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甜甜的泥土》作者黄飞,其体裁是一篇小小说。 小小说的特点是:( 1)立意新奇;( 2)结构严谨;( 3)结尾惊奇。 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 愿望。 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我的母亲》选自《经历》,作者邹韬奋,名恩润,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 本文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父母的心》 选自《川端康成作品集》,作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 1968 年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选自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作者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作品有《王子安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四、背诵内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 女共沾巾。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背影 朱自清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 13 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 了。 五、古文、古诗词理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颈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 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己亥杂诗》 “浩荡”形容愁思无穷 无尽。 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 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人琴俱亡》 (一)字词解释 1. 王子猷、子敬 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14 2. 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3. 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了,完全。 4.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5.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 径,直往。 既,已经。 6.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亦,副词,也。 卒 ,死。 (二)译文 王子 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三)课文内容理解 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结果如何。 —— (人亡)了不悲 都不哭 (琴亡) 恸绝良久 —— 月 余亦卒 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 —— 琴不调 琴不调说明了什么。 —— 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 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 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六、口语交际 一姿一容总关情 [实战示例 ] 你 正在为希望工程募捐,面对的是马路上的行人。 根据自身性格特征,就下列情境,设计一段独白,要求配以适应的表情、身姿、手势、目光,增强表达效果。 独白:希望工程是帮助困难家庭子女继续上学,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他 15 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情系失学儿童、奉献一份诚挚爱心。 爱心就是发自内心真诚的关爱,自己开心着,他人也开心 .募捐开始了,感谢您对希望工程的关注,谢谢„„ 姿态 :这时你的态势语一定要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和力。 表情自然放松,要表现出快乐、幸福,不宜用急剧有力的手势,眼神要充满信任,充满期待。 切忌身体语言用得粗俗, 喧宾夺主,引起行人的反感。 [情景设计 ] 为了竞争班长,老师让你走上讲台演讲为自己拉票,你准备以什么样的表情面对听众呢。 示例:我将注重表达我的自信和亲和力。 尤其要善于运用我的眼睛与听众交流,尽量把我的视线放远,使我的视线能看到所有听众,同时要移动视线,让几乎所有的听众都感觉到被我重视。 在公共汽车上,你目睹有人双手压在肚子上,呼吸急促,头上渗出汗水,眉头紧锁,你会怎么办。 示例 : 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人生病了,首先我会真诚的微笑。 我的镇定、从容不迫的笑容会给他安全感。 其次,我会运用恰当的眼神来调节彼 此双方的心理距离。 我的眼睛要注视他,不东张西望,不心不在焉,让他对我产生信任。 最后我会请求司机送他去医院。 当你听别人说话时,为了表示你的投入,你可采用怎样的姿势加以配合。 示例 :听别人说话时,我的表情会十分专注。 在椅子上坐着,稍微向他那边倾身,不要像在家里看电视那样坐在椅子里。 注意听讲,做到不摆弄我的眼镜、钢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倾听无关的东西。 赞成对方所说的话,可以轻轻地点一点头,表示赞许。 对他们所说的话感兴趣时,可以展露一下我的笑容。 假如你正在为希望工程募捐,面对马路上的行人。 请你结合自身性格特征设计一段独白,要求配以适当的表情、身姿、手势、目光,增强表达效果。 示例 :独白中,我要让人感受到我的爱心并以此感染别人。 表情自然,表现出我对这项工作的热爱;流露出快乐、幸福的神情,眼神充满信任,充满期待;语言表达要非常有礼貌易让别人接受。 我们都知道做父母的是非常辛苦的,现在你就扮演一下父母的角色。 有一天,你的孩子放学回家,带回来一个你从没有见过的玩具,他说是朋友送的,你不相信,担心可能是他“顺”回来的。 怎么办呢。 示例 :如果希望孩子爽快地认错,我提问时,要求他的眼神正视我,缓缓拉近距离并摸摸他,握住 他的手,解除他的防备和紧张,以便缓解压力让他愿意吐露真相。 当孩子承认错误之后,我会夸奖他的诚实。 上课时,坐在你后面的同学在小声讲话,严重影响了你听老师讲课,你 16 要制止,你会怎么做。 示例 :我会用手势向他表示。 比如:首先,我会把手放在嘴上做个禁声的动作,再用手指指其他同学。 其次,我会用眼神和他交流,让他明白我的心意。 “头戴一顶大礼帽,脚登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舞着一只手杖,鸭子般地出现银幕上 —— 这就是卓别林为我们创造的绅士流浪汉形象。 ”卓别 林的一生演出了大量的无声电影,这就意味着他的身体语言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现在让你做导演,要求他扮演一个已经饿了两天的乞丐在路边乞讨,你将如何指导呢。 示例 :充分发挥想象,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塑造形象。 比如:我让他无力地躺在地上,手中的拐杖已被扔在一旁,沾满了灰尘的帽子倾斜在额头上,眼睛半眯着,他的手搭在腹部,双腿微微弯曲。 你是一个追星族,那天《同一首歌》剧组到你的家乡来演出,你崇拜的偶像李宇春也来了,恰好你又有机会走进现场,你当然激动不已,为了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在给她送花的同时还会做些什么。 示例 :我可能会紧紧拥抱着她然后向台下挥舞手臂,并且大声说一些歌迷常说的话:“我永远支持你”,“我爱你和你的歌”等等,还恋恋不舍不想走下台。 第四单元 一、字音 坻 (ch237。 ) 屿 (yǔ ) 堪 (kā n) 悄怆 (chu224。 ng) 佁 y237。 然 就寝 qǐ n 藻荇 (x236。 ng) 风靡 m? 山岚 (l225。 n) 骤 (zh238。 u)然 傣 (dǎ i)族 山寨 (zh224。 i) 船舷 (xi225。 n) 瑰 (guī )丽 鳞次栉 (zh236。 )比 器皿 m?n 啄 (zhu239。 ) 眦 (z236。 ) 堤 (dī )岸 脸颊 (ji225。 ) 靴 (xuē )子 稠 (ch239。 u)密 椽 (chu225。 n)子 翕( xī )忽 深邃 su236。 翠蔓 (w224。 n) 寂寥 (li225。 o) 二、成语 1).接风洗尘: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 2).恍如隔世:好像隔了一世。 多形容对时间的变迁、事物的变化的感慨。 3).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4).善男信女:佛教用语,指信仰佛教的人们。 5).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密集,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6)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7)轻描淡 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 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17 8)可见一斑:指可以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可证明事物或事情的一个理由 9)人迹罕至 : 人的足迹很少到达。 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10)大饱口福 : 吃够了很好的东西或指在物质或精神上嘴部受到了充分的满足感。 三、课文知识 《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本文按浏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语文 复习资料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阿里山纪行》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 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浏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 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美丽的西双版纳》选自《大自然探索》,作者李舵。 作者按总分结构展开描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蓝蓝的威尼斯》节选自《光明日报》,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望岳》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钱塘湖春行》选自朱金城《白居易笺校》,作者唐代诗人 白居易。 《登飞来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封荆国公,世称荆公,谥文,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 四、背诵内容 《小石潭记 》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