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日语教学之中日文化差异内容摘要:

赞同、反对、 拒绝、 克制、 歉意、 确认等。 微笑成了日本人一个独特的现象,有时候妇女用微笑表示慌乱或难堪甚至是悲伤。 如芥川龙之介有一篇名为 《手巾》 的小说,写的是有个叫长谷川谨造的人,一天一位四十岁左右举止文雅的妇女来拜访他,报告曾受其关照的自己儿子的死讯。 这位妇女在讲述自己儿子死 讯时表情非常平静,嘴角甚至露着微笑。 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实在难以理解。 中国人有时不太理解日本人,同样的,日本人有时也对中国人的行为感到困惑,甚至对于同样的事情,中日两国人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中日两国都擅长形象思维,但与属于大陆文化的中国相比,日本属于海洋文化。 因此,即便是同一种事物,由于双方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对事物的定义或描述也会不同。 如脚掌或脚趾上角质层增生而形成的小圆硬块,中国人形象地称之为 “鸡眼” ,因为中国内地以农牧文化为主,驯养家禽历史比较悠久 ;相反,日本是海洋文化,接触鱼较多,故称之为“鱼目”。 再如,在比喻年长者经验丰富时,汉语中用的是农作物“生姜” ,谓之 “姜还是老的辣” ,而日语中用的是乌龟的 “龟壳” ,谓之 “ の甲より年の功”。 三、 中日文化差异对大学日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差异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日文化差异不仅仅表现在表层的语言意义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更深层次中所蕴涵的社会心理文化的差异上。 它反映了不同民族 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 表达方式;也使我们得知在语言交流中,日本人注重随声附和,尽量掩饰个人的主张,尽可能避免与对方发生冲突,注意不给对方带来伤害等的语言表达特点。 人们在与异文化的国家或人民的交往中,应相互理解,注意彼此学习,尊重对方的语言文化习惯,要有宽容的态度,在交流中培养与异文化、 异民族和谐共存的意识和能力。 要改变目前大学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重语言教学、 轻文化教学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认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作为日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教授一门语言的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 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 言知识,比如教语音的只管教语音,教语法的只管教语法,而要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指导思想从 “以语言为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