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中物理实验的开发与改进内容摘要:

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对比两个小球的运动。 但这一实验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是物体运动时间很短, 运动不易观察,如物体从离地 1m 的高度平抛,所用的时间只有 ,所以做这个实验时都是让学生听小球落地的声音,来判断两个小球是否同时落地,由于小球落地后还要反复弹跳,声音较杂,不容易分辨。 用数码相机录下做对比实验,利用分帧软件 (如 Premiere、 等 )将视频分成每隔一定时间的图片,再利用 Photoshop 将图片进行整合(如图 4),可以看到每个时刻两个小球都等高,竖直方向间距越来越大,清晰直观,有力的证明了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 案例 2: 在分压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如何选择,是 教学中的难点。 在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分组计算的方法来获得数据,再利用 Excel 处理数据绘制图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从下列器材中选出适当的器材,测量阻值约为 30~40Ω的电阻 Rx,要求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出多组数据。  电流表( A1)量程 300mA、内阻 10Ω ; 电流表( A2)量程 3A、内阻  电压表( V) 量程 3V、内阻 6kΩ  滑动变阻器( R1)总阻值 2020Ω、电流 2A; 滑动变阻器( R2)阻值 5Ω、电流 2A  蓄电池( E)电动势 6V、内阻不计 , 电键( S)一只,导线( X)若干 学生在做这道 题时,可以很快的选出电流表选用 A1,和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但对于滑动变阻器却不知道如何选择。 为了能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笔者在课堂上通过描绘分压接法的输出电压与滑片移动的关系图线,来解决这一难点。 具体做法如下: ① 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置于 左端 ,这时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并联的部分长度 L= 0。 电压表的读数为零。 ②将滑动变阻器分为等长的八个部分(如图 5),将学生分为 8 组,设滑动变阻器总长为 l, 第一组计算 当 L=l/8 时输出的电压 U1, 第二组计算 当 L=2l/8 时输出的电压 U2, 第三组计算 当 L=3l/8 时输出的电压 U3„„ ,以此类推,每个组算一个数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电路的计算,又加深了对分压电路的理解,并且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 数据如下: 打开 Excel,输入数据, 先选定 Y 轴的数据 , 然后选择 自定义 中的 “ 平滑直线图 ” ,生成后 , 选择下面的 “ 下一步 ”, 在新对话框里 , 点选顶上的 “ 系列 ”, 再点击下面的 “ 分类 X轴标志 ” 框最右边的那个记号 , 这时大框消失 , 出现一个小框 , 你再在表中选择 X 轴数据区域 ,点击完成即可得到 以 U 为纵坐标, L 为横坐标的 U- L 曲线。 R= 5Ω L 0 l/8 2l/8 3l/8 4l/8 5l/8 6l/8 7l/8 l U/V 0 6 R= 2kΩ L 0 l/8 2l/8 3l/8 4l/8 5l/8 6l/8 7l/8 l U 0 6 分析这两条曲线的特点,不难发现选用 5Ω的滑动变阻器,随着电阻的变化,分压电路输出的电压变化均匀、线性度好。 而使用 2kΩ的滑动变阻器,输出电压的变化不均匀,开始变化很小,后来变化很大,不利用操作。 最后可以再通过计算 10Ω和 100Ω的滑动 变阻器的输出电压的曲线,从而让学生体会选择比待测电阻小一些的滑动变阻器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