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内容摘要:

调到 12 次 ,待表压指针稳定后 ,测得压力表读数 ,并根据仪器标定地含气量与压力表读数关系曲线 ,得到所测混凝土样品的仪器测定含气量 A0值 . A= A0Ag 式中: A ── 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 A0 ── 含气量测定的平均值,%; Ag ── 骨料含气量,%。 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两次含气量测值相差 %以上时, 应进行第三次测定,如第三次与以上两次的 最接近的值差仍大于 %时,此试验无效。 收缩率比测定 : 收缩率比以龄期 28d 掺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干缩率比值表示, 按下式计算: ε t Rε =─── 100% ε C 式中: Rε ── 收缩率比,%; ε t── 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的收缩率,%; ε C── 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 掺外加剂及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按《混凝土试验作业指导书》中 测定和计算,每批混凝土拌和物取一个试样,以三个试样收缩率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抗冻性( 50 次冻融强度损失率比) 参照 GBJ8285 进行试验 并计算强度损失率。 基准混凝土在标养 28d 后进行冻融试验。 受检负温混凝土在龄期为 7+28d 进行冻融试验。 根据计算出的强度损失率再按下式计算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损失率之比,计算精确至 1%。 Δ fAT Dr=─── 100% Δ fC 式中: Dr ── 50 次冻融强度损失 比, 单位为百分数 %; Δ fAT── 受检负温混凝土 50次冻融强度损失率 , 单位为百分数 %; 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Δ fC── 基准混凝土 50次冻融强度损失率 , 单位为百分数 %。 相对耐久性试验: 按《混凝土试验作业指导书》中 进行。 每批混凝土拌合 物取一个试样,冻融循环次数以三个试件动弹性模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相对耐久性指标是以掺外加剂混凝土冻融 200次后的动弹性模量降至 80%或 60%以上评定 外加剂质量。 含水 率 试验 : 将 洁净 带盖 的 称量瓶放入 100~ 105℃ 烘箱中干 30min, 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 后称重, 重 复上述步骤至恒温(两次称量的质量差小于 ),称其质量。 再称试样 10g177。 ,装入已烘干至恒温的称量瓶内盖上盖 ,称出试样及称量瓶总质量。 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入烘箱中,开启瓶盖升温至 100~ 105℃,恒温 2h取出, 盖上盖 然后 置于干燥器内,冷却 30min 后称重,重复上述步骤至恒温,称其质量。 按下式计算: m1 m2 XH2O=─── 100% m2 m0 式中: XH2O ── 含水率,%; m2 ── 称量瓶的质量 ,g ; m1 ── 称量瓶加干燥前试样质量 ,g ; m2 ── 称量瓶加干燥后试样质量 ,g。 取三个试样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精确 至 0. 1%。 细度 : 试样在试验前应充分拌匀并经 100~ 105℃烘干,称取 10g 倒入筛内,用人工筛样,将近筛完时,必须一手 执筛反复摇动,一手拍打,摇动速 度每分钟 120次,并且筛子应向一方向旋转数次,使试样分散在筛布上,直至每分钟通过质量不超过 时为至。 称量筛余物,称准至。 按下式计算: m1 筛余(%) =─── 100% m0 式中: m1 ── 筛余物质量 ,g ; m0 ── 试样质量 ,g 比表面积 用水银排代法先测试料层体积 : 将二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直径比透气筒略小的细长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地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 , 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块薄玻璃片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平齐,并须保证在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 从圆筒口中倒出水银称量, 记录水银质量 P1,精确至。 重量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 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试用约 的 试样 ,按照要求压实水泥层。 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 P2,重复几次,直到 试样 称量值相差小于 50mg 为止。 计算试料层的体积 :V= (P1- P2)/ ρ 水银 式中: V — 试料层体积( mm3) ρ 水银 — 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 g/cm3) 试料层 体积的测 定 至少应进行两次,每次应单独压实,取两次值差不超过 ,并记录温度。 在不同温度下水银密度空气粘度 n和 n 室温(℃) 水银密度 ( g/cm3) 空气粘度 n( ) n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 34 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将 110177。 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的标准试样,倒入 100mL 的密闭瓶中,用力摇动 2min,将结块成团的试样振碎,时试样松散。 静置 2min 后,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 试样应预先通过 方孔筛,在 110177。 5℃温度下干燥 1h,并在干燥器 内冷却室温。 校正试验用的标准样量和被测定 试样 的质量,应达到在制备的试料层中孔隙率为 177。 计算式为: W=ρ V( 1 e) 式中: W— 需要的试样量, g ρ — 试样的密度, g/cm3 V— 测定的试料层体积, cm3 e — 试料层孔隙率 试料层制备: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的突缘上,用一根直径比圆筒略小的细棒把一片滤纸送到穿孔板上,边缘压紧称取上式中确定的 试样 量,精确到 ,倒入圆筒。 轻敲筒边,使水泥表面平坦。 再放入一片滤纸,用捣器均匀捣实直至捣器的支持环紧紧接触筒顶边并旋转两周,慢慢取出捣器。 透气试验: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