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筑测绘写生报告内容摘要:

藏和天宫楼阁是一组辽代建筑模式,也是国内唯一规模宏大的壁藏制作。 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 华严寺的风格特点 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工艺实践报告书 9 上华严寺建筑群落精巧玲珑、高低有致,保持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具有博大宏伟、庄 重稳健的气势,在整体的建筑群落布局上具有层次感。 在对前朝唐文化的传承和演化方面,契丹等少数民族在汉化的同时吸收了汉地文化和艺术的精髓,所以辽代的建筑风格也表现了大量唐代文化风格特点,寺庙建筑也直接传承唐风,寺院的屋顶坡缓,出檐深远,斗拱硕大,柱子粗壮,整体体现出了庄重朴实感。 下华严寺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四间。 为单檐飞式歇山顶,制作精致且主次分明。 殿观典雅古朴,是我国传统的木骨结构与斗拱结构相结合的产物。 轴线的建筑群高低错落,具有丰富的层次感,既保持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又融合了辽金鲜明的民族个性,整 体具有博大宏伟、庄重稳健的气势。 可以看出契丹、女真一方面保持、融合了原先各自的原始信仰,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大量中原佛教文化,从而创造出新的宗教建筑文化,建立了新的国家宗教礼制,形成了北方独特的西京文化特色。 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工艺实践报告书 10 第四章 恒山 恒山的认识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 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 据《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恒山山脉祖于内蒙阴山,西衔雁门、东跨河北、南屏三晋、北临燕云,奔腾起伏,绵延五百里,号称 108 峰。 主峰天峰岭坐落于浑源城南,海拔 2017 米,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自古以来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 同西面的翠屏峰两山对峙,浑水从中奔腾而泻,幽峡深谷,蓝天 一线,形成一道绝塞天险。 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诗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对恒山的雄浑险峻,惊叹不已,在其游记中写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拟也。 ”正因为恒山具有扼关带水,地险山雄的特殊地理环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其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受到历代军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工艺实践报告书 11 事专家所倚重,后人集历史经验总结的“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恒山而争天下,晋慕容据恒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恒山而分天下”,充分证实了恒山的军事价值。 悬空寺的认识 莽莽苍 苍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 1500 多年历史的悬空寺。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 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 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平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 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 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两座楼之间飞架悬空栈道连接,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 插入岩石里的横梁使用当地产铁杉,事先用桐油浸过,起到防虫防腐作用。 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 古往今来,悬空寺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 公元 735 年,大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书写了“壮观”两个大字。 悬空寺的风格特点 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工艺实践报告书 12 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 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 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 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 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 40 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 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 ,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第五章木塔 木塔的认识 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工艺实践报告书 13 应县木塔是我国木构建筑的奇迹,它的珍贵价值可以概括为最古、最高、最多、最巧、最固这几个词。 在第一层中供奉的释迦牟尼像是最有特点的,高 11 米,所塑的是释迦牟尼的说法印,细细观察会发现,佛的鼻子下面长有绿色的胡须,而且还戴有耳环,这也正是辽代男子的特征,所以,塑像也为考证木塔的建造年代,提供了依据。 而我们到达应县的的时候,木塔在维修,所以我们只能在一 层观看,心里甚敢可惜。 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建这么高大的一座塔呢。 大体有三个原因: 一、 礼佛。 辽代的统治者是崇信佛教的,所以就建了这么一座塔,用来礼佛。 二、 军事作用。 辽代时,经常发生战争,而这里又是军事重镇,当时,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瞭望设备,那么,高大的古塔就成了军事瞭望塔。 三、 历史作用。 在辽代,萧氏家族共出现了三位皇后,那为了炫耀家族势力,他们就建了这座古塔,作为家庙。 木塔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