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七八单元内容摘要:
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出示自学要求 多读几遍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用红笔勾画出不懂的地方。 实施导学诊断 ,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 bē i b226。 i)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内容,理解词语“究竟”。 ( 1)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诱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 2)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第一个“究竟”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第二个“究竟”的意思是 ___________。 小组互查互教 1、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第 1— 6 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少年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 ,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第 12 页(共 27 页) a 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用 —— 勾画 ) b 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 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c 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说些什么。 d 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 e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 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a 找出过度句。 (用 —— 勾画) b 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b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c 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 ,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 师生引 导释疑 ,再读好人物的对话。 8 自然段的重点语句,理解立志的原因。 ,进一步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内涵。 学生当堂检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 到,中国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就要以此为 ________。 从课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件事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受到了帝国主义的欺凌。 2 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思考:周恩来究竟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导练 思考: 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 读了课文,你对自己读书的意义有什么新的认识。 第 13 页(共 27 页) 龙岩市溪南小学“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 课堂三导教学模式 “导学案”设计 科目: 语文 四 年级 班 执教人: 课题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课时 安排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荐、删、词、恰、昏、晖、凯”等 7 个会认的生字;正确书 写“篇、荐、翻、帘、页、删”等 6 个会写的字和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三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 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 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 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 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 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展示学习目标 “荐、删、词、恰、昏、晖、凯 ”等 7个会认的生字;正确书写“篇、荐、翻、帘、页、删”等 6 个会写的字和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流利地朗读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划出生字新新 ,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课堂练习:抄写生字新词,次数学生自己确定。 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查找 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实施导学诊断 ,在正确读音的下面画“ —— ”线。 余晖( huī wē i) 楷模( kǎ i gǎ i ) 比一比,组词。 存( )洽( )燥( )厅( ) 荐( )恰( )澡( )斤( ) 第 14 页(共 27 页)。 tuī ji224。 n yǎ n li225。 n z224。 o r226。 r239。 ng qi224。 m239。 h 小组互查互教 1、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自学生字新词,小组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师检查自学情况。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 怎么分成两部分。 师生引 导释疑 ,特别是“删、昏、晖、楷”等字的读音。 ,注意一些不容易写好的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等。 ,流利地读课文 ,特别是课文里的长句子。 学生当堂检测 想一想,下面的长句子应该怎么读。 试着读一读。 ( 1)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 2)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 ,回答问题。 课文主要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情,从这两件事中,我初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导练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课堂反思 第 15 页(共 27 页) 龙岩市溪南小学“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 课堂三导教学模式 “导学案”设计 科目: 语文 四 年级 班 执教人: 课题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课时 安排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还能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体会写作文和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 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 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 1、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展示学习目标 ,还能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体会写作文和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 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 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实施导学诊断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落日的余晖 _______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 ________,如同一片 ____________, ____在 客 厅 的 玻 璃 窗 上 , 不 停 地 摇 曳 着 , 显 得________________。 ( 2)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 眼 帘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 和 改 动 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几页纸上 ____________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从所填的词中,我体会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互查互教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 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 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 第 16 页(共 27 页) 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师生引 导释疑 ,体会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 ,体会作者的情感。 ,领会写作文和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 学生当堂检测 ,回答问题。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 从叶老先生的这段评语中,我领会到了写好作文要注意:( 1)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句子,作答。 我 15 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作 者 之 所 以 有 这 样 的 体 会 , 是 因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课文叶圣陶先生修 改我的作文这一内容中,我 也 学 到 了 一 些 修 改 作 文 的 基 本 方 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导练 思考:抄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课堂反思 第 17 页(共 27 页) 龙岩市溪南小学“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增减” 课堂三导教学模式 “导学案”设计 科目: 语文 四 年级 班 执教人: 课题 27 乌塔 课时 安排 1 课时 学习目标 “漱、惬、码、驳、逻、辑”等 6 个会认的生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课文里讲的是什么事情。 ,增强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意识。 重点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 质疑导入:一个 14 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 展示学习目标 “漱、惬、码、驳、逻、辑”等 6 个会认的生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课文里讲的是什么事情。 ,增强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意识。 出示自学要求 把课文读懂,读准字音。 理解“惬意、反驳、语塞”的意思。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乌塔这样做好不好。 实施导学诊断 “ ____ ”画出下面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洗漱( s249。 sh249。 )惬 意( qi226。 xi226。 ) 逻辑( jī j237。 )反驳( bō b239。 ) ,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对的打“ √”,错的打“ ╳ ”。 ( 1)乌塔是德国小姑娘, 14 岁。 ( ) ( 2)乌塔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爱她,所以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 ( ) ( 3)乌塔的旅费是爸爸妈妈给的。 ( ) 小组互查互教 1、根据阅读提示,用。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七八单元
相关推荐
)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 )爸爸是个诚实、守信的人,( )他把大奖还给了同事。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 30 分) 一、我会认真阅读《中彩那天》片段,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相信你一定行。 ( 15 分)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 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吗。 “我迷惑不解地问。
九、 我会说,还会写。 ( 3 分) 如果你的好朋友生病住院了,你会说: 3 十 、 阅读( 14 分) 说大话的维克托 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他的名字叫维克托。 维克托和同学熟悉以后,经常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奇遇,例如他怎样一个人扑灭一场大火,以怎样从河里救起一个快淹死的孩子。 大家都信以为真。 有一天, 班上的同学排演一出话剧,不料,在演出前,扮演主角的学生突然病了,大家发起愁来。
然而, 我却经受了这样 的身 心洗礼 , 在加拿大北部的原始森林里 ,我乘飞机去看爸爸时,飞机遇难了,我是 那架坠落的飞机上的惟一幸存者, 我 虽然幸运地逃过了一劫,但原始森林里的重重危机又开始时刻威胁着 我 的生命,绝望、恐惧、饥饿、大黑熊、狼、驼鹿„„这一切无情地向 我 袭来。 幸亏上飞机前,妈妈送给了我 一把手斧, 我 手握斧头 战胜 绝望、恐惧、饥饿、大黑熊、狼、驼鹿„„ 在森林里生活了
反义词:恼怒 朴素 懦弱 轻蔑 羞耻 多音字:盛 朴 好词:(略) 好句:(略) 三、检测:七色光(一)中的 1 题 2 题。 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很出色,希望下节课的阅读中继续发扬。 第四 课时 教学内容 :《举手的秘密》《三顾茅庐》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回答 问题要做什么。 (举手)举手还有什么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 3 那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
利 ) 揭 ji253。 ( 揭示 、 揭开 、 揭发 、 揭短 、 揭穿 ) 碍224。 i( 障碍 、 障碍物 、 碍事 、 阻碍 ) 荧 y237。 ng( 荧屏 、 荧光粉 、萤火虫 ) 1 夜莺的歌 削 xu253。 ( 削平 、 削尖 、 削减 、 削价 、削铁如泥 ) 喂 w226。 i ( 喂养 、 喂奶 、 喂鸡 、 喂鸭 ) 哨 sh224。 o( 口哨 、 哨子 、 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