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汇总内容摘要:
百废具(同“俱”全,皆)兴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北(向北)通巫峡,南(向南)极(尽)潇湘 或异二者之为(表现) 滕子京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太守)巴陵郡 “先(在 ~~~之前)天下之忧而忧 ,后(在 ~~~之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予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思想感情) 不以(因)物喜,不以己悲 是(这样)进(在朝廷)亦忧,退(隐居起来)亦忧 属(同“嘱”嘱托)予作文以(来)记之(这件事) 增其旧制(规模) 前人之(的)述备(详尽)矣 去(离开)国(国都)怀乡把(持,执)酒临风 宠(荣耀)辱偕(一起)忘 若夫(那)霪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 嗟夫(句末语气词) 迁客骚人,多会于(在)此 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阴风怒(气势盛,奋 力地)号 在洞庭一(全)湖 登斯(这,这个)楼也 心旷神怡(愉快,) 3 回答问题:说说你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 (悲喜的感情不要为外物和个人得失左右) 4 从文中找出对偶的句子。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 课文第五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 6 第二段中,从空间角度写洞庭湖湖面广阔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从时间角度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总领下面三、四段文字的句子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7 文段中“前人之述备矣”是指文中的那一句话。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8 阅读三四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从②段中找出与①段下列词语相对应的词语:霪雨霏霏 ________ 阴风怒号 ________浊浪排空________ 日星隐耀 ________2.①画面突出了景色的 ________ ②画面突出了景色的 ________3.两个截然相反的画面,反映了登楼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请分别选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①________② ________ 4.请分别选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这种心情。 ①登斯楼 也, ________②登斯楼也, ________ 5.作者写这两个画面的不同景色和由此而引起的两种不同感情,其目的是( ) A.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思想感情的影响之大。 B.强调了景色不同,登楼者的思想感受也截然不同。 C.突出了“古仁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D.突出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 参考答案 1.( 1)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一碧万倾 皓月千里,静影沉壁,渔歌互答。 2.①阴森恐怖,悲凉凄苦 ②风和日丽,安静舒适 3.①悲 ②喜 4.①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 然,感极而悲者矣;②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5. D) 9 阅读第五段回答下列问题( 1.对上文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或者 作法 在先 没有 B.有人 心情 在先 微小 C.或者 作法 在……之前 轻微 D.或许 心情 在……之前 没有 2.从文中找出四对反义词。 答:( 1) ________, 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 ________;( 4) ________, ________。 3.“微斯人,吾 谁与归。 ”这句的句式特点是(与现代汉语的次序有什么不一样。 )( ) A.宾语前置 B.判断句 C.介词结构后置 D.定语后置 4.“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用原文回答)答: ____________ 5.“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感极而悲者,喜洋洋者。 6.“何哉。 ”这是针对 什么提 出来的问 题。 文 中是怎 样回答这 个问题 的。 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有两个“忧”字,依次说明“忧”的是什么。 (根据前文来回答。 )答:忧 ________________,忧 ________________8.抒发作者宽大情怀和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的正确读法是(先从语法结构)( ( )A.先天下之 /忧 /而 /忧 B.先天下 /之 /忧而忧 C.先天下 /之忧 /而忧D.先 /天下之忧 /而忧 10.本段文字使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B.议论 C.抒情 11.本段文字节选自《 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_,字 ________,________朝的文学家, ________是他的谥号,课文选自《 ________》。 12.“是进亦忧 ,退亦忧”一句中的“进”,是照应上文的 ________一句;“退”照应上文的 ________一句。 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 A.做朝官或赴外任都忧国忧民 B.当官为民都忧虑重重 C.顺境逆境都悲观失望 D.时时处处都担惊受怕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答案限 15 字之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段首句中的“二者之为”指什么。 (默写)“二者之为”的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是什么。 他们与“古仁人之心”的区 别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5.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当联系全文来思考。 )( )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 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 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怅。 16.对本文写作目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应朋友之托,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 B.借作记之机,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C.当时作者和滕子京都在被贬 之时,作者要借此文与朋友共勉。 D.描写巴陵胜状,抒发览物之情,评说迁客骚人 (答案 1. D2.( 1)喜 — 悲 ( 2)进 — 退 ( 3)先 — 后 ( 4)忧— 乐 3. A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 B6.予尝求古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民、君。 8. C9. D10. B、 C11.《岳阳楼记》,范仲淹,希文,宋,文正,《范文正公集》 12.“进”照应“居庙堂之高……”,“退”照应“处江湖之远……”, A13.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无私精神。 14.“二者之为”指“……感 极而悲者矣”和“……其喜洋洋者矣”两大句。 他们的不同点是:形式上是一悲一喜;相同点是:本质上是为了自己。 区别在于悲喜的原因不同,“二者”是为自己,而“古仁人”是为君为民。 )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第三段。 (2 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之: 9.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 (2 分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汇总
相关推荐
五、按要求写句子。 1. 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缩句) 2. 天空中挂着圆月。 (扩句) 3.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给我两本书。 (改成 “ 把 ” 字句) 4.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5. 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闰土见人很害怕。 闰土不陪我,没有旁人的时候,变和我说话。 六、 按课文内容填空 《少年闰土》的作者是( ),原名( )。
担 ,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 b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 c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 中心思想: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人物评价:桑娜是一个(勤劳能干,爱护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妇女。 渔夫是一个(朴实善良,毅力顽强,热爱生活,爱妻子)的丈夫。 文章情节 :课文记叙了一 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的诗句: P95 四、语文园地(读读背背、读读记记) P1 P3 P4 P4 P6 P8 P10 P1 P137 补充表现友谊的名句 10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春秋 )孟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唐 )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 《雁门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元曲选争报恩》 练习: 一、把句子补充具体。 (
象”进行创 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 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诗人 25 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 2.教师感情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3.学生自由诵读,充分联想想象人境,感受诗歌中精细的情景描写。 并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教师点拨:
五、把下列词语分成四类写下来:( 2 分) 骆驼 乳白 海洋 西沙群岛 小兴安岭 陕北 岛屿 松鼠 墨绿 酱紫 森林 海龟 沙漠 青蛙 嫩黄 井冈山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赶紧调到体育频道,生怕错过了精彩的赛事。 (在老爸从小的培养和熏陶下,我已早早地成了体育迷了) “快传,射门。 „„ 加油,只剩 5 分钟了。 ”我看了看表,急得差点跳了起来。 就在看表的一刹那,无意中瞥见了一旁太师椅上的奶奶:眯着眼睛,微张着嘴,盯着电视机,不知道在看什么。 是呀,奶奶怎么看得懂这些。 帮奶奶这个老越剧迷找找越剧吧,我又拿起了遥控器 …… 唉,折腾 了半天,什么也没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