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网络知识要点内容摘要:

MPEG 标准是利用狭窄的频带实现高质量的图像画面和高保真声音传送 插卡与芯片技术 具有 MMX 多媒体扩充技术 Multiple Media eXpand 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 (没有考核过) (1)具有声音文件格式 ,格式叫 MIDI,音乐乐器数字接口,把音乐用数字保存 Music Instrucment Digital Interface (2)具有视频文件格式。 (3)有把硬件虚拟化的应用编程接口。 (4)有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的功能。 (5)具有声像同步操作功能。 具有实时的多任务调度 多碟体数据管理技术 ( 了解性内容 ) (l)多媒体数据的查询与检索。 (2)多媒体数据的存储。 (3)多媒体的显示和播放。 (4)集成多媒体编辑与处理。 考点 : 超文 本与超媒体 HyperText // HyperMedia 超文本概念 传统文本是 线性 、有序的 ,而超文本是非线性 、无序的 ;当信息不限于文本时,称为超媒体。 但是一般的把超媒体也叫做为超文本。 (统一概念) (参考本书第五章内容) 超媒体组成 由 结 点 node 和表示 结 点之间联系的 链 link 组成的有向图 (网络 ),结 点是表达信息的 基本单位 , 结 点可以是程序.也可以是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 链是建立节点之间信息联系的 指针 ,它定义了超媒体的结构 超媒体系统的组成 ( 3 点概念) (参考书后习题 ) (l)编辑器 :可以帮助用户建立、修改信息、网络中的 结 点和链。 (2)导航工具 :超媒体提供基于条件的查询方式和交互式沿链走向的查询方式。 (3)超媒体语言 :能以一种程序设计的方法描述超媒体网络的构造、 结 点和其他各种程序。 多媒体的应用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存在多媒体的概念。 (书后的习题实际上是历届的考题) 第二章 网络基本概念 网络 Network,是 C+C+C+C 的组合 Computer 计算机技术 Communication 通信技术 Chip 芯片 Control 控制(软件) 网络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 基础概念 ) 考点 :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 (如考核,就是标题概念) 第一阶段: 20世纪 50年代 ,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开始结合 ,做好了 技术准备。 第二阶段: 20世纪 60年代 , 标志是美国的 ARPA 与分组交换技术。 ARPA 是里程碑,为 Inter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RPA 阿帕网 里程碑 milestone,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 网 络; 是 Inter 的 雏形 或先驱(针对 NSF 和 ANS ) ;后来 分解发展 为 军方的非保密通信网 MIL , ARPA , 继续 发展成 为 Inter 因特网,即国际互联网 ); 是一个虚拟分组交换网 ;提出两个很重要的内容 TCP/IP 协议和 DNS 域名系统 Military 军事 第三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 ,标准形成阶段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制定 OSI/RM 模型 ,即 开放系统互连 /参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Reference Model 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lectrics Engineer,制定了局域网标准 IEEE802 IETF:因特网工程任务组 Inter Engineer Task Force 主要针对 网络管理 标准的制定 联合国:制定了一个标准 EDIFACT, 针对电子商务中的电子数据交换 ,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Transport 第四阶段: 20世纪 90年代开始 , Inter 的广泛应用,高速网络技术、网络计算与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宽带网络 的建设 :相对于传统网络,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吞吐量,分为 宽带骨干网 BackBone 和宽带接入网 AN Access Network,主要的技术就是这两大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考点 :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完整的定义(理解): 利用通信线路( 传输介质,通信子网 )将地理上分散的( 异地 )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 自治 )互连,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协议( protocol,不是操作系统 )的管理下,实现 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的系统集成叫网络。 资源共享是网络的本质。 资源共享观点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 “以能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 (1)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 目的 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2)互联计算机是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 “自治计算机 ”。 Autonomous Computer (3)连网计算机通信必须遵循 共同的网络协议。 考点 :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早期计算机网络结构 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因为网络完成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两大功能,这两个部分涉及不同的体系结构和不同的部门,所以将网络从逻辑上分解为两大子网 sub (1)资源子网 :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2)通信子网 :由 通信控制处理机 ccp、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被称为网络 结 点,早期 ARPA 中由 接口报文处理机IMP 承担。 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 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 现代网络形成的是以 路由器互联的大型、层次结构 的互联网络,一般为三层结构,即 校园网、地区主干网,国家高速主干网。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考点 : 网络分类方法 网络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相互交叉,但主体上是两大类: (1)根据网络使用的 传输技术 分类 :广播式网络 broadcast 与点 对点式 point to point 网络。 广播式网络中,所有连网 的 计算机 共享一 条 公共通信 信道。 所有的信息都依赖这条公共信道传递。 所对应的特点如下: 一个发送,其余只能接听,即信道是互斥使用 (是否接收数据需要根据发送信息的地址与 目标结点地址匹配来决定,如果匹配则接收数据,舍弃否则) 由于传输延迟效应,所以传输距离较短,范围较窄,一般作用于 局域网络 由于共享信道,存在 信道争用 现象,容易发生 冲突 collision 点 对 点 式网络中, 一线两点, 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 结点。 如果双方之间没有直接链路,那么就必须经过 第三方转接 ,其相应特点如下: 是非实时传递,如果中间结点较忙,则先暂存数据,待空闲后再发送,称之为 存储转发 由于各个结点的存储容量大小不一,所以数据的发送不采用一次性发送,而将数据分割成 若干小的数据块,保证每个块都能传递,这种数据块称之为 分组 Package 由于转发的存在,实现了从一个结点到另一个结点之间的路径有多条,在传递数据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传递路径,称之为 路由选择 点对点传递往往用于广域网络,范围较大,延迟较长。 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 是它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广播式传输存在着竞争和互斥关系 ,产生冲突 collision 的可能性非常大,传递方式是一个发送,其余的接听(存在一个机制: 地址广播,参照第三章和第五章 ) (2)根据网络的 覆盖范围与规模 分类 (主体) 覆盖的地理范围可以分为: 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每种类型的网络均可能采用以上两种技术 ,相互之间是交叉的。 考点 : 广域网、 局域网、城域网 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也称远程网 remote ,覆盖范围从几十到几千千米。 通信子网主要采用 分组交换技术。 广域网是一个网络 的概念, 广域网存在明显的子网特征。 广域网 侧重于通信子网。 ( Inter, 因特网是否是一个网络。 不是,是若干网络的集合,没有集中管理 ) 具备以下 特点 : (选择) (l)适应 大容量与 突发性 burst 通信的要求。 (网络 的 不稳定,可能造成 拥塞 现象 (填空) ) 广域网的目的主要是网络控制和数据传递。 (2)适应 综合业务服务 的要求。 ( 区别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 数字 网 , FDDI 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光线分布式 数据 接口)( 填空 ,涉及 中文名称 ) (3)开放的 设备 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 协议 Protocol,即网络通信规范 ,是通信双方必须事先遵循的标准。 (4)完善的 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 广域网 中 侧重通信子网,相应的通信子网 涉及以下概念: 网 络 、 帧中继 网络 FR Frame Relay,也叫 流水式的 技术,比 的速率 高一个数量级 10 SMDS、 BISDN 与 ATM 网 络。 网络:遵循 协议的网络都叫做 网,网络结构可能不一样,但是协议是统一的。 具有 分组交换技术,存储转发,路由选择;是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操作。 通信双方 在传输之前先建立一条链路,所有的数据沿着链路依次顺序传递(可以是专线也可以共享线路 ,类似于公交线路), 为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采用 了 差 错控制、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来保证传输安全,因此速率较慢,是 Kbps级别。 FR 帧中继,对 的升级,网络环境发生变化,传输介质从线缆转化为 光纤 ,速率显著提高,到达 Mbps,Gbps 级别,另外 通信质量大大提高 ,相关的控制体系可以取消或者转移到两端资源子网的终端上。 因此, 传输介质为光纤,取消控制技术,帧中继的协议仍然是 ,但 速率提高一个数量级 103,使得通信顺畅, 不间断 ,所以称之为 流水式的。 ATM 异步传输模式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是新一代的数据传输和分组交换,因为不再使用数据帧 frame 的数据组织方式,而是采用 信元结构 cell(填空考核) ,针对高带宽,高速率,侧重传输的 服务质量 QoS Quality of Service(填空考核) (参照第八章)( cell信元结构是 53个字节, 由 5个字节的信头加上 48个字节的信体组成,可以支持多媒体信息,速率最高可以达到 ), BISDN BoardBand 宽带的综合业务数字网采用的技术就是 ATM(还有一种叫窄带 NISDN NarrowBand)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广域网 WAN 扩大了信息社会中 资源共享的范围 ,局域网则是增强了信息社会中 资源共享的深度。 局域网的范畴较小,在几公里之内 ,一般采用广播式实时通信。 三种典型局域网 以太网 (Ether)、令牌总线 Token Bus、令牌环Token Ring 形成三足鼎 立。 覆盖范围较小的局域网使用 双绞线 ,远距离传输中使用 光纤 ,有移动 结 点的局域网中采用 无线 wireless 技术。 高速局域网设计方案一般采用 100Mbps Fast Ether 或 1Gbps Gigabit Ether(传统的局域网速率是 10Mbps)( 填空概念,有两个答案,即 100Mbps 或 1Gbps) 由于大规模的使用 双绞线 进行数据传递,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网络结构化布线 技术 在桌面系统中采用 10Mbps Ether,在高速主干网、数据仓库、桌面电视会议、 3D图形和高清晰度图像应用中,采用 100Mbps Fast Ether 快速以太网或 1Gbps Gigabit Ether 是首选技术。 引申: 1Gbps 和 10Gbps 的高速网络与传统的以太网 CSMA/CD之间的联系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目前不再提及,已经并入局域网,主要因为光纤的使用,使得时间延迟大大降低,距离不再是传输的障碍 设计的目标是要满足几十千米范围内的多个 局域网互连 的需求 ,针对企业、机关和公司。 早期城域网 产品 主要是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不是协议 )(选择考核 ) MAN 城域网三个特点 (考核概念,填空和选择 , 必须掌握) 传输介质采用 光纤 交换结点采用 基于 IP交换的高速路由交换机 或 ATM交换机 体系结构有三层: 核心交换层、业务汇聚层和接入层 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