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中考总复习教案内容摘要:
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 \39。 上一世纪 \39。 应放在 \39。 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39。 前)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 \39。 被列强 \39。 应放在 \39。 任意 \39。 前) ③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 \39。 陆续 \39。 应修饰 \39。 有 \39。 ) ④国有 15 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 \39。 与白人 \39。 应修饰 \39。 平等 \39。 )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 \39。 广泛 \39。 应修饰 \39。 交换 \39。 ) ( 3) 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 \39。 他 \39。 应移到 \39。 如果 \39。 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 \39。 即使 \39。 应移到 \39。 文字 \39。 前。 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 2.搭配不当 ( 1) 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 \39。 棉花 \39。 而不是 \39。 生产 \39。 )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 ( \39。 中国人民的解放 \39。 没有 \39。 起变化 \39。 , \39。 起变化 \39。 的是 \39。 民族关系 \39。 正确 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 \39。 在 \39。 为 \39。 使 \39。 ) ( 2)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他在运动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 (“退出„„生涯”动宾搭配不当 ) 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 \39。 养活 \39。 的只能是人,不能是 \39。 生活 \39。 ) ( 3)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教师肩负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重任。 (“队伍”应改为“人才”) ②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连滚带爬”不能修饰“脚步声”, ) ( 4)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 深入。 ( \39。 做好 \39。 是一面性的, \39。 是否深入 \39。 是两面性的。 ) ②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 \39。 白眼 \39。 和 \39。 青睐 \39。 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 \39。 温暖 \39。 只适用于一面。 ) ( 5) 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 \39。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39。 等于说 \39。 谁都想象不出\39。 ,推测原意就是 \39。 谁也想象得出 \39。 )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 \39。 不完全否认 \39。 等于 \39。 部分承认 \39。 ,基本上还是承认。 因此这句话说 \39。 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 \39。 ,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 改法有两种 \39。 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39。 或 \39。 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39。 )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39。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 \39。 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 \39。 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 \39。 的意思。 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 1)缺主语 例如:①通过努力的学习,使她的成绩得到很快的提高。 (应删去“通过”或“使”。 ) ②对于不文明守纪的同学,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去掉“对于”或删掉“受到”。 ) 10 ( 2)缺谓语 例如:①佛山市民都在努力为建设一个文明卫生城市。 (结尾应加上“而奋斗”) ②完成了任务之后,大家到餐厅夜宵。 (应是“吃夜宵”) ( 3) 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 \39。 抓紧 \39。 什么。 \39。 时间 \39。 一词不能省。 )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句子应是 \39。 走上„„的道路 \39。 ) ( 4) 累赘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 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 \39。 工作 \39。 应删去。 )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 \39。 虑 \39。 就是想,应删去 \39。 的想法 \39。 ) 4. 结构混乱 造成结构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1)两种同义格式杂糅 如:①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同义,用一个即可。 ) ②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秸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要么用 “主要成分是„„等”,要么用“是由„„等配制而成的”,不能将二者糅在一起。 ) ③从 1987 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进入了一个 更新的阶段。 (把“从„„开始”和“以 „„为起点”糅在一起了,改“从”为“以”。 ) (2)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 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或分号,如果误用连接并列成分的顿号,就造成分句糅合的毛病。 例 如: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小张„„兼任报幕”和“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词径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 ) 5. 表意不明 (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 \39。 这种主张 \39。 指代不明) (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 ( \39。 几个 \39。 修饰 \39。 营 \39。 还是 \39。 干部 \39。 )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 \39。 逐日 \39。 改为 \39。 都有 \39。 )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 144 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 144 华里,那么 144 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 \39。 完毕 \39。 ,该说 \39。 现全渠已勘测了 144 华里 \39。 )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 \39。 介绍 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39。 ,也可以解释为 \39。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39。 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 \39。 一种 \39。 提到头上。 ) 6. 不合逻辑 这里的 \39。 不合逻辑 \39。 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 \39。 这句话形式上跟\39。 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 \39。 是一样的,但 \39。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39。 加起来等于 \39。 生物 \39。 ,而 \39。 态度 \39。 和 \39。 方法 \39。 加起来不等于 \39。 学习 \39。 ,所以这句话就是 \39。 不合逻辑 \39。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 \39。 幸免 \39。 ,自然是没 有死,怎么能说是 \39。 死难者中的一个 \39。 呢。 应改为 \39。 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39。 )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 \39。 无比 \39。 ,如何还能 \39。 增强 \39。 应删去 \39。 无比 \39。 ) ( 2)范围不清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 \39。 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39。 ) 11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 \39。 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 (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 \39。 思想依然如故 \39。 ,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 \39。 结果 \39。 呢。 )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为什么来自 \39。 北方 \39。 思想就旧。 且 \39。 北方 \39。 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 (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 \39。 我和报纸的接触 \39。 )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 总是以后者为主体, 应是 \39。 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39。 ) 四、中考实例 例一: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020 年中考题) A.由于“非典”的影响,今年来我市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一倍以上。 B.知识是一切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富。 C.他的写作水平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空气清新了许多。 解析:D。 A选项“降低”不能用“一倍”;B 、 C 语序不当。 例二: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020 年中考题) A.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 B.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 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C.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 D.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 解析: C。 A 句子成分残缺; B 一面与两面不对应; D 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三: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020 年课改区中考题) A.只要我们领会了书中的精华,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B.如何防止驻伊美军免遭汽车炸弹的袭击,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C. “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道出了我们海峡两岸人民共同 的心声。 D.救援物资迟迟未到,他们很难克服粮食紧张,淡水缺乏。 解析: C。 A 关联词搭配不当; B 否定不当; D“克服”什么,缺宾语中心语。 五、模拟训练 第 2930 课时 语言运用 一、 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但不改变句子本身的基本意思。 缩句,有助于我们抓住长句的主要内容,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缩句的基本方法如下: (一) 要理清主干和枝干。 12 句子的主要成分好比大树的主干,表示 “谁 ”或 “什么 ”“做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 句子里缺 少主要成分,就不能成为完整的句子了。 修饰成分好比大树的枝叶,表示修饰、限制、补充的意思。 句子里缺少必要的修饰成分,句子就显得不形象、不生动了。 例如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 美丽 的大公园 ”一句的主干是 “颐和园是公园 ”,其他部分就是枝叶。 (二) 要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 来源: 缩句时,要找准主干和枝干,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例如 “大雕塑家罗丹塑造了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 ”中的 “罗丹 ”“塑造 ”“像 ”都是中心词,也就是主干,将这些留下来,去掉枝干,就成了一个短 句,即 “罗丹塑造像 ”。 如果去掉了句子中的主干,句子就会变得意思模糊不清,甚至改变了原意。 例如: “班主任和几位小朋友一起在 运动场中愉快地踢球 ”,如果缩成 “小朋友踢球 ”就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了。 (三) 保持原句句式。 例如把 “我们中队的少先队员争先恐后地搬砖 ”缩写成 “少先队员搬砖了吗。 ”就明显地改变了原句的句式,这是不符合缩句的要求的。 又如将 “老麻雀不能丢下自己的 孩子 一个人走开 ”缩写成 “老麻雀能走 ”就不对了。 应保留“不能 ”,将句子缩写成 “老麻雀不能走 ”。 二、 仿句 所谓仿句题,也叫句式 运用题。 它用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修辞知识、语法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这种题型,一般是命题者提供一定的语境,要求考生参照规定的句式模仿写作。 其实质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句子。 这里结合近年来的中考题谈谈仿句题的题型特点与解答方法。 (一)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积累与运用。 1.比喻。 ① 明喻 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造句:生命像。 (生命像大海,海在呼啸,那响雷 般的怒吼是大海对搏击风云的战斗生活的渴望 )(江苏镇江市 ) ② 暗喻 例句: A 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 是两颗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 C 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仿句:。 (D 是一把竖琴,是快乐; 0 是、一轮大阳,是朝气; S 是一条曲线;是优美 )(江苏常州市 ) 2.拟人。 例句: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以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依照画线句再写一个句子。 (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 )(天津市 ) 3.排比。 例 ① :成功要用理 想去引路,要用创造去开拓,要用汗、水去浇灌。 仿句: ,。 (友谊要用真诚去播种,要用理解去呵护,要用热情去浇灌 )(四川德阳市 ) 例 ② :人们都爱秋天,爱他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 (人们都爱莲花,爱她的亭亭玉立,爱她。人教版语文中考总复习教案
相关推荐
既深且远。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 起来感人至深。 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四、精彩语句 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
家的孩子,不摆那份谱。 喜欢如皋的肚肺汤、猪头肉,对鱼十分精道,会摸鱼、善食鱼是儿时的习惯,至今未改,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现捕鱼的场景,都是他的生活积淀。 曹文轩每到一处,他都坦诚地叫孩子们记下他的电话号码、邮编、通信地址,鼓励孩子们奋发读书,只要你能考上北京大学,入学报到的这一天,曹老师一定在大门口迎接你,说话算数。 我所结识的曹文轩,就是这样的贫民化,对孩子们充满了爱心,而对文学的执著追求
市通州区 )人。 1949 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 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 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1954 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6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 文意
;又讲老师以“我”的画为例,耐心细致地教育大家,要 ;最后讲父亲和老师的 ,使“我”。 6. 读课文,回答问题。 ( 1)老师在 “ 审视 ” 之后为什么神情变得严肃了呢 ? ( 2)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样的联系。 (或起到了什么作用。 ) 7. 搜集杨桃或蜡制、塑料制的模型及图片等有关资料。 8.质疑。 (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导语
满 ( )。 语文园地四 博 ( ) 群 ( ) 孜孜 ( ) ( ) 学 ( ) 问 学而 ( ) 坚持 ( ) ( ) 精于 ( ) 专心 ( ) 聚 ( ) 会 ( ) ( ) 寝 ( ) 食 ( ) 尽全力 ( ) 而不 ( ) 脚 ( ) 实地 语文园地五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 ( ) ,游子 ( )。 ( ) 密密缝, ( ) 迟迟归。 谁言 ( ) ,报得
5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卫国学校 2020— 2020第二学期 小学 三 年级 语文 期中考试试题( A 卷 ) 满分( 100 分) 时间 90 分 班级 _____ 姓名 _____ 成绩 _____ 一 .看拼音,写词语。 (6 分 ) y224。 n zi mǐn ji233。 fēn fāng c239。 ng r239。 ng b p238。 shē chǐ chǔ c225。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