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学年论文范文内容摘要:

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开征了环境税。 美国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就开征了SO2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丹麦、芬兰、荷兰、挪威、美国和瑞典等国为了控制 CO2的排放,相继开征了碳素税。 1991 年瑞典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环境税收调整法案 , 其中规定对每吨二氧化硫排放征税 3050 美元 , 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征税 120 美元 , 对其他破坏环境的行为也规定 了征税标准。 德国、新加坡、美国、俄罗斯、日本和瑞典等国都开征了水污染税 ;美国、德国、日本和荷兰等国开征了噪音税;美国和比利时等国开征了固体废 弃 物税;荷兰、芬兰和英国开征了垃圾税等等。 另外 , OECD 成员国 都对含铅汽油和无铅汽油在税收上区别对待 , 规定无铅汽油适用低税率。 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生态税收的实践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2020 会计学专业 学年论文 5 (一) 生态税收种类 多样化 发达国家的环境税多以能源、有害物和有关行为为征税对象,且税种呈多样化。 例如瑞典是实施环境税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瑞典政府设置的环境税有燃料税、水污染税、汽车排气税、土壤保护税、噪 音税、固体废物税、垃圾税等十几种之多 ,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因此开征新的生态税种要呈多样化,并逐步循环开征。 (二)生态税收手段和其他手段相结合 税收手段应与其他手段相互协调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1.生态税收与法律手段结合 美国环保工作的显著成效就是在使用税收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注重对环保税收立法,用法律对税收实施监督和保护作用。 2.生态税收与政府调控手段结合 日本税收最初是为了筹措道路交通服务和管理的必要资金,但现在建立了世界上最庞杂的运输税收体系,这都是与政府的调控相互配合起 到的作用。 3.生态税收与其他经济手段结合 丹麦在开征生态税收时,对那些为保护环境而建设的项目、购进的设备和回收利用废旧物等都给予经济奖励和补贴。 (三)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纳税意识 薄弱 公民自觉环保和纳税意识是基础,完善的环保立法和有效的税收征管是保障。 德国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环保和纳税意识,并制定严格执行环保法,由政府到公民人人参与环保事业,公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环境污染也就大大减少了,相对的为环保而纳的税也就逐渐减少了。 相比之下,仅我国的排污收费,其漏交率就在 30%以上。 因此 我国的公民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环保意识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四)注重税率差别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 为了提供正确的市场价格信号,更好的引导人们的行为,完善国家的奖励机制,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税率差别和税收减免的调节作用 ,因此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比如 丹麦的能源税实施不同时期的税率差别,能源税分为三个阶段实施,每个阶段税率相同。 美国环境税体制尤其重视税收优惠减免,采取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鼓励使用清洁燃料和减少污染,如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设备,设备投资额的 10%可获得税收减免,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每千瓦 可获2020 会计学专业 学年论文 6 得 美分的税收抵免等。 (五)完善环保立法,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投资力度 美国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将主要由政府重视的环保工作变成全民参与、人人重视的环保事业。 并且通过完善的环保立法,使税收等经济政策均能严格依法执行,大大减少了偷逃税款的现象。 另外荷兰对环保事业的投资力度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对燃料税的征收是政府每年根据环境部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所需资金数额来确定征收率的。 三 、我国开征生态税收的构想 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 ,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 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税收制度。 现代的生态税制改革并不 是对现有税制的修修补补,而是以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为着眼点的税收制度的全面调整。 要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 ,要使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循环发展,就要保护生态环境,设立专门的生态税种,调整完善现行税种,并对其立法,相应还要 提高 政府的宏观调控 能力 和公民的自觉意识。 (一)调整完善现行相关税种 1.完善现行 相关 税制 完善有关环境保护和税收调节措施,优 化生态体系。 完善现行的消费税、增值税、资源税和 所得税等税种,使税收制度更加具有生态功能。 在现行增值税制度中 , 应增 加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尘、除尘及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施允许抵 扣增值 税进项额的规定。 在保持资源税、消费税和所得税原有的生态功能上,合理制定计税依据和税率,使征收更加合理。 另外应更多地将环保的目标体现在车船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税制的设计上 , 充分发挥这些辅助性税种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调整现行相关税种 ( 1)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 资源税的调整是要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 应将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