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总体规划文本内容摘要:

产业特色的林业生态体系。 规 划 2020 年到 2020 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 26%,有林地达到 300 公顷,新建农田林网 1570 公顷,更新改造农田林网8761 公顷,林网控制率达 100%。 第四节 综合交通规划 第四十条 . 铁路 1. 徐州市是国家铁路主枢纽。 规划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线,并在徐州设站,预留陇海高速铁路线通道。 对现有铁路 用地和设施, 通过挖潜改造,提高各站场的客货运输能力。 2. 规划将徐沛铁路向北延伸,经鱼台接至济宁处的新兖线,技术标准不低于二级铁路干线。 3. 通过国家对陇海线实现电气化双线改造, 提高该线的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 加强徐州市域与我国中西部地区及欧洲的联系。 9 第四十一条 . 公路 1. 以国家公路运输主通道为基础,大力发展高等级公路网,构建以市 区为中心的城乡交通网络,强化市域内城镇经济强辐射功能,引导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2. 形成十字加放射高速公路网络,十字为连霍与京福高速公路和徐宁高速公路徐宿段,放射线为徐丰高速公路。 结合京沪高速公路和市域的 5 条国道( G10 G20 G20 G3 G311)和省道,构成以高速公路和国省为骨架和干线公路,县(镇)公路为基础的、高效、快捷的公路运输网络。 3. 通过对现状县(市)至各建制镇及镇与镇之 间的道路改 造,达到二 、三级公路标准。 镇至各行政村及重要乡村公路等级宜达到三、四级公路标准。 第四十二条 . 水运 徐州市到 2020 年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两大通道、三片循环、四个出口”的水运格局。 1. 一个中心:以京杭运河为依托,形成内河水运中心。 2. 两大通道:京杭运河和徐沛运河经徐州通徐洪河。 3. 三片循环:以丰沛运河为主干形成徐州西北部航道循环,以徐洪河为主干形成铜山南部和睢宁县航道循环,以京杭运河南段为主干与邳州和新沂航道循环。 4. 四个出口:京杭运河湖西航道向北通山东,京杭运河向南通长江,徐洪河向南通洪泽湖、淮河,徐连运河向东通黄海。 第四十三条 . 管道运输 规划 鲁宁输油管线通过徐州市过境。 规划徐州市域使用我国西部“西气东输”天然气资源。 第五节 旅游规划 第四十四条 . 徐州应以发展文化旅游和商务旅游为重点,突出以两汉文化和彭祖文化、战争文化为核心的旅游特色,扩展其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内涵。 第四十五条 . 根据徐州各个历史文化街区和风景保护区的特点划分八个主题游览区:云龙山水主题游览区、环城两汉主题游览区、马陵山生态主题游览区、艾山自然主题游览区、凤凰山战争主题游览区、丰县农业主题游览区、丰沛名人故里主题游览区、微山湖野趣主题游览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构筑徐州旅游发展特色。 第四十六条 . 徐州应 推进旅游开发区域 联动,充分发挥苏北悠久的两汉文化,利用区域中心城市优势,联合苏鲁豫皖,构建以徐州为中心,以京沪线、龙海线为主轴的淮海旅游区,形成跨省界的新型旅游区域。 建立开放型的旅游发展战略,寻求资源配置优化,采取双赢策略,促进与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共同发展;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提高旅游开 10 发的科学性,加强技术引进和创新。 第六节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四十七条 . 能源电力规划 发挥地区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徐州市电源结构,建设大容量、高参数、低污染和其它符合国家能源产业政策的机组。 规划为徐州市提供电源的本地火电厂有:徐州电厂、彭城电厂、大屯电厂、徐塘电厂 、贾汪电厂及徐州热电厂等。 并配合山西阳城电厂送出,扩、新建三堡、任庄和郑集三座 500KV 变电站,届时徐州市区将形成500KV 环网。 第四十八条 . 区域供水规划 加快在徐州市域内实施区域供水的进程 , 区域供水管网布局到一般镇,对乡村地区不再铺设新的区域供水管网。 徐州市域分为三部分实施区域供水,西北部供水区包括丰县、沛县,建一座区域水厂,以微山湖为水源;东部供水区包括邳州市、新沂市、睢宁县和徐州 都市区东部,规划以骆马湖为水源,在骆马湖西北侧建设区域水厂;中部供水区主要是都市区范围,规划以微山湖为水源,扩建现状 刘 湾地面水厂。 第四十九条 . 污水处理规划 1. 各地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新建、技改项目的污水设施建设资金,统一集中到市政府,统筹用于建设污水管网和大型污水处理厂。 在污水非集中控制区,可预见的将来无能力建成集中处理厂地区,偏离城市的居住区,可以建设小型污水站。 2. 结合“南水北调”治污工程建设,加快徐州市区、丰县、沛县、新沂、邳州、睢宁城市污水厂建设步伐,集中处理城市综合污水。 城镇污水处理厂按照择优培育的重点中心镇的分布,在每一个重点中心镇设置一座。 农村地区可因地制宜地建设地埋式小型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水集中收集、集中处理。 第五十条 . 防洪规划 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平灾结合的防洪系统,全面提高城镇防洪水平,尽快解决奎河流域安徽宿县段排涝不畅的问题。 流域防洪保安标准达到 50 年一遇。 2020 年徐州市区的防洪标准为 100 年一遇 ,丰县、沛县、新沂、邳州、睢宁的城市防洪标准为50100 年一遇; 2020 年徐州市区的防洪标准为 200 年一遇,丰县、沛县、新沂、邳州、睢宁等城市防洪标准为 100 年一遇。 第五十一条 . 燃气规划 1. 配合国家西气东输江苏省供气工程,建成市域天然气管线输配系统。 积极关注豫东、皖肖、砀及盐城地区的地下天然气探测项目,寻求徐州市质优价廉的新气 源。 2. 积极开发煤矿地下气化工程,限制地面人工煤气气源工程,最终取消地面人工煤气气源。 规划城市燃气气化率达 95%以上,村镇 11 达 90%,徐州市区,市、县城区和镇区全部实行燃气管道供给的方式。 第五章 都市区规划 第一节 城镇布局及规划要点 第五十二条 . 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主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 为了强化徐州主城区及其邻近地区的城市发展核心作用,在都市区范围内,应对市域规划中的这一重点地区进行必要的深化,进行统一规划,并提出相关原则要求,协调城乡建设发展和有效调控土地综合利用。 第五十三条 . 都市区城镇总规模及布局结构: 2020 年总人口约为 389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 300 万。 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利国、贾汪、大许、双沟、郑集为五个重点发展组团及柳新镇、青山泉镇、汴塘镇、大吴镇、茅村镇、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十个镇适度发展的“众星拱月”的大都市空间结构。 第五十四条 . 都市区外围的五个重点组团及各个城镇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共同发挥中心城市的整体功能。 1. 利国主要发展采冶、机械加工、铸造业和旅游、贸易等产业。 利用其传统资源优势和交通门户优势,使其成为徐州市采矿、铸机一体化的试验区。 用地控制范围为京 沪铁路以西,微山湖以东,韩庄运河以南。 总用地 12 平方公里。 2020 年规划人口 10 万。 用地布局是中部为商贸、南部为居住区,北部为传统工业区,西部为生态旅游区。 利国的工业和其他各项建设不得污染微山湖,以确保城市水源水质。 2. 贾汪近期以能源、建材等资源型工业为主、远期以加工业为主,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外围组团。 用地控制范围为大洞山自然保护区以西,新 206 国道以东,不老河以北,鹰屋山(老合裕)、寨山以南。 总用地 平方公里。 2020年规划人口 20 万。 用地布局是中部为商贸和居住,南部为传统工业区,北部为居住区,西部为工业区,东部为文教区。 贾汪的工业和其他各项建设不得侵占大洞山自然保护区。 3. 大许利用其交通和用地优势,主要承担由徐州市主城区扩散出的二、三类工业。 大许建设范围在双塔公路以西,徐海公路以南,沿陇海铁路两侧发展。 总用地 10 平方公里。 2020 年规划人口 8万。 用地布局是东部为居住区,西部为工业区。 4. 双沟由观音机场、房村和双沟镇组成,是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航空产业及相关产业、科研服务产业等,同时利用观音机场发展物流产业,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规划范围 位于双塔公路以西,房村镇以东, 12 徐宿高速公路以南, 104 国道以北。 总用地 11 平方公里。 2020年规划人口 10 万。 用地布局是西部为居住区,中部为工业、航空物流与服务区,东部为居住区。 5. 郑集重点发展粮食加工业和粮食市场,促进商业规模化,形成农、工、贸协调发展。 用地位于徐丰公路以北,郑集河以南,沿徐沛铁路和郑沛公路发展,总用地 平方公里。 2020 年规划人口 7万。 用地布局是北部和中部以行政、商业、居住为主,南部为工业仓储区,东部为居住区。 第五十五条 . 都市区内适度发展柳新镇、青山泉镇、汴塘镇、大吴镇、茅村镇、大彭镇、汉王镇、 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 其职能主要承担疏散主城人口,容纳农业转化人口,以及工业、对外交通、仓储业等城市重要功能的发展。 通过规划,布置建设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以形成规模。 柳新镇 主要发展 养殖化工、纺织、机械、铝制品、铜材 生产;汴塘镇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集散;青山泉镇主要发展采煤、建材;大吴镇主要发展 建材、 化工、 煤炭、运输。 茅村镇 主要发展 水泥 、电力生产; 大彭镇 主要发展 养殖 、 苗木 、市场。 汉王镇 主要发展 生态 农业 、旅游 ; 三堡镇 主要发展建材、化工、陶瓷等工业; 棠张镇 主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无污染 轻工业; 张集镇 主要发展 农副产品 加工、食品。 2020 年前后,都市区内各建制镇人口规模平均为 万人左右,少数建制镇可达 3—— 5 万人。 第五十六条 . 都市区产业布局的总思路:主城区以内涵发展为主,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强化金融、贸易、信息中心职能,择优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高效益、高附加、高创汇、高科技、低污染、低能耗、低运量、低物耗的第二产业。 外围城镇加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采掘塌陷区的治理,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发展着重提高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水平。 逐步形成具有高度现代化水平的生产力密集地区。 第五十七条 . 第三 产业的总布局为:主城区 配设体系完善的第三产业,成为 城市和区域的服务中心;其它外围城镇应在完善配套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各具特色的第三产业;建制镇还应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商业、物资、流通等第三产业。 第五十八条 . 第二产业的总布局为:主城区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工程机械、 电子工业、食品工业,加快新材料、信息通讯设备制造、新医药、环保产业 ;外围城镇在稳定采掘业的基础上,合理布局能源、建材工业,加快发展冶金、化工、铸造、机械等产业,加快形成“采掘、铸机”一体化的制造业体系,利用外围城镇各自优势形成若干上规模又各具特色的工业区,加快主城区工业 用地的调整步伐,积极引导乡镇工业的合理布局。 第五十九条 . 对规划期内建设的大型重化工业和大型电子、医药项目,应发挥都市区城镇区位、交通、水资源和现有工业基础的综合优势,有引导性地布局选址,加速形成“ V”形的新兴产业轴和传统产业轴。 主城区内应合理控制新增工业用地,以内涵发展为主。 老城内现有工业用地要逐步转变性质,其中,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历史文化保护地段内的工厂要加快搬迁或转变用地性质。 为适应在现行行政体制下 13 增强各区的经济活力,可以适当保留和发展部分工业用地,但必须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六十条 . 结合绿色生态空间和城 镇布局,建设以生态农业为主要模式的若干个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的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利用自然山体,采煤塌陷区和故黄河滩地等,建设风景林、经济林、防护林相结合的综合性林业体系。 主要蔬菜、副食品基地有: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等。 乡镇工业要向规划的乡镇、建制镇工业小区相对集中,并应避开城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防护网络用地等规划严格控制地区。 第二节 生态系统规划 第六十一条 . 结合徐州周围山川形胜,通过设置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构建“两湖、两轴、三区、四楔、六山、八水”的生态格局框架 ,突破现有的以云龙山、云龙湖为生态依托的小山小水结构,向以微山湖、大洞山为生态依托的生态格局实行战略转变,形成山水人文相融、远近兼顾、点、线、面结合的山 —川 —湖 —城为一体的生态框架。 第六十二条 . 由“两湖、两轴、三区、四楔、六山、八水”组成徐州生态绿地系统框架。 1. “两湖”:云龙湖和微山湖,应以水体保护和景观控制为主。 2. “两轴”:建设两条重要的南北向生态轴线,一条从微山湖经过九里塌陷区湿地、故黄河上游生态湿地,通向云龙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群山;一条依托京沪高速铁路与京沪高速公路的防护林地,从微山湖开始,经过湖西群山林地、大黄 山生态湿地、故黄河下游组团隔离绿地,通向徐州东南方的吕梁山风景旅游区。 3. “三区”:吕梁山风景旅游区、大洞山自然保护区和微山湖湖西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植物、群山自然景观和其中的人文景观。 4. “四楔”:在徐州主城区四周,以云龙山风景名胜区、杨山组团隔离绿地、拖龙山隔离绿地、九里山隔离绿地构成联系城市绿地系统与外围生态绿地的重要廊道,发挥隔离城市各个组团片区,防止城市连片发展的重要作用。 5. “六山”,重点保护以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