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内容摘要:
]”。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 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学生练习 当堂检测 教师导练 课题 桂林山水 课时 安排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基本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目标 目标导学 展示学习 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 能正确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目标 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全文。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出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小黑板,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 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 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 中理解。 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 学生自读自悟,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师生引 导释疑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 2)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 83 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 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 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 学生当堂检测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 指导分号的书写。 当堂检测,检查 学生掌握情况 教师导练 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时 安排 1 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基本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一、 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 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导入新课 课内与课外相联系,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展示学习目标 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明确目标 目标导学 出示自学要求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读一读生字表中的 13 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画出课文 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 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自悟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互查互教 三、初读课文 自由朗。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相关推荐
老师的带领下品读重点词句 学生当堂检测 七: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 “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 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学生练习 当堂检测,了解学生掌握只是情况 教师导练 课题 23 古诗词三首 课时 安排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蚂蚁搬家蛇过道 明日必有大雨到 种瓜点豆 本单元我还积累的谚语还有: 六、选词填空。 ( 6 分) 居然 果然 仍然 这本书他看了很多遍,( )不明白里面讲的内容。 妈妈说今天可能有雨,到了中午( )下起雨来。 令人难以以相信的是这只凶猛的老虎( )会怕小蚂蚁。 吃 钻 咬 森林里的 害虫成群地向树木进攻,( )树叶,( )树根,( )树心。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
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 (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 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 教学难点。 )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 (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 风能掀下它
ɡ225。 o zhǐ m227。 i huā diē dǎo kāi p236。 jc249。 b249。 ān ( ) ( ) ( ) ( )( ) ( ) h225。 o b249。 xiānɡ r224。 nɡ y237。 r236。 sān cān cōnɡ r239。 nɡ b p238。 ( ) ( ) ( )( ) y225。 nɡ ch225。 nɡ 227。 r q249。
抱( ) 脉( ) 帝( ) 义( ) 扩( ) 崭( ) 胞( ) 泳( ) 啼( ) 叉( ) 伯( ) 振( ) 范( ) 凡( ) 嚷( ) 妇( ) 泊( ) 震( ) 茫( ) 几( ) 壤( ) 归( ) 第 页 共 23 页 8 征( ) 篇( ) 存( ) 番( ) 帘( ) 贝( ) 惩( ) 遍( ) 荐( ) 翻( ) 穷( ) 页( ) 册( ) 司( ) 躁( )
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 2)用“ 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 揭题,学生自悟: (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 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 2)默读 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