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要点全文打印版内容摘要:

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 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 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 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 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 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 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 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政企分 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 的重要保证。 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 国统一战线。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 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 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 更大贡献。 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 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 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三 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 发展。 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 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 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 8 成果。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 标阔步前进。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 改革。 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