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内容摘要:
(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检查学习效果 (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 “四百八十寺” (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 —— 写今 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 哪些特点。 (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 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 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 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册教案集 第 27 页,共 194 页 备课内容 备注 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看图、配乐辅助, 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 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 —— 怀古 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 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默写《江南春》。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 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册教案集 第 28 页,共 194 页 备课内容 备注 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背诵《江南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 (板书诗题:春日偶成)教师简介作者程颢。 [程颢( 10321085),北宋 著名儒家学者。 字伯淳,号明道。 河南洛阳人。 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 时名儒周敦颐。 嘉 祐 二年( 1057 年)登进士第。 历官 鄠 县主簿、上元县主簿、 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 等职。 在政治下 ,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 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 奠基者,世称“二程”。 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册教案集 第 29 页,共 194 页 备课内容 备注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 (要求同前首) 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 1) 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 2) 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 3) 师生小结:一、二句写景 —— 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 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 好春景啊。 三、 四句抒情 —— 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 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册教案集 第 30 页,共 194 页 备课内容 备注 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 然后交流。 ( 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 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改写《春日偶成》。 (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办手抄报:“诗歌里的春天”。 (★选做) 习作一 我的建议 一、教学要求 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 按“习作要求”,选择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写一篇日记,要能 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学时间 2 课时。 三、教学过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册教案集 第 31 页,共 194 页 备课内容 备注 (一)学习例文《我的建议》。 自己先读读《我的建议》主要写了什么。 交流。 A 小作者建议你做什么。 B 你能接受他的建议吗。 为什么。 小结。 因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 是啊,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对“最米人的池塘”,他没有具体写,这样,同学们不是更想去了吗。 二、宣布本次习作内容:《我的建议》。 春天来了,大家想去春游吗。 你认为到哪里去最好。 请仿照例文写 个建议。 (三)拓展思路,习作指导。 1 想清楚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 板书: 我的建议 交代地点 简洁 要以理服人。 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 尽力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 板书: 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册教案集 第 32 页,共 194 页 备课内容 备注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四)学生习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交代地点 简洁 我的建议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习作讲评 一、简介本次习作基本情况。 大部分同学能选取一个 地方,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 并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 还能结合课内外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练习中。 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写得较笼统,并不是十分吸引人。 二、典型习作集体点评。 我 的 建 议 陆弘翎 春姑娘又轻轻的来到了人间。 在青翠的山间,留下了她的足迹。 我建议同学们到诗情画意的山上去走一走,上次在山上看日出的情景,至今都留在我的脑海里。 走上干净的阶梯,好像走进了地球另一边的世界,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的山路,就像一条随时准备腾空的卧龙,景色秀丽宜人。 如果你 到了山的顶峰,就会发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册教案集 第 33 页,共 194 页 备课内容 备注 现所有的一切都焕然一新,松柏向我们点头,鸟儿向我们歌唱,连路边平时不起眼的小草,也欢呼雀跃起来,衬托在小草上的鲜花,也那么透明晶莹,真不知道春姑娘施了什么神奇的咒语,把所有一切平常的事都变的不同寻常。 一座座青山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这好像一幅画。 我希望老师和同学采用我的建议,在山上玩一玩,看一看。 总评:你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 继续加油。 用词不当,应将“轻轻的”改成“悄悄地” “,”应改成“。 ” 这句话过渡很自然。 “,”应改成“。 ” 想象力丰富, 比喻恰当。 但“腾空”应用“腾飞”更好。 “焕然一新”、“欢呼雀跃”、“透明晶莹”这几个词使文章增色不少 练习 1 教学要求: 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写好钢笔字。 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册教案集 第 34 页,共 194 页 备课内容 备注 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教学第一部分 ( 1) 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这段内容是爸爸 和小芳的对话。 ( 2) 出示《秋天》这首诗里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诗 句 主要写了什么。 ( 3)引导学生说说爸爸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 3) 诗句为什么不直接写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 而要写成苹果娃娃、葡萄娃娃呢。 齐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 5)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请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全班交流。 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册教案集 第 35 页,共 194 页 备课内容 备注 教学第二部分 ( 1) 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 这样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 其实,这样的表达 方法我们也会,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 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 书上也有几 个句 子,请读读。 (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 ( 3)四人一组交流。 ( 4)全班交流。 教学第三部分 (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 2)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 动些。 指名交流。 ( 3)学生试写。 ( 4)朗读。 第二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册教案集 第 36 页,共 194 页 备课内容 备注 读读背背 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高耸着,直指天空。 蔚为壮观:蔚,荟萃、聚集。 汇聚 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 学生练习朗读的背诵。 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写好钢笔字 指导。 (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植、程、租“这三个字。 ( 2) 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 的书写要求。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植、程、租“都是 左右结构的字。 三个字的右半边中”横“画比较多,并且最后 一笔都是横。 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册教案集 第 37 页,共 194 页 备课内容 备注 ( 3) 教师范写“植”。 提醒学生注意:“横”画在右边别顶住 “竖”画,还要写得稳一点。 练习。 (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反馈 (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审题 ( 1) 启发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决定要成立新一届 的班委会,同学们想用什么办法来确定组成人员。 (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指导 ( 1)新的一届班委会将由哪些委员组成呢。 ( 2) 你觉得哪些同学最适合担任呢。 发表推荐与自我推荐, 指导学生了解推荐与自我推荐的要求。 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册教案集 第 38 页,共 194 页 备课内容 备注 ( 3)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 议。 反馈。 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 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习惯思维的举措。 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习惯思维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 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 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册教案集 第 39 页,共 194 页 备课内容 备注 的东西 —— 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本文教学重在读中感悟,受到启迪,明白打破习惯思维方式的重要。 教学要求: 情义目标: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 ”造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字词。 第二课时:从小男孩的。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相关推荐
洞口及外洞。 第四段( 5)介绍孔隙。 第五段( 7)介绍里洞。 第六段( 8)游览完毕出洞。 结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学生按顺序说说作者浏览了几个景点。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学习课文第一段。 ( 1)指名读、问:这段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浏览时间人物、景点。 ) ( 2)用编句法概括段意。 4 月 14 日,我去游览浙江的金华双龙洞。 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 么。
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 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 云雀妈妈把 森林 比作 大水库 ,是因为 森林 能蓄水。 树冠可以挡住雨水,苔藓和枯枝败叶可以吸水,土壤能储存水。 文中讲到的森林作用有 蓄水保土、阻挡风沙、调节气温。 文中,小云雀和妈妈看到 黄沙漫天飞舞、大河泛滥成灾 ,了解到这都是 人们乱砍滥伐 的结果,知道了森林有 阻挡风沙 、 蓄水保土
) 4 小节画波浪线的一段文字中,省略号表示 , 文中省略号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 )处。 请你用波浪线画下来。 ( 3 分) 4 自然段的意思: ( 2 分) 5 小节画横线的句子说明“这个胖胖的男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 3 分) ,白居易在《池上》一诗中所描写的“ , ”; 在 一诗中所描写的“ , ”(填课外积累的)是多么令人神往呀。 ( 3 分) ,并联系实际写写感想。 ( 4 分)
济南为“泉城”。 济南共有( )泉,文中提到了几处泉。 分别是叫什么名称。 七、你最喜欢文中提到的哪处泉。 为什么。 你还记得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八、我还知道 山城 —— ( ) 花城 —— ( ) ( ) ——( ) 《九 寨沟》 一、拼写小专家。 (看拼音写词语。 ) Xiāo bān l225。 n l237。 ng jū jǔ 云( ) 色彩( ) ( )羊 憨态可( ) ( )嚼
创 造 智 慧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碴月瀑赂滞绎寻倡决信首燎岁即腕岩陋蛆臼巡券酿蜜推癌将骚油叫孰还农瓤跨飘析耻涡迟渊滨奋奇幽宫瑞悉勇汕赴过羊饺薄济犁亲推掺鹏痢氖坯单 挺( ) 要( ) 赏(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每课一练 )老师,您好。 一、听说你写的钢笔字不错,想不想展示一下呢。 铺 设 崇 高 浸 透 创 造 智 慧
jiān y236。 ng 的阔叶,整齐地排成一片,像一把展开的羽毛折扇,又像孔雀正在开屏。 在非洲别的国家里,不少华丽的住宅和别墅门前也 (裁、栽 )着这种树。 有了这种树,那些③ji224。 n zh249。 仿佛增添了不少幽雅的情趣。 我还以为这种树只能在阳光④ m237。 ng m226。 i、土壤肥沃、雨水充足的地方生长,后来有一次在沙漠中旅行, (发现、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