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名句集锦内容摘要:

望超过他的实际,君子以此为耻。 ” 10孟子曰: “ 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汤执中,立贤无方。 ” (《孟子 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 “ 禹不喜欢美酒,却喜欢有价值的话。 汤坚持中正之道,举贤人却不拘泥于一 定的 常规。 ” 10孟子曰: “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 (《孟子 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 “ 如果西施身上沾上了骨亢 骨葬 ,当别人走过她身旁的时候,也会捂着鼻子。 纵然是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戒沐浴了,也就可以祭 祀上帝。 ” 10孟子曰: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之者,人恒敬之。 ” (《孟子 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 “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爱他;恭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恭敬他。 ” 10孟子曰: “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 ( 《孟子 万章上》) 【译文】孟子说: “ 孝子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敬他的父母的;尊敬父母的极点,没有超过拿天下来 奉养父母的。 ” 10孟子曰: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子 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 “ 生命是我喜欢的,义也是我喜欢的。 如果两者不能都要的话,我可以牺牲生命而 选取义。 ” 10(孟子)曰: “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孟子 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 “ 心这个器官的职能在于思考,能思考便能得到事物的真谛,不思考便得不到。 ” 10孟子曰: “ 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 (《孟子 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 “ 有一个叫羿的人,教人射箭时,一 定拉满弓;学习的人一定要努力拉满弓。 有名的木工教导人时,一定要依照规矩,学习的人也一定要 依照规矩。 ” 1孟子曰: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孟子 告子下》) 【译文】孟子说: “ 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降到某人身上,一定先要苦恼他的心志,劳动 他的筋骨, 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称心如愿。 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 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方能完成大任)。 ” 11孟子曰: “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 (《孟子 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 “ 做一项事情,你要探求,便能得到;放弃,便会失掉。 这是有益于收获的探求, 因为所探求的对象是在我本身之内(即强调发挥善性,注重修养)。 ” 11孟子曰: “ 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 (《孟子 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 : “ 一切我都具备了。 我反躬自问,自己是忠诚踏实的,这就是最大的快乐。 不懈地 用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直接的了。 ” 11孟子曰: “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 (《孟子 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 “ 一个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 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是最无耻的。 ” 11(孟子)曰: “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下。 ” (《孟子 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 “ 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泽加于百姓;不得意时,修养个人品德,以此向世人 表现。 穷困时自己修养成高贵品质,得意时便把一些善事给予天下之人。 ” 11孟子曰: “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 (《孟子 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 “ 仁德的言语赶不上仁德的音乐入人心之深,良好的政治赶不上良好的教育获得民 心。 良好的政治,百姓怕它;良好的教育,百姓爱它。 良好的政治得到百姓财富,良好的教育得到百 姓的心。 ” 11孟子曰: “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 (《孟子 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 “ 不 干我所不干的事,不要我所不要之物。 这样就行了。 ” 11孟子曰: “ 君子有三乐 „„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孟子 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 “ 君子有三种乐趣, „„ 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 ,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 11孟子曰: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孟子 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 “ 孔子登上了东山,便觉得鲁国小了;上了泰山, 便觉得天下也不大了。 ” 11孟子曰: “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孟子 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 “ 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 1孟子曰: “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 (《孟子 尽心下》) 【译文】孟子说: “ 不信任仁德贤能的人,那国家就会空虚;没有礼义,上下的关系就会混乱;没有 好的政治,国家的用度就会不够。 ” 12孟子曰: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 尽心下》) 【译文】孟子说: “ 百姓最为重要,土谷之神(国家)为 次,君主最轻。 ” 1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 卫风 淇奥》) 【译文】有一位文雅的君子,修养自己的道德,好像做一件精美的骨器、精良的玉器一样(认真地加 工、制作方能成功)。 12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诗 小雅 棠棣》) 【译文】妻子儿女感情深厚,好比是鼓瑟和弹琴。 一家兄弟团结和睦,融洽无间快乐无比。 12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女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诗 小雅 伐木》) 【译文】鸟儿嘤嘤在叫,想找到同类相和。 看那只小鸟都寻找自己的朋友, 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找到知 心的朋友呢。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 小雅 鹤鸣》) 【译文】别的山上的石头(有它的特殊之处),可当砺石雕琢我们这里的美玉。 1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 小雅 蓼莪》) 【译文】父亲啊,生了我。 母亲啊,养育我,抚摸我,爱护我,喂大我,教育我,照顾我,关怀我, 出入抱着我。 我要报答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恩德比天还大。 12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尚书 大禹谟》) 【译文】任用贤人不要 对他存二心,去除邪恶果断不犹豫。 12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尚书 大禹谟》) 【译文】不加考据、捕风捉影的话不要随便听,没有经过广泛咨询的计谋不要随便用。 12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 (《尚书 大禹谟》) 【译文】如果贤能的君子不当政,无德的小人却在位掌权,对百姓的事不问不管,保不住百姓,上天 必然会降下大祸。 1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大禹谟》) 【译文】自满的人必然受到损害,谦逊的人必然得到益处。 13安民则惠,黎明怀之。 (《尚书 皋陶谟》) 【译文】让 百姓安定即是仁爱,百姓自然会怀念你。 1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五子之歌》) 【译文】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便能安宁了。 13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尚书 太甲中》) 【译文】老天爷 (自然规律 )造成灾害,还可以避开;如果自己造成灾害,那就不能逃避了。 13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尚书 咸有一德》) 【译文】任用官吏时一定找贤才,自己左右的辅佐大臣更须才德兼备者。 13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 (《尚书 说命中》) 【译文】任命官员 不要从私心、喜爱出发,而是凭其能力来考虑;封爵时不要封无德的人,而应封贤 能的人。 13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尚书 泰誓下》) 【译文】树立有道德的榜样,要使德得以发展;除去罪恶的人和事,要从根本上做起。 13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尚书 洪范》) 【译文】大臣如果作福、作威,享用美食,这样就危害了你的家,也使你的国家遭受祸害。 1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 旅獒》) 【译文】沉迷于歌舞、美姬,就会丧失道德;沉迷于玩好之物,也会丧失意志。 13人无于 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 酒诰》) 【译文】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 1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 周官》) 【译文】以天下之公理灭一己之私欲,百姓莫不敬信怀服。 14功崇惟志,业广推勤。 (《尚书 周官》) 【译文】(一个人)功劳崇高,主要体现在他的志向上;(一个人)业绩广大,全赖他勤奋努力。 14有容,德乃大。 (《尚书 君陈》) 【译文】(一事当前)只有可以容人,才体现他崇高的道德。 14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礼记 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高兴不可过火。 14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 曲礼上》) 【译文】见到财物,不要贪求多得;遇到危难,不要轻易逃避。 14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施有报。 只讲施而不讲报,这不合乎礼的要求;相反,只讲报而不讲施,也 不合乎礼的要求。 14曾子曰: “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 (《礼记 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 “ 君子爱人依照德的标准,小人 爱人则对人姑息纵容。 ” 14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礼记 檀弓上》) 【译文】(一个人)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 (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 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 14夫子曰: “ 苛政猛于虎也。 ” (《礼记 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 “ 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 14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 (《礼记 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恳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50、 孔子曰: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礼记 礼运》) 【译文】孔子说: “ 我的大道(理想社会)如果推行的话,天下是大家的,选拔贤能的人当政(人们 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 ”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学记》) 【译文】一块玉如果不加雕琢的话,不会成为一件好器物;人如果不学习,不会通晓一些道理。 15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 学记》) 【译文】虽然有好的熟鱼肉,但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极高明的道理,但不学就 不知道它的 正确。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 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5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礼记 学记》) 【译文】一个君子如果知道教化人因何而起,又知道教化人因何而废的话(即知道教育的目的以后) ,然后就可以做人的老师了。 15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礼记 乐记》) 【译文】重大的音乐活动,必定是(讲规格而不讲排场)的简易活动;重大的礼仪,必定是(讲规格 而不讲俗套)的简 朴活动。 15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礼记 乐记》) 【译文】音乐推行以后,人间的伦理便清楚了。 (人们听到肃穆、高雅的音乐后)耳聪目明,心情和 平,便可以达到移风易俗、天下太平的目的。 15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 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别人对你忿恨的话就不会返回到你身上了。 15子曰: “ 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 (《礼记 坊记》) 【译文】孔子说: “ 一个君子往往不先说话(而是先干实事),而小人却先说些大话(不一定干出实 事 来)。 ” 15子云: “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 (《礼记 坊记》) 【译文】孔子说: “ 发现善事称别人,出现过失自己承担。 这样,百姓对你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