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污泵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流量的 120%工况下,电机不超功率。 在输送液体的密度达到 103kg/m3 时,电机不超功率。 泵的设计及结构 ( 1)电机: 潜水电机与水泵一体,泵与电机共轴且是连续无间断的轴,泵轴为电机轴延伸,立式安装; 输送介质不通过电机部分,直接从泵出口排出; 潜水电机的定额是以连续工作制( S1)为基准的连续定额; 电机的定子绕组能承受历时 1min 的 1760V 耐电压试验; 电机组装后内腔能承受压力不小于 ,历时 5min 的气压试验而无泄露现象; 在规 定正常使用操作维护条件下潜污泵的首次故障前平均运行时间不小於8000 小时 , 整机使用寿命不小于 15 年。 电机为三相鼠笼电机、 380V、 50Hz,防护等级 IP68, F 级绝缘,电机的配置保证在 H— Q 曲线上任一点工作时,都不会出现过载;定子绕组的平均温升不超过 85℃,且电机的每小时启动次数不低于 6 次。 潜污泵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引出电缆的接地线上有明显的接地标示,并保证接地标示在使用期间不易磨灭。 每一台泵可配有固定在池底的着脱,泵能顺利地沿导轨自由滑动,并通过引 潜污泵技术规范 6 导板等部件自动与着脱耦合,耦合牢固可靠。 ( 2)泵体: 泵体设计成蜗壳式,其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大于额定压力 倍的水压静压试验,并能长期承受泵工作时所产生的冲击、振动等,而不产生有害的变形; 泵体上在容易看到的位置设有转向标志。 泵体材质为 HT200,符合 GB943988 的要求,表面光洁无粘砂、尖角、冷隔、气孔、砂眼等缺陷; ( 3)叶轮: 叶轮设计成无堵塞型式,以便固体颗粒能最大限度地通过; 叶轮皆经过静平衡试验。 叶轮材质为 HT200,符合 GB943988 的要求,过流表面光洁无粘砂、尖角、冷隔、气孔、砂眼等缺陷; 叶轮与泵体之间设有可更换的密封 环,并留有适当的间隙,以减少泵的容积损失;轮毂设计有足够的尺寸,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度来传递动力; ( 4)主轴 材质选用 3Cr13 经调质处理,有效地、可靠地传递动力。 主轴与叶轮用键连接,以传递动力。 主轴与叶轮用叶轮螺母锁紧并有止退垫片,可防止水泵倒转,造成叶轮松脱。 ( 5)密封环: 材质铸造青铜,防止因锈蚀而与叶轮咬死。 设有密封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泄露,提高水泵的效率。 ( 6)机械密封: 采用两套单端面非平衡型机械密封。 油腔和电机室之间的上部密封单元由陶瓷/石墨组成; 泵壳和油腔之间的下部密封单元由碳化硅/碳化硅组成,以防接触介质。 ( 7)轴承 泵的轴承采用的是进口 NSK 或同等品牌,能够承受足够大的轴向和径向力。 轴承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寿命可达到 10000 小时。 ( 8)过热保护器: 在电动机中加装过热保护器,对过载、温升等状况自动进行检测,避免由于 潜污泵技术规范 7 电动机过热造成电机烧毁; ( 9)漏水检知器: 漏水检知器是电机的一种保护装置,它放置于油室内,一旦油室进水就会控制电机断电,在水泵或电机出现严重损坏前分别发出报警讯号,从而达到保护作用。 ( 10) 电缆 潜污泵的引出电缆应采用 YZW 和 YCW 型橡套电缆或性能相同的电缆,且电缆的密封需采用水密头式密封,确保使用过程中不至于发生泄露; ( 11)冷却方式 电机的冷却形式为直冷式,即水流从电机周边流过即可对电机冷却。 大功率的可采用带冷却水套的水冷方式 ( 12)自耦安装系统 自耦安装系统由出水管座、不锈钢导杆、导杆固定架、耦合架等组成。 每一台泵可配有固定在池底的着脱,泵应能顺利地沿导轨自由滑动,并通过引导板等部件自动与着脱耦合,耦合必须牢固可靠。 ( 13)铭牌 不锈钢铭牌皆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易于看到的位置,保证在整个使用期内不被磨灭;铭牌上标示 水泵的流量、扬程、功率、转速等主要性能参数。 ( 14)技术文件: 带有合格证、装箱清单、安装使用说明书;安装使用说明书介绍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业主在没有厂方的指导,能自行安装、使用、维修。 所有电气设备电缆所需电缆接线附件(如电缆压盖)的规格尺寸、材质要求应以列表形式准确及时的提供给买方。 潜污泵所用水下电缆由供货商成套提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