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整理内容摘要:
所谓典型人物是指在作品所展现的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而又能够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之本质的人物形象。 所谓典型环境则是指作品中典型人物所处的、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关系本质的特定的环境。 典 型环境是分层次的,总的说来,可以分为: 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也称大环境;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也称小环境; 主人公与其他人所构成的相互关系,这是更加具体的环境。 三、典型化及其原则和途径 所谓典型化,就是塑造典型形象的过程。 作家从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和理解出发,对纷繁芜杂的生活现象进行开掘、提炼、加工、改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创造出具有典型性的文学形象来,这一过程就是典型化的过程。 典型化的具体途径: 典型人物的塑造。 典型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灵魂,其他形象都是为塑造典型人物服务的。 创造典型人物又有不同的方法,或基本上按照一个生活原型来描写,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典型形象;或在广泛吸收和采用多个生活原型的基础上塑造典型人物;或介乎以上二者之间,即以一个生活原型为基点,汇集同一类人的某些共同特点,从而创造出典型人物来。 情节和细节的提炼。 情节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是性格和典型的成长、形成的历史;细节是情节的基本元素,也是人物描写的基本单位。 典型环境的营构。 要塑造典型人物,就必须营构一个有利于这个典型 人物成长、发5 展的典型环境。 四、典型与意境 将完美的、优化的形象称为 “典型 ”是西方文学理论的习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中与之相对应的美学范畴是 “意境 ”。 所谓意境,就是在文学作品中那种情景并茂、物我双融所达到的高度凝炼、余味无穷的高妙境界。 第三节 文学的真实性 一、真实性与假定性 所谓生活真实,是指现实生活中实有的人和事,也就是供文艺创作使用的素材和原型。 所谓艺术真实,则是指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艺术家的选择、提炼、加工、改 造,而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它能够显现出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 我们所说的文学的真实性,就是指艺术真实而言。 艺术的假定性: 艺术的假定性绝非虚假性、虚幻性,虚假性、虚幻性的事物所呈现的是假象,是与其本质、主流和规律相对立的,而艺术的假定性所把握的则是本质、主流和规律,但它在呈现这种本质、主流和规律时,却总是通过特殊的审美心理和艺术形式造成一种距离感、超越感和自由感,同时也造成一种审美的愉悦感。 艺术的假定性一方面出于在文艺创作和审美活动中人的 审美心理规律 对于客观 规律的干预和扭曲。 另一方面也出于 文学艺术的形式规律 对于生活规律的限制和修正。 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依托于艺术的假定性。 二、真实性与逼真性 艺术真实更高于生活真实,这就是说,艺术真实比一般的实际生活现象更能显示生活的底蕴,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提供有力的启示,也更能打动人。 因此可以将艺术真实称为 “ 逼真性 ”。 为什么文学艺术显得比实际生活更加逼真。 首先因为它是作家艺术家对实际生活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从而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艺术画面要比实际生活画面更加完美,更加优化; 其 次是因为文学艺术往往能够表现那些在实际生活中刚刚萌芽,还没有形成气候、甚至还没有为人所觉察的新生事物,通过形象对这些新生事物的未来发展作了有声有色的预演。 第三章 文学功能论 第一节 文学功能的分类 一、文学功能的多样性 孔子 “ 兴观群怨 ” 说 《论语 阳货》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梁启超 “ 熏浸刺提 ” 说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 抑小说之支配人道也,复有四种力 ” ,即 “ 熏 ” 、 “ 浸 ” 、 “ 刺 ” 、 “ 提 ”。 “ 熏也者,如入云烟之中而为其所烘,如 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 ” ; “ 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也 ” ; “ 刺也者,刺激之义也 ” ; “ 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 ”。 二、文学的几种主要功能 6 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娱乐功能 第二节 文学的诸种功能的辩证关系 一、融理于诗 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思考和理解,以及他的态度、立场不能用议论和说理的形式来表现,而应该通过场面、情节和人物的行动自然而然地流露。文学理论复习整理
相关推荐
等,充分发挥本区民间工艺师的“传帮带”作用,将 XXXX、 XX等系列产品作为推广我区民间工艺品牌形象的重要内容,探索批量生产、销售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取得初步成绩。 (七)勇于开拓,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不断加强。 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采取招考选聘、外地引进等方 式,积极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改革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建立文化馆、图书馆
这里所说的合乎逻辑就是符合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指符合推理的规则。 如果用因果推理法,就要看事物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如果用类比推理,就要看事物之间是否有可比性,如此等等。 这称为推断要有“理”。 请参见典型题分析。 二、个性探究 考查考生从不同层面深入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要求结合文本探讨作品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观点,并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属理解性探究。 (一)关于探究题的几种主要形式: 信息筛选类
有一个年仅 12 岁女儿,名叫丹丹,天真浪漫,活泼可爱。 这么大的女孩子本该在博大温暖的母爱中度过幸福的童年时光。 然而,由于 **姐每周需要值两个夜班,而其爱人,也因为工作繁忙,很少在家,这样每到夜班,只能将孩子送给年迈的老人看管。 夜里守着空荡荡的房间,因为孤独和黑暗,小丹丹常常睡不好觉。 见到妈妈的时候小丹丹总是会祈求的说到: “妈妈,今晚你会来来陪我吧,我一个人好怕。 ”话还没说完
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同时包 括对本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和程序的评审。 3 职责 总经理 a) 主持管理评审; b) 批准增加管理评审次数; c) 批准管理评审计划; d) 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者代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