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征集方案内容摘要:

、农耕保水工具、排灌器具等。 、治淮碑刻、图谱、题记、图册、文献等。 ,如期思陂、芍陂遗物。 淮河防汛及修筑堤坝的典型实物工具,如探杆、马灯、手推车等。 、设计、规划、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水资源监测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实物。 如坝址岩芯、天车、水质监测实物等。 ,如流速仪、采沙器、铅鱼、铅锤、测深杆等。 、黄河明清故道、废黄河、漕运栈道以及闸坝遗迹遗物等。 、重大科研成果(含产品、模型等)获奖证书、图片及其他有代表性的物品等。 、淮委历届领导、著名劳模、革命烈士等留存的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实物。 如任命书、奖状、奖章、手稿、 照片、用过的物品等。 ,如电影、音乐、录像、录音等。 、信函、重特大事项的记载文本等。 如古代朝廷、河官、近代知名人士、现当代中央领导人或水利部领导曾经批阅或亲笔签署的有关淮河的奏折、文件、题词、来往文电等,现当代公开或内部颁发的重要文件,如 1954 年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1991 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等。 ,如书画、古近现代石刻、雕塑等。 (二)民族、民俗文物标本。 、装饰、食具等。 、风俗的典型工艺实物,如陶泥埙、人猴、甩尾鲢鱼、歪嘴斑鸠、草帽老虎、双戏狮子、太公钓鱼、四不像、朝泥鳖、青蛙、奔兔等彩色泥塑、泥泥狗、泥叫吹等。 ,如朱仙镇木版年画、凤阳书画,灵璧钟馗、阜阳剪纸、民间印染、编织、布雕、布艺等。 (三)自然标本。 如金属矿物、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等标本。 ,如淮源石、涂山石、灵壁石等。 (四)淮河历史文物 、人类化石。 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等。 如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双墩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淮阳平粮台古城址等文化 系列的代表物。 如铜器、瓷器、陶器、三彩器、书法、古建筑构件、雕刻、工艺品、兵器等。 (五)淮滨历史文物 、动物化石,如水牛头角骨化石、兽蹄骨化石等。 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等。 如沙冢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淮河岸畔战国古井遗址等文化系列的代表文物。 如铜器、瓷器、陶器、三彩器、书法、 古建筑构件、雕刻、工艺品、枪械等。 、桅杆、锚、古印章、古钱币、古地图、期思古城可移动文物、蒋氏族谱以及能够见证淮滨历史的其它器物。 、发展的其他文件、其它器物。 四、征集方法和原则。 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有关部门的淮河文 物属于国有资产,采用无偿征调的方法。 各单位应加强政策 法规教育、大局意识教育,做好征集动员工作。 各单位在上交或移交文物时,要分别填写淮河博物馆藏品收集记录表(一件一表)和汇总表;淮河博物馆收到文物后,进行交接验收,并出具接收文物清单;文物陈列展出,标明征缴单位名称。 文物征集工作组定期通报文物征调情况。 捐赠文物要坚持自愿的原则。 淮河博物馆接受捐赠后,要向捐赠人出具收据,收据中标明捐赠物品名称、年代、质地等。 根据捐赠物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 彰奖励。 捐赠数量大、价值高的,可举行捐赠仪式。 展出的文物标明捐赠人姓名。 捐赠的奖励金额依据赠物的价值适度确定。 鼓励社会各界支持淮河博物馆建设,对无偿捐献所藏文物的同志,县委、县政府将授予名誉称号,博物馆将勒石立碑,使捐献人的姓名和义举永垂后世。 国家公安、司法、检查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海关等部门在查处案件中收缴、罚没的有关淮河文物,通过有关手续进行征集并做好移交工作。 移交的文物要造册登记,向移交单位、部门出具收据,收据中标明移交物品名称、年代、质地等,移交清册双方各执一份。 通过协商办法,与其他博物馆或收藏者交换有关淮河方面的文物,互通有无,以调剂藏品品种结构。 交换文物需办理报批手续,造册登记。 通过文物管理部门的渠道,采取交流、协调的办法,解决一些必须的历史文物原件或是复制件。 民间收藏者不愿出售和捐赠的文物、标本,博物馆展出又十分需要,可通过协商,在自愿的基础上,采用借展和适当支付一定费用的方法。 借展文物属暂存形式,所有权不变。 确有重大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收藏人既不愿捐献又不愿被征购的,可通过协议形式,在不变更所有权的原则下,为持有者 设立展示专柜。 收购私人和非管辖系统单位(文物商店、拍卖市场、旧货市场)出售的文物标本,是征集藏品的一个重要途径。 淮河博物馆收购文物,必须根据淮河博物馆藏品征集范围和陈列需要;收购应贯彻公平、合理和合法的原则,按照文物价值和博物馆藏品等级条件确定价格;实行分级负责,集中管理,严格履行报批手续,按要求填报文物采购申报单,经批准后方能收购。 对确需征集布展,并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收藏人不愿无偿捐献的,根据该文物的实际情况,参照市场因素,由政府给予适当的货币补偿,通 过收购形式入库。 ,重要历史人物,重大水利工程要认真征集好有关的历史文字资料、形式、形制、形状等图片资料,为今后复制,塑制时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场景,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光电技术手段,参照历史记载再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