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我的视频笔记内容摘要:
” , Chris Peterson 的 “ 价值和行为分类 ” )。 我教 积极干预应用 ,课程也包括 一个服务教育部分。 Karen Reivich 和 Judith Saltzberg Levick 教 积极心理学和个体 , 即在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上,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 ,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与朋友家人在一起时。 最后一门课 “ 肯定式探询 ”。 David Cooperrider是这个领域的先驱,将积极心理学方法,带入组织,并致力寻求改变,不只是个人,而是整体水平的改变。 最后要修的一门课是总结性课程 , 这是一个独立课程, 允许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一步,应用于他们各自的职业。 我们让学生进行研究,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 我们让学生,就感兴趣的领域写文献观后感,他们计划写的书的进展计划,或实验计划等等。 有关基础前提的讨论 :快乐 它是重要的 , 但 是否 代表我们应该去做。 我认为它不仅重要,而且也应该是重要。 快乐是重要的,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明显的还是隐晦的。 问题是它确实重要,但快乐应该是重要的吗。 快乐的道德维度呢。 还有很多事情在发生,世上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为什么把快乐作为最终目标,作为主要担心,为什么由它来决定生命活动。 换言之,幸福有什么好处。 积极情绪有什么好处。 大量研究都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暂不说研究,感觉好就是感觉好,想到快乐,注入内心,这是 亚里 士 多德的 “ 同一律 ”。 一即一,感觉好就是感觉好,这本身就是辩解理由,如果能感觉好,为什么不感觉好呢 ? Barbara Fredrickson 的观点是, 积极情绪 有一个进化理由,它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感觉好。 比如它们 有助我们超越,现在的思考范畴,拓展我们的思想,有助我们建立人际关系,帮助我们建立能力。 这门课的一个主要概念,就是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学,就是要建立能力。 我们使用的两个类比,是 加强我们的免役系统或加强 “ 心理引擎 ” ,获得更强大的忍受能力,不只是从负到零,还要 从零到正。 “ 我们应该 努力培育积极情绪,在自己身上和周围人身上,不能只将它们作为终极状态,还要将其作为手段实现心理成长,改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 ,我称其为 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 因为积极情绪似乎能扩展人们的瞬间想法和动作指令库并建立持久的个人资源。 通过体验积极情绪,人们 实现改变,变得更有创造力,更博学,适应性更强,更易融入社会,获得更健康的人格 ”。 体验消极情绪时,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思维变得狭窄,收紧,只专注于一件事 ,导致进一步的收窄缩紧,那有可能,并非总是,但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变成抑郁,那时我将很难脱离这种下行,恶性的循环。 积极情绪 正相反,它们 扩展建立,扩建导致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再进一步扩建,所以是个良性循环,我眼界宽了,关注其他人,关注其他事,思考现在我能做什么 ?我能去哪里 ?我把时间用在哪里 ?很经常的是,积极情绪把我们带出下行螺旋,形成一个上行螺旋。 积极情绪,能 把我们带离这个下行螺旋进入这个上行螺旋,而且不用很久。 困难在于将之与准许为人相结合,去 体会情绪,实现转移 ,但不会进入下行螺旋。 如何在思考痛苦情绪和让痛苦情绪滑入沉思到平衡,沉思并非总有帮助。 它有助克服消极情绪,还有创造力,我们的 眼界更宽,能产生更多联系,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联系。 感觉好时,动力和精力更充沛。 当然有很多研究支持这一点, 最终达到成功,他们调查专业人士,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获得积极情绪,脱离狭窄收紧进入扩建的人,长远会取得更大成功, 他们不是没有痛苦情绪,没有的都是死人,那些人经历痛苦情绪,但 同时能够更好地,把自己,他们的意识,思想,他们的感受向积极方向转移。 越快乐的人越成功,因为他们有更多精力,工作更努力,因为他们在追求,而不是在逃离 , “ 靠近而非逃避目标 ”。 在我们的文化中,自私和不道德成了同义词,那是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因为这是头号,将自私等同于不道德是头号原因。 多数是在潜意识里,导致不快乐的头号原因,人们为追求自己的快乐感到内疚,人们在自我感觉很好时会内疚。 我怎么可以 ?我怎么敢自我感觉良好 ?我怎么能追求自己的快乐,当世上有那么多痛苦时 ?世上确有很多痛苦,我们要如何回应 ? 快乐是正和游戏 , 因为快乐是感染的,如果我更快乐,我更有可能, 对他人的快乐和幸福作出贡献,感受快乐。 换言之,也是一种道德状态。 佛说 “ 一支蜡烛可以点燃千支蜡烛,蜡烛的生命不会被缩短,分享绝不会减少快乐 ”。 活着的人,努力争取快乐,体验生活的变迁,起起落落。 但努力争取快乐而且越来越快乐,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宽容,更接受他人,更容忍他人和他们自己。 很多研究表明 自我帮助,换言之,努力为自己争取快乐,有助我们获得幸福,也能引导我们对他人更加宽容和亲切。 别人快乐你也快乐,因为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 Sonja Lyubomirsky 《快乐之道》 帮助他人与帮助自己之间, 两者有内在联系,两者间有自我实施的循环。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自己继而帮助他人, 不要把它看作自私,有人可能会这样简单考虑,不该把自私等同于不道德。 我们应该把它视为人性的美妙之处,是我们应该颂扬的本性,我们的快乐与他人的相关连,我们通过同情网络和他人相关连。 那是人性的美妙之处,一样值得我们进一步颂扬的东西。 如果不颂场,如果我们不欣赏人性的那一部分,人性的那一部分将贬值 , 欣赏有两个意思,一是懂得感谢,二是传递。 如果我们欣赏人性中,欲望中好的东西,如果我们欣赏本 性中那一部分,它将升值,我们将获得更多。 如果我鄙视它并说, “ 很可怕,我从帮助他人身上获得利益 ” ,那么本性中那一部分将随时间贬值。 甘地的 《我的对于真理的实践经历》 “ 成为你想在世上见到的改变 ”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改变。 多数人都是照你做的做而不是照你说的做。 以身作则 传播快乐的最佳方法是努力争取自己的快乐,因为那时你就成为榜样。 扩展这些前提, 最重要的是如何将研究,原则运用于生活。 一、 信念即自我实现预言 境随心转,全由意念升起,我们的念头造就了世界。 潜意识限制了他们,阻止他们突破界限。 那不是医生,生 理学家和科学家们声称的身体界限,而是心理界限, Roger Bannister 攻破了那个要塞,意志和心理上的要塞。 信念即自我实现预言,它们经常决定我们的表现,我们表现的多好或多糟,经常决定我们的人际关系有多好或不那么好。 它们是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头号预言。 信念如何形成现实,它如何发挥作用 ?信念力量背后的机制和科学是什么 ? 信念为什么会起作用及如何起作用。 可惜,人们对乐观主义有很多误解,因为 自助运动 在很多方面,是在告诉我们信念力量是怎么回事。 会谈到 Bandura 对自我效能的研究 ,谈到 Nathaniel Branden 对自负的研究 ,如何才能将梦想变成现实,可以是政治梦想。 我们将谈到 马丁路德金的 “ 梦想法 ” 《思考致富》 我们知道无视一部分现实是多么容易,就算他们就在我们眼前,经常需要被问及,问及我们之前忽略了什么,不论是对风险人口的研究,或者是人口结构,或者只是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和自己提出负面问题,或者没有看到。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的潜力,如果我们看到它,只要我们看到它、欣赏它、灌溉它、播撒阳光,它就会感恩,成长。 欣赏那种潜力,潜力得到升值,灌溉,播撒阳光,种子开始发芽生长。 Pygmalion 效应 (皮革马利翁效应) 信念即自我完成预言,我们创造我们的现实。 歌德说过, “ 人是怎样便怎样待他,他便还是那样的人。 一个人能够或应该怎样便怎样待他,他便会成为能够怎样或是应当怎样的人 ” “ 阿施从众心理实验 ” ,个体对群体存在从众现象 Milgram 的 “ 权力服从 ” , 情境的力量,对权力的服从。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为什么大屠杀只发生在德国,那里的人更容易服从权力。 他们发现全世界的人,都倾向服从权力。 情境的力量, Philip Zimbardo 津巴多 的监狱实验 Ellen Langer 《念》 什么都一样,只是情境不同, 问题是我们如何创造积极情境,如何创造一个利用角色自我改进的情境。 让我们 带出最有道德,最成功的自我,并且去欣赏那个自我,帮助环境带出最出杰的自己 第六章 环境的力量。 信念 是如何(常常会) 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们如何通过环境对他人产生期望及信念,信念转变为现实。 社会心理学本质上是从某些重要的实验开始的。 Barge 的研究,影射分为潜意识和有意识影射。 可以从意识及潜意识两个层面进行,是指在我们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植入一种信念、种子、一幅画、一个词,以及如何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如何创造有意识的,和潜意识的 积极环境 ,让自己收到积极的影射,变得更幸福。 找一些你爱的人或地方的照片,让你开心的东西或纪念品挂在屋子里 名人名言 艺术及其重要性,把喜欢的书放在手边;集中注意听音乐,让它激发你;多看激励你的电影 冰山理论: 当你度量某种现象时,就是在改变这种现象,也是在改变自己(你的关注会让你受其影响) 自助运动 《思考致富》 《正面思考的力量》 《秘密》 吸引力法则 :你的生活是被你吸引过来的,无论你想象什么,无论你相信什么。 相信就会成功,构想就会实现。 某个意义上,我们的精神能创造现实,但不是全部,我们 共同创造。 自我效能 (自信) :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生活选择,动机水平、机能质量、对逆境的适应力、对压力和沮丧的抵抗力。 相信自己的人充满信心,在生活的不同领域都表现出色。 并认为自己高效能者与认为自己无用者,想法感受完全不同,他们 创造自己的未来,而不是简单地梦想。 但不是所有的差异,都能用希望、信念或乐观来解释的,这些只是成功的一部分。 我们每个人的 自尊 水平,也就是自信的程度,对我们的方方面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我们的待人接物,能取得的地位,能取得多少成就,还比如在个人领域,我们与孩子、朋友的关系,个人的幸福水 平。 物质富足或生活地点等与幸福感是低度线性相关的,而自尊与幸福感属于高度线性相关的。 内在因素很重要,转变精神,改变“容器”,这样我们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了,有不同理解与感悟,处事待人的方法不同了,从失败中学习,转化为机遇。 Branden “自我概念即命运” 只要你想得到,只要你相信,你就能够做到。 安慰剂效应:服用吐根之后却没有呕吐 Benson 《永恒的治疗》 这并不是说明外在因素不重要,也不说明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被吸引过来的;但是这的确证明了,精神对构建我们的生理、情感、认知以及外在环境起 了重要作用。 模型 机制:动力,我相信我能行 ; 一致性或相合性的概念 ,我们每个人对世界都存在心理基模,世界应该怎么样,会怎么样,是怎么样。 外在事实与我们的基模无关,内部和外部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就是关键,我们的精神不喜欢内部和外部之间存在差异,而喜欢它们一致、相合,当不时,会感觉不舒服、不对劲。 因而会改变外部现实,要么改变自我思维以符合外部现实。 当内部与外部间发生差异时 ,我们首先能做的就是 ①更新基模;②忽视或抛弃外在信息;③主动验证(质疑会创造现实,为了保持一致性,我们常常要么忽视抛弃,要么寻找有力证据) ;④创造新的现实 解读自己的表现:分为客观解读、有信仰决定的主观解读(爱迪生成功地证明了5000 种方法行不通,“我从失败走向成功”,史上最成功的人往往是失败次数最多的人) 解释一件事,分永久的还是暂时的 学会失败,从失败中学习,成功别无他法,没有捷径 仅仅 THINK 信念。 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比这多得多 DO 积极心理学之父:就目标设定而言,悲观主义者的长短期都很现实; 乐观主义者的短期目标并不现实,而他们的长期目标却很现实。 (我从中吸取教训会怎么样) 学习主观地像乐 观主义者一样解释事件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成就 (短暂的、特定的失败) 更积极的理解事物的人活得更长 因为乐观而增强了适应力水平, 《适应力因素》 Kanren Reivich 习得积极效应的方法 如何区分现实的乐观主义者和不现实的乐观主义者: 现实的信念。 斯托克代尔悖论 :它认为要找出矛盾,让矛盾化解,这并不容易。 当你思考信念时,存在一些需要思考的东西,对情况做出估计 “你不能把坚信自己最终会在输不起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信念,同直面现有残酷现实的行为相混淆,无论是何种残酷现实。 ” 关键在于尽可能地 保持平衡 ,即 Maslow 所说的高水平信念和与现实联系间的完美整合 积极思考是秘密的一部分,是幸福公式的一部分( 乐观、热情、勤奋 ) 我不会教你们新东西,我希望是你们想起你们已经知道的知识。 《幸运要素》 高期望导致失望。 在幸福的基础上起起伏伏,我们都会恢复。 而那些经常面对问题的人有着同伴或者有事频繁的起起伏伏,但基础水平提高了。 自尊和快乐是紧密相关的,提高自尊: 去面对而非逃避 ,在你放松时去放手一搏,去承担失败的风险,去解决,去处理,去尝试,去面对那些对你来说重要的事。 自我知觉理论: 第七章 Dan Gilbe。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我的视频笔记
相关推荐
,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具有明显航天特色的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设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信息对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五个本科专业。 设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三个博士点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 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建议采取以下方法。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格式 → 字体,改为 “隐藏文字 ”。 工具 → 选项,在 “打印 ”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 Word 默认)。 切换到普通视图,视图 → 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 ”,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
and Social Psychology? 想想看,这间教室之外有多少人读过最近 12 期《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Most people don’t even know what that means. 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The head of my PHD programs actually estimated the average academic journal
实际上,亚洲内衣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及部份东南亚国家。 2020年,中国的内衣消费增长强劲,高达 10%,过去 5 年的平均增长为 11%。 调查亦显示,中国女性在服装消费中大约会花 8%的预算来购买内衣,预计在未来一年内,她们在内衣的消费会增加一成。 在 2020 年,中国及印度 15 岁以上的女性占了亚洲女性人口的 95%。 从人口统计学的发展来看,预计到了 20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