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优秀说课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内容摘要:
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 5)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 6)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 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 7)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 8)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对事物 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释。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学生们进入中学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文,因而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学生们今后学习说明文奠定了基础。 三、 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内容 投影显示: 学习目标二 A、积累字词; B、了解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的结构,明确说明顺序。 自读课文,积累字词。 峰峦 预兆 轻盈 均匀 崩塌 弥漫 征兆 一霎间 【设计 意图】学习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这是教学中必备的环节,不能丢弃;通过校正字的读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1)、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 如何理解这句话。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明确: 招牌 一词,本义指商业人员用来标志商品,招揽顾客的广告牌,用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 ) ( 2)、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 (明确: 26 自然段。 方法提示:学习说明文要注意那些概括性强的段落、句子,这种句子在段首。 根据这些关键性的句段,就能迅速把握全文。 ) ( 3)根据以上两题,理清课文的结构: 思考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一部分(第 1 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 2- 6 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 7 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总 分 总的逻辑顺序。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整体感知具有的重要作用。 通 过整体感知就是要学生先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这也是加深对课文认知并进一步理解的必要一步。 在整体阅读时,理清文章的结构,明确说明顺序 —— 逻辑顺序。 四、重点研讨,掌握说明方法 投影显示: 学习目标三 A、概括 3— 6 自然段的内容。 B、了解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C、尝试用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事物。 自读 36 自然段,小组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 6 自然段的内容,体会语段中清晰的思路 是通过什 么说明方法表现出来的。 完成下表。 晴天云简表 云 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 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扁球状 排列匀称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 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 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 向前推进 像白 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晴灰色云块密布。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优秀说课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相关推荐
:像牛毛(多)、像花针(细)、像细丝(密)⑫本段含蓄写春风的句子:(密密地斜织着)⑬本段描 写雨中景物的写作顺序:(从静到动、从物到人、从近到远)⑭该段中的拟人句是第⑦句。 ⑮划分本段的段落层次:① /②③④⑤ /⑥⑦ ㈥《竹林深处人家》 1.《点金教练》相关练习 41 页: 3 题; 42 页: 6~ 9 题。 2.精要补充练习 “说是竹乡”到“的味道” 选段⑪选词填空:①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
恐后地开花。 酝 酿 —— 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花枝招展 —— 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多音字积累 12 济南的冬天 一 字音字形 济 南( jǐ) 伦 敦 ( dūn) 镶 边( xiāng) 宽 敞 ( chǎng) 水 藻 ( zǎo) 贮 蓄 (zh249。 ) 澄 清 (ch227。 ng) 着 落 (zhu239。 ) 二 形似字
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4李白的《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 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么样。 七年级语文 13集体备课教案刘家峡中学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刘家峡中学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67 散步主备人:张艳露 授课人: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 . . . . . . . . 其受之天也,贤于才人远矣. . . . . . . . . . . .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 . . . . . . . . . . . . 3. 、从全文看,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用文中语句回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词语积累: P104 注释 1 :《三点一测》 P153154 表格 ( P101 第 3 段):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第 15课 孙权劝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qīng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y227。 即更 gēng 刮目相待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2)但当涉猎 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