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民间文学教案doc-课程名称民间文学概论内容摘要:

劳动故事 (三) 家庭故事 (四) 机智人物故事 二、生活故事的特 征 (一) 强烈的现实性 (二) 鲜明的阶级倾向性 (三)轻松愉快的讲述风格 思考题 民间故事与传说的区别在哪里。 民间寓言与神奇故事有何区别。 机智人物故事和笑话有哪些共同之处。 第 十 章 民间歌谣 第一节 民间歌谣的含义 民间歌谣是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作品,是民众的口头创作反映民众生活、表现民众思想 8 感情和愿望的诗歌形式。 民间歌谣,顾名思义包括“民歌”和“民谣”两个部分。 《诗经魏风园有桃》中,有“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的记载, 说明歌与谣是在那时 是 分 离 的。 《毛诗故训传》中解释为:“曲合 乐曰歌,徒歌曰谣。 ”《韩诗章句》中也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 ”看来古人认为“合乐与否”“有无章曲”是歌与谣的主要区别:有词有曲,可唱可合,配乐曲歌唱的叫民歌;没有固定曲调、以较自由的方式吟诵,但仍带有很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的叫民谣。 当然这种区别不是严格的。 清杜文澜在他编辑的《 古谣谚》中说:“谣与歌相对,则有徒歌合乐之分,而歌字究系总名;凡单言之,则徒歌变为歌,故谣可联歌以言之,亦可借歌以称之。 ”也就是说,谣也可称为歌,所以有时提到的民歌,也包含了民谣在内,成为歌谣的总称。 第二节 民间歌谣的分类 和内容 我们从民歌的内容出发,结合它的功能性和特定对象把民间歌谣分为六大类: 一、劳动歌 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歌谣,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谐和,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的功能。 最有代表性的,是应和着劳动节奏喊出来的各种劳动号子:打夯号子、采石号子、伐木号子、搬运号子„„等等。 在唱法上,号子的节奏特别明显,有的甚至没有唱词,只是由感叹词组成,在劳动动作紧张、体力负荷重的情况下节奏感特别强,能有效的发挥指挥劳动、协调动作的功能。 除了号子以外,反映劳动生活,也是劳动歌另一主要内 容。 这一类歌通常不是为了协调动作,而是为消减因单调的重复动作所引起的疲劳困乏,所以这一类劳动歌内容就十分宽泛。 有的描述劳动情景,有的诉说劳动中的感受,有的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唱一些有风俗特征或表达爱情的内容,或讲述一些历史传说故事。 也有的是传授生产经验的或代职业行话的。 二、时政歌 时政歌是民歌中政治色彩最浓的一类。 它是广大人民群众有感于切身的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 劳动人民对于历史事件、风云人物,政治形态从来都有自己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时政歌就是表现他们政治态度的工具。 时至今日,时政歌依然以它鲜明的是非观 和情感倾向,对社会起着一种特殊的舆论监督作用。 由于时政歌事实上是普通民众政治态度的代言人,所以时政歌总是随着一个时代的变迁、社会风气的变化而即时产生,及时迅猛、时代感很强。 它以人民特有的智慧、辛辣的语言,直率的表达方式和真实的生活写照,表达了人民对时事的准确评价,通过时政歌可以最真切的了解到民情、考察当政者的得失,促进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三、生活歌 广义的生活歌 包括前面已介绍的劳动、时政和后面将要介绍的情歌、儿歌、仪式歌。 这里所说的生活歌,只取它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反映人民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状况以及他们人生态度、人生经验的歌。 生活歌以中华人民共各国成立为大体界限可以分为新生活歌和旧生活歌。 旧生活歌大多是各种“苦情歌”,如工匠苦情歌、农民苦情歌、妇女苦情歌等。 新生活歌一反传统生活歌悲苦的基调,明快高昂,充满了新生的喜悦和欢畅,其中歌颂新生活、赞美 9 家乡是其中常见的主题。 四、情歌 情歌是反映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歌。 它在民歌中数量最多、最为优美,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极高。 可以说是民歌的精华之所在。 这主要是因为它的部分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没有时代地区民族的局限性,也同民间长期流传以及人们的喜爱而对其反复加工有关。 五、仪式歌 仪式歌是伴随着民间的风俗、节令礼仪而吟唱的歌谣。 它产生并盛行于人类生产力发展极为低下的历史阶段。 那时,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不能理解,为了摆脱灾难,追求美好生活而常常祈祷神灵,这样仪式歌便产生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些仪式已渐渐消失了,但仪式歌却仍然存在。 有些仪式歌则演变为民间歌谣或儿歌,但已失去原有意义。 更多的仪式歌还是保留了下来,多为祝颂和纪念 性的,原有的宗教意味已很淡薄。 仪式歌大体可以分三类: 诀术歌、节令歌、 礼俗歌。 六、儿歌 它是在儿童中广泛流传、广泛传唱的一种口头短歌。 又叫童谣。 它是儿童自己在游戏娱乐场合随口编唱的,更多的是劳动人民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和情趣爱好而创作的专供儿童吟唱的歌谣。 儿歌是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工具。 主要有游戏歌、教诲歌。 第三节 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 一、真挚的内在情感 民歌长于抒发情感,这是其自身的一种优势,也是区别于民间文学其他体裁的显著标志。 民歌是广大民从抒发情感的一 种最直接、最实用的方式。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民歌忠实表达人民的生活、情绪、心态、愿望,是发自他们心底的呼声。 它是我们了解民族心态,洞悉社会历史、体察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 正由于民歌中这种情感的真,所以历代统治者才想到通过民歌来考察民情,相爱的男女青年才会那么热衷于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真情。 所以民歌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它敢抒真情、敢讲真话,不伪饰、不造作、不矫情,这是民歌的宝贵传统,也是一切诗歌的创作原则。 二、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 民歌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是相当丰富的。 其中最普 遍的是比和兴。 比、兴是我国民歌传统的表现手法之一。 早在两千多年的《诗经》“国风”中就已经被普遍运用了。 实际上比兴是民歌作者的天才创造。 民歌所要抒发的情感是一种内在的东西,而内在的东西往往不容易让人感知,要想把这种东西外化,就要借助有形的媒介。 那么民歌就将难以诉说的内在情感,诉之于具体生动的形象,形成许多清新美好的意境,从而调动听者各自的生活体验,产生无穷的联想。 引起强烈的共鸣。 除了比兴之外,还有谐音、双关、拟人、对偶、迭音等手法。 三、简洁纯朴的语言形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