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写作教案内容摘要:

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 说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将要使用的方法。 如果是一篇较长的论文,在序论中还有必要对本论部分加以扼要、概括地介绍,或提示论述问题的结论。 这是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论的。 序论只能简要地交 代上述各项内容,尽管序论可长可短,因题而异,但其篇幅的分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用几百字即可。 至于序论的几种常见写法,因为后面专门有章节论述,这里不再展开。 (二 )本论 这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 它是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必须下功夫把它写充分,写好。 有些毕业论文,序论部分中提出的问题很新颖、有见地,但是本论部分写得很单薄,论证不够充分,勉强引出的结论也难以站住脚。 这样的毕业论文是缺乏科学价值的,所以一定要全力把本论部分写好。 一般议论文的本论安排,有所谓直线推论,又称为递进式 结构 (即,提出一个论点之后,一步步深入,一层层展开论述。 论点,由一点到另一点,循着一个逻辑线索直线移动。 )和并列分说,又称为并列式结构 (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下依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一个分别加以论述。 )。 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称为混合型。 由于毕业论文论述的是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一般篇幅又较长,所以常常使用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而且往往是直线推论中包含有并列分论,而并列分论下又有直线推论,有时下面还有更下位的并列分论。 毕业论文中的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是多重结合的,其他一些篇幅较长、论述问题比较复杂的 论文也多采用这种方式,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提出问题,接着就对各阶级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 文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用的是直线推论。 然而,在对各阶级分析的那一层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用的是并列分论。 就整篇而言,就叫直线推论中包括着并列分论。 毛泽东同志运用这种结合形式,完满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至于本论部分的具体写法,因后面章节要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三 )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 毕业论文的结论应包括下述内容 : 写论证得到的结果。 这一部分要对本论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引出基本论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 这部分要写得简要具体,使读者能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最值得注意的是,结论必须是序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自然得出的结果。 毕业论文最忌论证得并不充分,而妄下结论。 要首尾贯一,成为一个严谨的、完善的逻辑构成。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 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学生对某项课题的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不可能是顶点。 所以,在结论中最好还能提出本课题研究工作中的遗留问题,或者还需要 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最后,对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同志表示谢意。 上面所说的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 这个基本型是一般常用到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公式,作者可以根据表达的研究内容加以灵活地变通处理。 二、毕业论文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 前面所讲的序论、本论、结论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就毕业论文全文的具体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 )总提分述 所谓总提分述就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论证,阐明中心论点。 这种形式也叫‚首括式‛ (演绎法 ); (总 提 ) (分述 ) 第一层次 {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如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学习‛一了: (总提 ) (分述 ) 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平低的党员 第一,要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第二,要研究我们的历史遗产 第三,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 (二 )先分论后总论 先分论后总论,就是从几个方面比较分析,然后归纳起来得出结论。 这种结构形式也‚尾括式‛ (归纳法 ); (分述 ) (总论 )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 第四层次 如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节: (分述 ) (总论 ) 1.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 2.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 3.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 }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 族的新文化 (三 )总提、分述、总论 总提、分述、总论三者兼而 有之,也称为‚双括式‛: (总提 ) (分述 ) (总论 ) 第一层次 {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 第五层次 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 (总提 ) (分述 ) (总论 ) 提出改造我们学习的主张 { 1.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 2.改造什么 3.改造问题的实质 (四 )推进式 推进式就是一步一步深入,是由浅入深的论证方法,也叫退步式: 第一层次……提出问题 ↓ 第二层次……叙述 现象 ↓ 第三层次……分析原因 ↓ 第四层次……找出症结 ↓ 第五层次……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 如《崇高的理想》一文: 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 理想有社会性、阶级性 — 理想问题实质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 — 树立祟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一定会实现 — 共产主义理想是有史以来最祟高的理想 (五)综合式 把以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安排层次结构,就可以形成综合式结构。 一篇论文往往要论及许多事物,牵涉 到许多方 面。 而每一事件又都是复杂的,都有很多方面。 因此,论文往往难以用单一结构来说明问题。 这就有必要采用综合式的结构: (总提 ) (分述 )} (总论 ) 第一层次 { 第三层次 第二层次 第四层次 (总提分述 ) 第五层次 ↓ 第六层次 } 第十二层次 第七层次 第九层次(先分论后总论) 第八层次 ↓ 第十层次 (推进式 ) 第十一层次 (六 )散述式 散述式就是边分析边作结论,没有总提也没有总结,是松散的叙述,在毕业论文中很少采用这种结构方 式,一般用于一些议论文中: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如斯大林:《悼列宁》一文 论述党 ... 论述无产阶级专政和它的三个基石 ... 论述巩固和扩大全世界劳动者联盟 三、毕业论文的构段 安排好毕业论文的层次结构,还应注意构段,毕业论文在构段上有其特殊的要求。 它要求有统一、完整的规范段;充分运用段中主句;适当的容量。 (一 )统一、完整的规范段 段,有规范段与不规范段。 规范段是指 统一、完整的单义段。 .所谓统一,是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 所谓完整,是一段表达的意思要完整。 这样的单义段叫做规范段。 不规范段是指兼义段和不完整段。 所谓兼义段,是一段表达两个以上意思的段。 所谓不完整段,是一段没有把一个意思表达完整,而在实际表达中是应该不再分段,把它集中在一个段里写完的段。 在一般文章中,规范段与不规范段是可以同时运用的。 特别是文艺写作,随着事件 (或情节 )的发展,人物、景物的描写,人物对话的表现,分段比较自由、灵活,不规范段的运用是大量的。 毕业论文的构段则要求统;、完整的规范段。 这是因 为毕业论文是逻辑的构成。 从整篇文章来看,毕业论文是由一个基本论点 (中心论点 )和若干个论据 (其实是若干个上位论点与它们的下位论点或材料 )和论证组成。 从文章中的一个小的局部来看,它也是由一个论点,若干个论据和作者的论证构成的。 这样看来,毕业论文的一个小的构段单位,除了少数单一的论点段、论据段之外,一般的段应该是有着论点、论据、论证的段落。 也就是说它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整体。 即使单一的论点段、论据段,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完整的独立单位。 所以,毕业论文的构段,由于这种逻辑构成上的要求,应该保持其固有的逻辑上的 完整性,把表达一个意思的论点、论据、论证组织到一起,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规范段。 这样构段的好处是:对作者来说,一个意思写成一段,这就要求他在动笔前必须对表达的意思想得清清楚楚,不能含糊,不能模棱两可,这是有助于明确观点的。 同时,由于一段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构成,势必要求他严谨地考虑每个段的组织安排的完整。 对于读者来说,一段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规范段是便于阅读、理解的。 大家都有过这种体验,读没有一个明确中心,忽而说东忽而说西的兼意段,是最感头痛的。 许多毕业论文都是用规范段来写作的。 甚至有些学术论文,在严 格的规范段前加上序码,以表示其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 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科学的写作方法是值得大家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学习的。 (二 )充分运用段中主句显示段旨 段的中心意思是段旨,也叫段的主题,段的论点。 全段是围绕着这个段旨展开的,又是为阐述这个段旨服务的。 这个段旨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叫段中主句,或段中主题句。 毕业论文中的段是逻辑构成,最适宜于以段中主句来显示段旨。 这无论对于作者,对于读者都是很有好处的。 段中主句对于作者的作用。 作者先把一段的主句定下来,这是一段的主题、中心。 作者把握住它,以它为中心铺陈 、展开,不致把话说到别处去。 段中主句能起到统领全段的作用。 有了段中主句,可以避免段的不统一和段中的观点发生变化。 段中主句对于读者的作用。 它能鲜明地告诉读者,这一段的中心写的是什么,它能使读者不致误会作者的用意,所以,善于读文章的人是很会寻找段中主句,把握一段要点的。 段中主句在段中的位置: 1.通常在段首 就是在段的开头第一句。 段首是个题目的位置,它特别能引起读者的注目,把段中主句放在段的开头处,以领句地位出现,领起下文,这不但对于作者来说,限定了段旨,便于围绕这个中心铺陈展开下文;同时 ,也便于读者,在一段的开头处就能了解全段的中心,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全段的内容。 2.有时在段尾 就是在段的最后一句。 段尾,虽然不如段首醒目,但在全段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也是一个引起人们注意的地方。 特别是,先列举一些材料,而后概括、归纳或引出结论,把段中主句安排在一段的末尾是顺理成章的写法。 3.也有时在段中 段中主句在段的中间以腰句出现,这不是很容易一眼就看得出来的。 但有时确有这种必要。 当段中主句既是上半段的结论,又是下半段的前提时,只好放在段的中间。 段中主句放在段的中间是比较少见 的,总是由于叙述条理的必要,万不得已时才安排在这里。 4.兼置于段首、段尾 长段,为了使读者对段中主句增强印象,常常把它放在段的开头领句位置,又让它在段的末尾,以结句再出现一次。 这么前后照应,对段旨反复申说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段中主句的写法,要求概括性。 要以短短的句子,十分鲜明地把段旨揭示出来。 那么,一个句子很难概括出来怎么办 ?也可以先以一句话概括出全段的要点,接着再写一个补充句,把全段要展开论说的意思说完全。 (三 )适当的容量 这是谈段的长度问题。 段,究竟应该有多长,是没有固 定标准的。 一者因为,段的长短不能从形式上规定,而应该由每个段所表达的内容来决定。 内容多则长,内容少则短。 二者因为,段的划分有伸缩性,是可长可短的。 因为全体中一个部分内容上的集中是相对的。 有大的集中,又有小的集中,这会因作者而不同。 有人把可以分开的几个小段并到一起,写成了一个大段;有人把一个可以合拢的大段又劈开写成了几个小段,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毕业论文的分段,一般说来应该长一点。 这是由它的内容的充实性所决定的。 在一个小段里,很难对某一论点展开周密、细致的论述。 如果用几个小段来论述一个观点,有时又会把论 点、论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给割裂开了,这样的表达效果是不好的。 所以,还是并列一起写成一个大一点的段为好。 有的毕业论文在写作上分段过于零碎,妨害了内容的表达。 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 当然,毕业论文也不是一律都得写成长段,特别是写很长的段。 段过长也不好,不便于理解。 所以,我们提出,段的容量要适当。 毕业论文的结构原则 一、顺理成章,依理定形 一般来说,文章采用的基本推理形式,决定着文章的内在结构形式。 例如,一篇文章主要是想探讨某一 事物产生的原因,反映在结构上,必然有因果关系的两个部分。 或者由结 果推断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断 结果,缺一不可。 又如,论述事物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或从个别到一般,或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