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可,也得到了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见表 )。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6 页 共 21 页 表 2020 年娄底市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基本效率指标 (单位 :%) 指标 指标值 资金成本 /毛收入 利润 /毛收入 每个人员负责的贷款余额 2500 工资 /毛收入 每个人员负责的用户数 15 风险贷款比率 25 操作成本 /毛收入 平均资金周转次数 资料来源 :我国娄底市农村信用社内部资 料数据 2020 年, 娄底市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农户发放款项表明,种植业占总体贷款总数的62%,但是平均到每户身上只有 8100 元,其次在农村小额贷款中,种植业和住房贷款占了农村小额贷款的绝大部分。 因此,从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结构而言,我国贷款主要倾向于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贷款(见表 )。 表 2020 年娄底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发放各种项目表 项目 户数 金额 (万元) 种植业 5552 2832 养殖 业 1458 62 农副产品加工业 512 128 农副产品贩运 427 118 农业生产资 料经销贷款 61 15 住房贷款 1417 1417 合计 5552 4501 资料来源 :我国娄底市农村信用社内部资料数据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7 页 共 21 页 3 我国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 政府干预 小额贷款是以政府、农村信用社及农户三者缺一不可的系统性工程。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在我国也是弱势产业,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并没有对农信社小额 贷款 的发展给予相应的帮助和优惠政策。 在政府的干预下,农村信用社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责任,小额贷款业务作为支农惠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贷款利率以及贷款期限等方面却没有得到相 应的优惠政策。 从贷款期限上来看,为满足农民需求,在信用社自有资金不充足情况下,不得不向中央银行贷款,而为了能够及时还款,农村信用社也只能要求贷款者当年放款当年还,从时间上看无法同农民的生产周期相匹配,这也导致了部分农户不愿意在农村信用社贷款。 作为正规金融的小额 贷款 机构,商业运作存在体制性的矛盾,政府和农业政策的责任,权利和利益模糊,经营成本高,贷款回收率低。 大多数小额 贷款 机构都没有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 9]。 在中国,小额 贷款 的发展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实施的政策目标。 农信社承担着农业政策性资金投入资本成本的任务。 一方面,运营成本和潜在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实行低利率,以实现小额 贷款 金融自力更生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农信社自己承担着风险,自负盈亏的风险。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出于政府的阻碍,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也举步维艰。 只靠农村信用社自己发展是相当难的一件事情 [ 10]。 贷款期限较短 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 贷款 人员存在着传统的思想,他们认为农业贷款的约期就应该是“春放秋收冬不贷”。 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农户不但对中长期生产的项目不敢再投入,还大大抑制了农民贷款的积极性。 目前农村小额 贷款 期限最长一般不超过一年,贷款 时间期限不合理。 从 我国 农业生产情况来看, 我国 地处东北地区,粮食作物为一年轮作,农民从借款到经营、收割、销售,再到最终获得收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而贷款期限设为十个月, 农民还未收到销售农作物款项,无力偿还贷款,因此可能造成延期还款。 这就使得小额 贷款 没有实现扶贫作用,反而造成了农民的负担,更是加大了 贷款 资金使用的风险 [ 11]。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8 页 共 21 页 展期比重过大 农村信用社挑起了小额贷款业务的重任,政府的不支持导致了大量无信用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从而使农村信用社贷款沉淀。 有些农信社向贷款者发放的小额贷款过多、过滥,贷款利率 较高,这便导致了农信社背上了沉重的贷款包袱。 农村信用社承担了小额贷款的大部分责任,然而由于展望比重过大,存在了更多问题。 农村信用社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为了方便管理,不管是农户小额贷款还是其他贷款,都按上浮 40%的利率执行,这种不合理的规定,严重影响了农户借款的积极性及自身利益。 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 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者管理技能不足,公司运营缺 乏有效的贷款风险防范体系,导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存在极大风险。 首先,农民小额 贷款 业务的目标客户是农户,农户缺乏金融知识,对贷款业务的认识有限。 其次,所贷款 项主要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而种植业和养殖业受天气以及市场影响很大,存在极大不确定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农产品销售受阻等现象,将直接造成巨大损失,没有办法按期还款,这便导致了农业自然及市场风险直接转化为了贷款风险。 贷前调查形式化。 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评定信用等级等工作量大、工作程 序繁琐、要求时间相对集中,在此过程中, 贷款 员就需要向村、组委员寻求帮助。 但部分村干部常夹杂着个人情绪,这就引起了评级标准和信用不统一带来的误差。 贷款审查有漏洞。 目前,大部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凭证发放、随用 , 随贷、额度控制、周转使用”的方法,贷款发放的额度大多由柜台人员办理,办理时严格坚持“两证”、“三见面”的原则,但柜台工作人员对申请人使用贷款的真实性不进行严格的审查,造成部分农民贷款后转借他人,形成顶名贷款的现象。 使得所贷金额无法用于借款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贷款无法按时归还等风险。 贷后检查机制不完善。 贷后检查是贷款“三查”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重发行,轻管理”的经营理念,一直给很多 贷款 人员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 记。 一方面,农村小额 贷款 对象广泛,用量小,分布零散, 工作量大,信用社 贷款 人员力量薄 弱,这都削弱了对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监管能力。 另一方面,贷款后的管理不到位也导致农户小额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9 页 共 21 页 信用贷款风险的出现。 贷款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形成了道德风险。 部分农村信用社缺乏专业人才,因此部分工作人员利用信用不足,审查不严,不规范操作的漏洞搞人情贷款,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10 页 共 21 页 4 我国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问题的原因 外部原因 外部的原因常常不受农村信用社的控制,包括监管上的原因、竞争方面的原因、客户特征、自然灾害以及宏观经济风险等原因。 由于对象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特征有着明 显的差异。 小额 贷款 客户往往居住分散,并且没有完善的信用记录,导致了机构与客户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 这就造成了较高的交易成本和损失风险。 小额贷款更多地投向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相比,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 客户经营同质化比较严重,比如遇到干旱的自然灾害,就可能造成所有农户的损失,从而出现大面积的坏账 [ 12]。 我国 农村信用社大量的资金外流,导致资金供求紧张,这大大的增加了农民负担并且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多笔小额资金的流出流入、农村信用社的地域上的分散、快速增长的业务对系统的压力、缺乏的小额 贷款信息系统等问题,都是 我国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问题的原因。 农村信用社是三农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法律体制并不完善 21 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法制化的国家,我们需要跟进时代步伐,加强法制化建设。 对于加强农村经济金融建设的立法工作,应该尽快出台相关保护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律法规。 例如针对农村信用社的实际状况,出台的《合作金融法》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大司法、执法力度,加大了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提高了欠贷者的违约成本,进而为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信 用环境 [ 13]。 农村金融环境不健全 由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 偏低,农民对小额信贷的具体业务、贷款要求、偿还水平等认识不清。 此外,对于农民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诸如跟风借款等错误的做法,农信社的信贷人员既要耐心的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如利用电视、报刊等,让农民了解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初衷以及各种利害关系,只有他们积极配合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11 页 共 21 页 . 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有机构原因、经营性原因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原因。 内部原因中,经营性原因被认为是最特殊的 原因。 经营性问题是农村信用社在日常经营中面临的信用问题、担保问题以及自身的低效率问题等。 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信用监督的困难。 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漏洞。 对于每年 贷款 检查的工作,有些农村信用社为了方便了事,只是大体的了解,并没有认真负责的对每位农户进行信用调查,这样为违规贷款及逾期贷款等问题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 14]。 人们对农村小额 贷款 的本质认识还不够。 小额贷款并不是短期内就能看到成果的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