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图与过程能力(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差。 图 x 样本号 5 10 15 20 25 0 20 40 60 20 30 40 50 多装量 x 极差 R UCL= CL= LCL= UCL= CL= n=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控制图没有出现越出控制线的点子 , 也未出现点子排列有缺陷 ( 即非随机的迹象或异常原因 ) , 可以认为该过程是按预计的要求进行 , 即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 受控状态 )。 9. 在不对该过程做任何调整的同时 , 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对多装量抽样 、 观察和打点。 如果在继续观察时 , 控制图显示出存在异常原因 , 则应进一步分析具体原因 , 并采取措施对过程进行调整。 四、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 1. 点子没有超出控制线 ( 在控制线上的点子按出超出处理 ) , 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无缺陷 , 反映工序处于控制状态 , 生产过程稳定 , 不必采取措施。 2. 控制图上的点子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 , 即判断生产过程异常: 1) 点子超出或落在控制线上; 2) 控制界线内的点子排列有下列缺陷: 四、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缺陷 缺陷 图例 链状况-连续七点以上在中心线同一侧出现。 趋势状况-连续七点以上上升或下降。 ● UCL CL LCL ● ● ● ● ● ● ● ● ● ● ● ● ● ● ● ● ● ● ● ● ● UCL CL LCL ● ● ● ● ● ● ● ● ● ● ● ● ● ● ● ● ● ● ● 四、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缺陷 缺陷 图例 周期状况 接近控制界限状况-在连续三点中至少有两点接近控制界限。 UCL CL LCL UCL CL LC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 应用控制图的常见错误: 1. 在 5M1E因素未加控制 、 工序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就使用控制图管理工作; 2. 在工序能力不足时 , 即在 CP< 1的情况下 , 就使用控制图管理工作; 3. 用公差线代替控制线 , 或用压缩的公差线代替控制线; 4. 仅打 “ 点 ” 而不做分析判断 , 失去控制图的报警作用; 5. 不及时打 “ 点 ” , 因而不能及时发现工序异常; 6. 当 “ 5M1E”发生变化时 , 未及时调整控制线; 7. 画法不规范或不完整; 8. 在研究分析控制图时 , 对已弄清有异常原因的异常点 , 在原因消除后 , 未剔除异常点数据。 第二节 过程能力 一、 过程能力 二、 过程能力指数 三、 过程能力指数的评定 四、 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途径 五、 过程能力调查 一、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是指生产过程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下制造产品的质量特性值的经济波动幅度 , 它又叫加工精度。 用 “ B”表示。 --从兼顾全面性和经济性的角度 , 一般取: B= 6σ ( %) -- 过程能力是描述加工过程客观存在。控制图与过程能力(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