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篮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工艺内容摘要:

17 剩余节段的挂篮走行按上述2节段的走行流程。 挂篮拆除最后一段梁体张拉完成后,可拆卸挂篮。 拆卸顺序:底模→外模及支架→吊带→前、后横梁→主桁架→垫梁及走道。 线型控制1 施工前,应对设计图提供的各节段线型控制高程进行核算。 2 悬浇线型控制,应综合考虑悬臂长度与重量、挂篮重量与施工荷载,预加应力、温度及施工调整等因素。 3 梁段悬浇时,中线里程应勤测量、勤复核,对预施应力前后及温度影响应及早找到变化规律并加以修正。 4 测量放样时,应注意对同孔同节段的高程、中线偏位及里程保持一致,以确保顺利合拢与成桥线型。 5 挠度控制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 根据监控单位提供的数值设置预拱度。 2) 在施工过程中,每浇筑一梁段,应随时观测梁段发生的实际挠度,并对照理论计算值,在下一梁段浇筑施工中予以调整。 3) 在梁段顶面中心及梁两侧埋设水平观测点随时观测各截面处标高在整个梁体施工中的变化,以及时掌握和调整梁段预拱标高 边跨不对称的现浇梁段采用在已浇悬臂段和过渡墩上架设吊篮进行施工。 其现浇梁段利用挂篮施工,施工方法同主跨。 边跨施工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分批张拉预应力筋,然后压浆封锚。 在各T构悬浇完成后,即可进行全桥的工作,合拢的顺序是:先合拢两边孔,合拢完毕后进行主墩处临时墩梁固接的解除,然后合拢主孔,从而完成主桥的合拢和体系转换。 各合拢段都使用微膨胀混凝土,膨胀剂掺量由实验确定,除中间合拢段外,其余各合拢段在灌注混凝土过程均需加平衡重,平衡重采用水箱加压法,在混凝土灌注的同时向水箱内注水。 合拢段的施工是结构体系转换前一道重要工序,应严格按照设计程序和施工工艺要求,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1)合拢段施工顺序 ①安装两边跨现浇支架,立模浇筑、边跨。 ②浇筑两边跨合拢段混凝土。 ③拆除墩顶临时支座,拆除前将墩上永久支座锁定,防止支座滑移,临时支座拆除时注意一个墩上的临时支座同时拆除。 最后施工完成中间合拢段施工。 各合拢段预应力束张拉的顺序是:先顶板后底板,称短束后长束,每次对称张拉2束,顶板、底板交错进行,直至全部张拉完成,每一合拢段张拉完成后再压浆。 (2)合拢段施工的方法及措施 ①挂篮的拆除和模板安装 T构施工完毕后,拆除T构上的挂篮,边跨合拢段的施工,可利用直线段模板及支架吊起一段。 其它中间跨合拢段直接应用挂篮上的模板进行施工。 将挂篮底模平台锚于合拢段外侧梁段底板上,外侧模悬吊与于该梁段翼板上,内模置于底板顶面,内外模间用对拉螺栓拉紧。 ②合拢梁段混凝土临时锁定措施 由于气温的变化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合拢段混凝土拉裂或压坏,我们用刚性支承临时锁定合拢两端,使其成为可以承受一定弯矩剪力的牢固结点。 锁定温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支承一定在与两悬臂端牢固顶紧,并必须保证支承顶面强度、质量。 设置刚性支承以前,应完成合拢段钢束以及张拉准备工作。 ③合拢段是连续梁施工的关键。 为确保合拢段的施工质量,应采取以下特殊措施:,在中跨合拢段外侧梁段预压重量等于合拢段重量一半的水箱,随混凝土的灌筑分级放水。 合拢前侧定梁段高程,其高差必须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 ,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铝粉做为微膨胀剂。 ,在全跨范围内的顶板上铺草袋洒水降温。 ,先张拉各梁段的底板束,张拉先长束生短束,最后放松临时束和先期张拉的底板束,然后再张拉已放松的底板束,临时管道压浆封固。 多跨连续梁结构一般是按平衡悬臂法施工,经过临时支座与桥墩固结,先形成静定状态的T型刚构,通过T构合拢,钢束张拉及调整支座等手段,将单个T型刚构逐渐转换为设计的连续梁结构(超静定)体系。 体系转换的方因桥而异,按设计文件执行 (1)临时支座设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