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版语文复习资料及练习内容摘要:

是为大多数人更好的生活,只有树立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才有意义,自己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六、重点句段分析 ?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直入事件,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好奇心,为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 ? 第十四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在走过艰难险阻后,骆驼看到了美丽的景色,但是这么 美丽的景色并没有改变骆驼回到沙漠、改造沙漠的决心,由此可以看出骆驼高尚的品格。 这一自然段为下文骆驼放弃这里选沙漠作了铺垫。 ) ? 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如何理解。 (这一自然段表现了骆驼谦虚、默默奉献的品质。 骆驼虽然已经有了美好的声誉,但仍能坚持不懈地做自己的事情,更突出其高尚的品质,给读者以想象、思考的空间。 ) 七、课后重点练习:(一)与(二) 八、课文读后感:骆驼克服的困难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客观环境的艰难、 《地毯下的尘土》 一、解题:文章题目为偏正短语;体裁为童话;题眼是 “尘土 ”。 二、作家作品: 莫德 林塞,美国作家。 《美德书》,威廉 贝葱茏 眷( ju224。 n)顾 津津有味 教诲 (hu236。 ) 扫帚( zhǒu)被褥( r249。 ) 四、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 15):父死母病妹瘸家穷,米妮主动外出打工。 第二部分( 617):偶遇十二矮人挽留,担任临时保姆。 第三部分( 1834):米妮自觉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得到十二金币的回报。 五、主旨 这篇童话,讲述了勤劳能干的小姑娘米妮在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况下,认为 “地毯下面没人看得见 ”就不打扫了。 但经过思想斗争,最终主动连夜打扫,而地毯下面却有金币的故事 ,告诉人们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 只要养成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一定会受益终生。 六、重点句子分析 ? “如果你的真诚和善良如一,我们的报答将要把你眷顾。 ”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在小矮人看到米妮把家里打扫得那么干净后,邀请她留下,并说了这句话,这也是文章主旨的一处引线,和后文的情节发展相关联。 ) ? “从此每天都这样,米妮一直这么认真地干着,直到仙女休假的最后一天 ” 这句话在全文结构起什么作用。 (该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 “地毯下的尘土。 地毯下的尘土。 ”有何作用 及表达效果。 (该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米妮激烈的思想斗争。 反复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巨人和孩子》 一 、字词 栖( qī)息 聆( l237。 ng)听 肆意 咆哮( xi224。 o) 翩翩( piān)起舞 二、主旨:这篇童话通过写巨人的花园由终年寒冬终于回到春天的过程,告诉我们: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第 12 课 《蟋蟀在时报广场》 一、字词:忧郁 陶醉 弥( m237。 )漫 涟( li225。 n)漪( yī) 萦( y237。 ng)回 孤苦伶仃 家喻户晓 二 、主旨: 第四单元 第 13 课 《我爱这土地》 一、解题:题目是主谓短语,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 题眼:爱 背景介绍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 “土地 ”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 “太阳 ”)。 “土地 ”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 “土地 ”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 1938年 11 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 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 “吹号者 ”,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二、作家作品:艾青( 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诗人曾自称为 “悲哀的诗人 ”。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 ——我的保姆》;诗作集:《黎明的通知》、《旷野》、《他死在第二次》。 三、重点字:嘶哑、无止息 四、结构: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诗一问一 答,直接抒发了 “我 ”对 “这土地 ”的热爱之情。 五、主题: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六、重点问题 1. 2.作者对这四种物的描写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困难、人民的悲愤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 3.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 “我 ”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 4.写法: ①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② 第一节与第二节的关系是递进关系。 ③ 象征手法。 七、课后重点练习:(一)与(三)(背诵) 八、拓展 1.有关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 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②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③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应注意哪些是诗眼,诗眼即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思想客观事物)。 第 14 课 《乡愁》 一、解题: 二、作者:余光中,诗人。 祖籍福建永春。 1928 年生于南京,现居台湾。 自称自己的写作为 “四度空间 ”(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被誉为 “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 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诃》、《石室之死》。 三、全诗结构 第一节:邮票虽小,却蕴涵着多少对母亲的思念、眷念之情啊。 第二 节:船票虽窄,却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无限相思。 第三节:坟墓虽矮,慈母与我天人相隔,其间无限酸楚,谁能体会。 第四节:海峡虽浅,却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可这浅浅的海峡,又怎么能割断作者对故土的绵绵思念呢。 四、主题: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五、重点问题 ? 本诗借助的意象: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 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时间顺序) ? 本诗四节可否颠倒。 (本诗四节不能颠倒。 理由: ① 按时间顺序展开; ② 由前三节抒发个人的乡愁,第四节 上升到对祖国的深情厚意,逐层推进。 前三节是第四节的铺垫,第四节是前三节的升华。 ) ? ? 六个意象的作用:感情明朗、集中强烈,让人具体可感,同时又能激发我们丰富的联想,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六、拓展 “愁 ”的诗句: ①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②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⑤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第 15 课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一、字词:颤抖、琴弦 二、主题: 该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的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 (也包括成年人 ),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第 16 课 《纸船》 一、字词:异地、游伴、浮泛 二、主题:歌颂儿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 第五单元 第 17 课 《苏州园林》 一、解题: “苏州园林 ”是偏正短语。 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 1)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内容、说明对象角度) 生动说明文、平实说明文。 (语言角度) ( 2)说明文三要素:说明事物的特征、说 明方法、说明顺序。 ( 3)说明对象即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5)时间顺序一般用于介绍某个事物或事情的发展过程;空间顺序一般用于介绍建筑物的方位等,如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周围到中间等;逻辑顺序包括由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由成因到结果、由表及里等。 ( 6)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资料、摹状貌等。 ( 7)说明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或生动或平实。 二、作者简介:叶圣陶( 1894—1988),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 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著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三、重点字词 标本:原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 这里指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形象地说明了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