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完全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 ( 2)、《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 《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 ( 3)、《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 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 ; 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 ( 5)、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含相似诗句: ★★★《孙权劝学》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时期的 家、 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初 (当初 ) 当涂 (当道,当权 ) 多务 (多事务 ) B.孤 (古代王侯的自称 ) 博士 (知识高深的人 ) 辞 (推托 ) C.涉猎 (粗略地阅读 ) 往事 (历史 ) 过(到) D.见事 (认清事物 ) 及 (到了„„的时候 ) 非复(不再是) 3.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 ( ) (2)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 . ( ) (3)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 . ( ) 4.翻译句子。 ⑪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第 9 页 共 30 页 ⑫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用原文回答 ) 方法: 目的: 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 ;吕蒙是。 7 . 鲁 肃 的 话 表 现 他 的 感 情 , 也 从 侧 面 写 出了 ;文末“ ”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8.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答: 9. 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答: 10.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1.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 ,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 ?其作用是什么 ? 答: ★★ ★《口技》 [一 ]阅读全文回答: 本文节选自《 》是清代 编选的 小说。 作者 ,字 , 人。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会 . 宾客大宴 ( ) A.适逢,正赶上 B.会议 C 开会 D.会合 (2)众妙 毕 . 备 ( ) A.毕生 B.毕业 C 全、都 D.完了 (3)宾客意 少 . 舒 ( ) A.少量 B. 稍微 C 减少 D.年轻 (4)不能 名 . 其一处也 ( )A. 名字 B.名声 C. 出名 D.说出 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第 10 页 共 30 页 4. “一时齐发”指文中 ,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这样写的作用是 写声之远,用 、 和 写声之近,用 写声之大,用 写声之小、夜之静。 ,侧面描写了 ,都是为了突出。 ,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你认为这可信吗 ?谈谈你的独到见解。 10.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 有什么作用呢 ? [二 ]阅读第二段回答: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 1)妇抚儿乳( ) ( 2)既而儿醒( ) ( 3)一时齐发( ) ( 4)众妙毕备( ) 2.用“ //”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 第一层 : 第二层: 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 、 的描写方法。 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答: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第 11 页 共 30 页 词语是 ; 表 示 听 众心 领 神 会 , 感 到 满 足 的 词 语是 ;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 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三 ] 阅读第四段回答: 1.解 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 2) 虽人有百手( ) ( 3)不能名其一处( ) ( 4)两股战战( ) 2.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 ; 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 3.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 4.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 5.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 6.翻译。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求填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是 、 ;文中拟 声的叠音词是 、 ;文中表示不同声音的动词是。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⑪与日逐走( )⑫河渭不足( ) ⑬北饮大泽( ) ⑭弃其杖( ) 3.翻译下列句子。 ⑪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⑫未至,道渴而死 第 12 页 共 30 页 ⑬弃其杖,化为邓林 “与日逐走”。 5.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怎样的思想愿望和精神。 答: 7.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 请简述理由。 答:。 ★★★《共工怒 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⑪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译: ⑫ 天柱折,地维绝 译: ⑬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 水潦尘埃归焉。 译: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争”,你是怎么看的。 第 13 页 共 30 页。 7. 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狼》 [一 ]第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