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内容摘要:

走向北东 —— 南西。 矿区位于新店子背斜南东翼。 地层走向转折多变,特别是在井田中心形成次级褶皱,倾角变化亦大,有局部变陡的现象。 煤层产状与地层产 状一致,深部产状较地表产状略缓,在矿区范围内大部分为缓倾斜煤层,局部为倾斜煤层。 其中 F1和 F10断层北西侧地表产状 186239o∠ 919 o,深部受次级褶皱影响一般为 186239o∠ 711 o,在 F1断层西段和 F6断层南西段靠近断层部位 11 倾向变化较大,倾角较陡,局部可达 60 o; F1 和 F10 断层南东侧地表产状324326o∠ 1140 o。 根据《永荣煤田杨梅沟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及永福煤焦有限公司开采有关资料分析,该区断层大部分为走向略为斜交的逆断层,少数是横向逆断层。 与本矿区有关的主要有 F F F F10断层。 现叙述如下: F1逆断层:位于矿山北西侧,为新店子背斜最大的逆断层,几乎穿过整个背斜的北西翼。 断层面倾向北西,使须家河组中上部地层重复出露。 断层北起月琴坝,南经四合厂、凉水井而进入井田边缘,再经滴水岩至窑罐厂逐渐消失于自流井组地层中。 全长约 20km,井田内长约 , F1断层为井田的自然边界,上盘为韦家沟井田,下盘则属杨梅沟井田。 断层走向 52 o 80o,倾向北西,为逆断层,落差在井田内东大西小,一般约 4070m。 F10 逆断层:位于矿山北西侧是 F1断层的分支,其余炭水湾,经过龙 湾而至牛罗桥入石桥区,在沙溪庙组地层中逐渐消失。 全长约 3km。 断层走向50 o70o ,倾向北西,断层性质为逆断层,落差 35120m。 F6逆断层:出现在井田南东侧,为区内影响开采最大的断层。 起于东北的须家河组第四段地层中,南西经万寿山、老鹰岩,而消失于大面寺小背斜中的自流井组马鞍山地层中。 全长约 4km,断层走向 N69o E,倾向南东,断层性质为逆断层,落差东大西小,约 200m,水平断距约 1000m,断层向南消失较快。 F7逆断层:是受 F6逆断层影响次生分出的小逆断层,两端及地下延伸不远都与 F6逆断层会 合。 断层走向 15 o,倾向南东,断层性质为逆断层,垂直断距约 50m。 12 本矿区即位于 F1与 F6断层之间。 矿区地质构造较复杂。 矿区属地震基本烈度低度区。 第二节 矿 区 地质 概况 一 、 矿区 地层 永川永福煤焦有限公司开采的大龙及泡炭煤层赋存于三叠系须家河在第五段( T3xj5),该段厚 5288m。 井田内,煤层厚度及煤层层数有西厚东薄和西多东少的规律。 含煤地层是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矿山所采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五段,该段含煤七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火夹、泡炭、铁炭、无名炭、大龙、羊子炭(又称三连子)、老底炭煤层。 矿界范围 内火夹煤层一般厚、铁炭煤层一般厚 、无名炭煤层一般厚 、羊子炭煤层一般厚 、老底炭煤层一般厚 ,均因厚度薄,矿山企业未申请开发利用。 全区煤层含煤系数很低,为 %。 煤层内的岩层以深灰色砂质页岩为主,其次为深灰色细粒砂岩,黑灰色页岩。 之上为厚约 100m 的灰色厚层中粒石英砂岩,中夹有少量灰黑色砂质页岩及深灰色细粒砂岩,其下也为白色厚层中粒石英砂岩。 须家河组五段所含煤层多为极薄煤层,其中大龙煤层相对较厚,为本矿区主要可采的比较稳定的煤层;其次泡炭煤层稍厚,为不稳定煤层 ;其余煤层厚一般。 局部厚者可达 或 ,薄者只有几公分,甚至变薄尖灭,为不可采煤层。 二、构造 13 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东陷褶束的南段,属华蓥山复式背斜西南延伸之沥鼻峡背斜的分支褶皱 —— 新店子背斜南段东翼部分(见图 3)。 新店子背斜为一箱状褶曲,两翼不对称,长约 30km,两翼宽 45m,轴线走向北东 —— 南西。 矿区位于新店子背斜南东翼。 地层走向转折多变,特别是在井田中心形成次级褶皱,倾角变化亦大,有局部变陡的现象。 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深部产状较地表产状略缓,在矿区 范围内大部分为缓倾斜煤层,局部为倾斜煤层。 其中 F1和 F10断层北西侧地表产状 186239o∠ 919 o,深部受次级褶皱影响一般为 186239o∠ 711 o,在 F1断层西段和 F6断层南西段靠近断层部位倾向变化较大,倾角较陡,局部可达 60 o; F1 和 F10 断层南东侧地表产状324326o∠ 1140 o。 根据《永荣煤田杨梅沟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及永福煤焦有限公司开采有关资料分析,该区断层大部分为走向略为斜交的逆断层,少数是横向逆断层。 与本矿区有关的主要有 F F F F10断层。 现叙述如下: F1逆断层:位于矿山北西侧,为新店子背斜最大的逆断层,几乎穿过整个背斜的北西翼。 断层面倾向北西,使须家河组中上部地层重复出露。 断层北起月琴坝,南经四合厂、凉水井而进入井田边缘,再经滴水岩至窑罐厂逐渐消失于自流井组地层中。 全长约 20km,井田内长约 , F1断层为井田的自然边界,上盘为韦家沟井田,下盘则属杨梅沟井田。 断层走向 52 o 80o,倾向北西,为逆断层,落差在井田内东大西小,一般约 4070m。 F10 逆断层:位于矿山北西侧是 F1断层的分支,其余炭水湾,经过龙湾而至牛罗桥入石桥区,在沙溪庙组地层中 逐渐消失。 全长约 3km。 断层走向 14 50 o70o ,倾向北西,断层性质为逆断层,落差 35120m。 F6逆断层:出现在井田南东侧,为区内影响开采最大的断层。 起于东北的须家河组第四段地层中,南西经万寿山、老鹰岩,而消失于大面寺小背斜中的自流井组马鞍山地层中。 全长约 4km,断层走向 N69o E,倾向南东,断层性质为逆断层,落差东大西小,约 200m,水平断距约 1000m,断层向南消失较快。 F7逆断层:是受 F6逆断层影响次生分出的小逆断层,两端及地下延伸不远都与 F6逆断层会合。 断层走向 15 o,倾向南东,断层性 质为逆断层,垂直断距约 50m。 本矿区即位于 F1与 F6断层之间。 矿区地质构造较复杂。 矿区属地震基本烈度低度区。 三 、 煤层 永川永福煤焦有限公司开采的大龙及泡炭煤层赋存于三叠系须家河在第五段( T3xj5),该段厚 5288m。 井田内,煤层厚度及煤层层数有西厚东薄和西多东少的规律。 含煤地层是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矿山所采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五段,该段含煤七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火夹、泡炭、铁炭、无名炭、大龙、羊子炭(又称三连子)、老底炭煤层。 矿界范围内火夹煤层一般厚、铁炭煤层一般厚 、无名炭煤层一般 厚 、羊子炭煤层一般厚 、老底炭煤层一般厚 ,均因厚度薄,矿山企业未申请开发利用。 全区煤层含煤系数很低,为 %。 煤层内的岩层以深灰色砂质页岩为主,其次为深灰色细粒砂岩,黑灰色页岩。 之上为厚约 100m 的灰色厚层中粒石英砂岩,中夹有少量灰黑色砂质页岩及深灰色细粒砂岩,其下也为白色 15 厚层中粒石英砂岩。 须家河组五段所含煤层多为极薄煤层,其中大龙煤层相对较厚,为本矿区主要可采的比较稳定的煤层;其次泡炭煤层稍厚,为不稳定煤层;其余煤层厚一般。 局部厚者可达 或 , 薄者只有几公分,甚至变薄尖灭,为不可采煤层。 泡炭、大龙煤层特征如下: 泡炭煤层 赋存于须家河组第五段( T3xj5)中上部,上距须家河组第六段底界,上距火夹 、下距铁炭。 泡炭煤层结构复杂,煤层较薄,为不稳定煤层。 厚度变化较大,厚度一般在 左右,在井田东北与西南端较厚,达 ;在井田中心三元厂至三官堂间煤层薄,多在 以下。 煤层较厚时,常有一层夹矸,岩性为页岩,厚 ,上分层煤厚,下分层煤厚 ,净煤平均厚 度 ,呈层状产出,倾向 186239 o,倾角 715o,平均倾角 11 o。 煤层顶板在 F6断层上盘为页岩,下盘为砂质页岩和砂岩;底板岩性为砂质页岩、砂岩及部分页岩。 大龙煤层 赋存于须家河组第五段( T3xj5)中下部,上距泡炭煤层平均 ,距该段底界平均 ,上距无名炭 、下距羊子炭。 大龙煤层主要为复合煤层,结构复杂,厚 ,平均厚 ,多有一层夹矸,局部为二层夹石,岩性为页岩,厚 ,上分层煤厚, 下分层煤厚。 大龙煤层在 2 3 3石桥 1号等钻孔即井田西南边界,煤层厚度变薄至 ,夹石变厚,低于业主承诺最低可采厚度,不可采。 煤层呈层状产出,倾向 186239 o,倾角 715o, 16 平均倾角 11 o。 顶板为主要为砂质页岩,其次是砂岩、页岩,底板主要为页岩,其次是砂岩。 目前永福煤焦有限公司正在开采该煤层。 (二)煤岩与煤质 泡炭煤层:主要以暗煤及部分亮煤组成,约占 5565%, ,次为亮煤,约占 40%,夹少量丝炭,属半暗半亮型煤。 煤较脆硬,煤质较差,煤层常夹有薄片状页 岩,暗煤与亮煤呈薄层榨或条带状分布,具层状构造。 粉煤约占75%,块煤约占 25%,块径一般在 15cm以下。 大龙煤层:由亮煤和暗煤组成,亮煤和暗煤各占一半,夹少量丝炭,属半暗半亮型煤。 呈浅灰黑色,性稍硬,为本区煤质最好的煤层。 暗煤与亮煤呈薄互层状或条带状分布,具层状构造。 粉煤约占 85%,块煤约占 15%,块径一般在 15cm以下。 据重庆市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分析,煤质特征见表 5。 表 5 煤质综合指数表 煤层名称 项目 煤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