即恢复给料量以免降低生产性能。 分季节调整饲料营养。 产蛋鸡 饲料 特别是产蛋后期 饲料 营养应根据季节的不同而变化。 夏季气温高时,应适当减少能量饲料,增加蛋白质和钙质饲料,同时补充维生素 C;冬季气温低于 10℃ 时,则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而减少蛋白饲料,并适当增加采食量。 适当增加饲料中钙和维生素 D3的含量。 产蛋高峰过后,蛋壳品质往往逐渐变差,破损率增加。 每周在饲料中额外添加一些贝壳砂或粗粒石灰石一至二次,同时添加维生素 D3,可有效加强蛋壳的强度。 适当添加氯化胆碱。 在饲料中添加 — %的氯化胆碱,可以有效地防止蛋鸡肥胖和脂纺肝的产生。 保持充足的光照时间。 每日光照时间保持 16— 17 小时,光照强度 15— 20 勒克斯,可适当延长产蛋期,保持较稳定的产蛋率。 适当淘汰低产和寡产母鸡。 为提高产蛋率,降低饲料消耗,及时淘汰休产的鸡、体重过大过肥和过小过瘦的鸡、病残鸡及过早停产换羽的鸡。 产蛋后期的免疫不能只做新城疫免疫。 应该是每两个月做一次加强免疫,一次用新城疫Ⅳ系 +H120。 单苗和联苗轮换使用。 ●特别提示:稳定压倒一切。 15 各阶段鸡群的日常管理 五、各阶段鸡群的日常管理 (一)观察鸡群 日常工作中,每天至少要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以利总结提高。 健康状况: 每日观察、巡视鸡群。 白天注意观察采食、饮水有无突然增加或减少,精神状态、粪便情况有无异常变化等,晚上静听有无呼吸道疾病的异常声音。 对鸡群异常变化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得当。 早上喂料时和喂完料是观察鸡只健康状况的最好时机。 有病的 鸡不上前吃料,或采食速度慢,或啄几下就不吃了。 健康的鸡在喂料时,吃不上时则表现骚动不安的急切状态,吃上料时便埋头快速采食。 对采食不好的鸡,要挑出来隔离饲养或淘汰。 温度: 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为 1323℃ ,舍内温度应尽可能地设法保持在 1030℃ 之间。 湿度: 对蛋鸡而言,相对湿度在 6070%最适宜。 相对湿度在 4072%之间,对蛋鸡的皮肤、羽毛、总体发育无显著影响。 对雏鸡而言,育雏前期应设法加湿,保持 6070%的湿度为宜;育雏后期加强通风,保持 5060%的湿度为宜。 通风: 良好 的通风可以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确保氨气浓度低于 20ppm,硫化氢浓度低于 ,二氧化碳浓度低于 %,舍内通风的气流速度应为冬季 ,夏季。 饲料及水的供应: 鸡定时、定点、定量的饲喂制度。 否则容易引起鸡只下意识的惊慌而发生应激。 育雏期间通常采用全天候的供水供料。 特别是育雏前期不可断水。 对于产蛋鸡,长时间的断水比断料将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为取得一流的生产性能,清洁水与优质饲料同等重要,如果以自备水作为饮用水,要定期检查水的质量,饮用水含盐高会对蛋 壳质量造成持续性损害。 鸡对饮水温度也非常敏感。 气温升高饮水量会成倍增加。 但当水温升高到 32℃以上时,饮水量反而会下降。 鸡只宁愿忍受干渴也不饮高于体温 5℃的饮水。 每年都会有几天暑热天气,应特别注意设法供给清凉的饮水。 发病、死亡情况及原因分析: 在估计健康状况时,不仅要依照大致印象和死亡率为依据,还要注意进食进水量以及粪便状况。 16 (二)定期称重 雏鸡,育成鸡:每周末称重一次。 产蛋鸡:每月定期称重一次。 称重一般在早晨喂料前(空腹),抽取鸡群 5%个体称重(依群体大小制定抽取比例),对抽测结果,要与品种标准体 重比较,然后调整饲料供给和制定换料时间,使鸡群始终处于适宜的体重。 符合标准体重的鸡群,发育正常、生产性能好,饲料报酬高。 体重过大的鸡,性机能差,产量少;体重过轻的鸡,生理机能不健全,产蛋持续能力差。 (三)调整鸡群 无论养鸡技术、管理水平多高,鸡群中总会出现些体质较弱的鸡。 如果我们不及时挑出,进行个别处理,势必影响鸡群生长以及生产性能的发挥,使总体效益受损。 所以我们在日常养鸡管理中,要注意对鸡群进行个别调整,挑出体质较弱的鸡,集中饲养,推迟换料时间并给予一定的营养物质,使其尽快达到标准体重。 (四)带鸡消毒 为了沉降粉尘,杀灭或减少鸡舍内病原体,应定期使用有效消毒剂对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