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全文加注释内容摘要:

用,圣人逃匿躲藏起来,一些贪图利禄,奸诈虚伪的人飞黄腾达,君主和大臣之间互相怀疑,君臣关系土崩瓦解,互相征伐,父子离散,骨肉反目,就叫做 “ 轻微的裂痕 ”。 当圣人看到轻微的裂痕时,就设法治理。 当世道可以治理时,就要采取弥补的 “ 抵 ” 法,使其 “” 得到 弥合继续保持它的完整,继续让它存在下去;如果世道已坏到不可治理时,就用破坏的 “ 抵 ” 法(彻底把它打破 “ ,占有它并重新塑造它。 或者这样 “ 抵 ” ,或者那样 “ 抵 ” ;或者通过 “ 抵 ” 使其恢复原状,或者通过 “ 抵 ” 将其重新塑造。 对五帝的圣明政治只能 “ 抵而塞之 ” ;三王从事的大事就是了解当时的残暴政治,从而夺得并重新建立政权。 诸候之间互相征伐,斗争频繁,不可胜数,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善于斗争的诸候才是强者。 自从天地之间有了 “ 合离 ” 、 “ 终始 ” 以来,万事万物就必然存在着裂痕,审不可不研究的问题。 要想研究这个问题就要用 “ 捭阖 ” 的方法。 能用这种方法的人,就是圣人,圣人是天地的倒霉。 当世道不需要 “ 抵 Ar 时候,就深深地隐居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道有可以 “ 抵 ” 弊端时,对上层可以合作,对下属可以督查,有所依据、有所遵循,这样就成了天地的守护神。 探意篇 鬼谷子 飞钳第五 飞①钳②第五 [原文 ] 凡度权③量能,所以征远来近。 立势而制事④,必先察同异之计,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⑤,知有无之术⑥;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⑦;然后乃权量⑧之。 其有隐括⑨,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钩钳之辞⑩,飞而钳之。 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11)。 其不可善者 (12):或先征之,而后重累 (13);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14)。 其用 (15)或积财货、琦玮 (16)、珠玉、白璧、采邑 (17)以事之 (18),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墟。 将欲用之于天下 (19),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 (20)地形之广狭,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 (21),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 (22),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求之。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 (23)、料气势 (24),为之枢机 (25)以迎之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 (26)也。 用于人,则空往 (27)而实来 (28),缀而不失,以究其辞。 可钳而纵,可钳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注释 ] 1) 飞:是扬的意思,夸奖对方使其放心发言。 2) 钳:牵制束缚,控制的意思。 3) 权:权衡,指人的计谋。 4) 立势而制事:把事导向成功。 5) 内外之辞:内是实质,外是表面,也就是所说事情的反正两面。 6) 有无之术:探讨有无的术数。 7) 亲疏之事:或亲密或疏远。 8) 权量:计量长短轻重。 9) 隐括:隐情,说不 清的地方。 10) 引钩钳之辞:钩是弯曲金属所作的钩针,比喻诱使他人言论归顺己方。 11) 其说辞也,乍同乍异:钩钳之语,对于对方的言论,本着 “ 有时同意,有时反对 ” 的原则进行。 12) 不可善者:即使运用飞钳之法也不能改变的人或事物。 13) 重累:同重叠,反覆试验。 14) 毁为重累:反覆试验,对方暴露缺点。 15) 其用:准备要采用时。 16) 琦玮:珍贵的宝玉。 17) 采邑:封地。 18) 事之:对待他。 19) 用之于天下:把飞钳之术推广到全天下。 20) 制:知的意思。 21) 心意之虑怀,审其意:详细知道思虑和希望等。 22) 说其所重:游说其所尊重的。 23) 材力:材同才,指才干。 24) 气势:气和势 都是势,是表现思想的力量。 25) 枢机:转动门户的轴叫枢,启动发射的装置叫机,是事物的关键。 26) 飞钳之缀:飞钳之术的秘诀。 27) 空往:仅仅用语言赞美、歌颂。 28) 实来:使对方打开心扉,拿出真情来归服已方。 [译文 ] 只要善于揣度人的智谋,考量人的才干,就能吸引远近人才。 要造成一种声势,使事情获得成功,就得先观察人们相同和不同之处,区别议论的是与非,了解对内对外的各种进言,掌握其真假,决定事关安危的计谋,确定与谁亲近和与谁疏远。 然后再看看这样做的利弊得失。 衡量这些关系时,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进行研究,进行探索,使之 为我所用。 借用引诱使对方说出真情,然后通过恭维来钳住对手。 钩钳之语是一种游说辞令,其特点是忽同忽异。 对于那些没法控制的对手,或者先对他们威胁利诱,然后再对他们反复试探;或者先对他们反复试探,然后再摧毁他们;或者在反复考验中,毁灭对方,或者把摧毁对方作为反复考验。 想要重用某些人时,可先赏赐财物、珠宝、玉石、白璧和封地,以便对他们试探;或者通过衡量其才能创造气氛,来吸引他们;或者通过寻找机会来控制对方,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抵之术。 要把 “ 飞钳 ” 之术向天下推行,必须考量人的权谋和才干,观察天地的盛衰,掌握地形的宽窄 和山川险阻的难易,以及人民财富的多少,诸侯间交往中谁与谁亲密,谁与谁疏远,谁与谁友好,谁与谁相恶。 要详细考察对方的愿望和想法,了解他们的好恶,然后针对对方所重视的问题游说他,先用 “ 飞 ”的方法诱出对方爱好之所在。 最后再用 “ 钳 ” 的方法控制住对方。 如果把 “ 飞钳 ” 之术用于他人,就要揣摩对方的智慧和才能,度量对方的实力,估计对方的势气,然后以此为突破口与对方周旋,进而争取以 “ 飞钳 ” 之术达成妥协,有意识地适应对方。 这就是 “ 飞钳 ”的秘诀。 如果把 “ 飞钳 ” 之术用于外交,可用华美的辞藻套出对方的实情,保持联系,勿使失误, 以便考究游说的辞令。 这样就可以把握关键实现合纵,也可以实现连横;也可以引而向东,也可以引而向西;可以引而向南,也可以引而向北;可以引而返还,也可以引而复去。 虽然如此,还是要小心谨慎,不可丧失其节度。 万全计篇 鬼谷子 忤合第六 忤合①第六 [原文 ] 凡趋合倍反②,计有适合。 化转③环属④,各有形势⑤。 反复相求,因事为制⑥。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 成于事⑦合于计谋⑧,与之为主 ⑨。 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⑩,必有反件。 反 (11)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 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 (12)气势而与之。 大小进退,其用一也。 必先谋虑,计定 (13)而后 (14)行之以忤合之术 (15)。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 (16)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17)。 故伊尹 (18)五就汤 (19)、五就桀 (20),然后合 (21)于汤。 吕尚 (22)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此知天命之钳 (23),故归 之不疑也。 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 (24);材质不惠,不能用兵 (25);忠实无真,不能知人 (26)。 故忤合之道,已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从、乃可以横。 [注释 ] 1) 忤合:忤,抵触、背逆。 合,符合,不违背。 忤合,在这里是指以忤求合,先忤后合。 2) 趋合倍反:趋合是趋向合一,相当于 “ 合 ” ;倍反是背逆,相当于 “ 忤 ”。 倍,同 “ 背 ”。 3) 化转:变化转移。 4) 环属:像铁环一般连锁起来而没有裂缝。 5) 形势:事物发展变化的态势。 6) 因事为制:因 ,依据、凭借;制,法则,法度,控制。 这里是指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7) 成于事:把事情办成功。 8) 合于计谋,实现或符合预定的计谋。 9) 与之为主:与之,与他们。 为主,为主人。 指都是各为其主。 10) 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忠,忠实;反,背反,忤,抵触,背逆。 任何计谋都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主人,必然要相抵触。 11) 反:此处当顺从解释。 12) 材能:才质和能力。 13) 计定:确定计谋。 14) 而后:然后。 15) 忤合之术:即反台之术。 16) 忤合:逆合。 17) 合:耦合。 18) 伊尹:古代传说人物,辅弼商汤消灭夏桀,是商朝开国名相。 19) 汤:商朝的开国之君,重用伊尹消灭夏桀 ,开创商王朝,推行善政。 20) 桀:古代传说人物,他是夏朝最后一个暴君,被商王汤消灭。 21) 合:契合。 22) 吕尚:即太公望,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对周朝的建立贡献极大,是齐国的始封主。 23) 天命之钳:天命的制约。 24) 成名:树立名声。 25) 兵:这里指军队。 26) 知人:了解他人。 [译文 ] 大凡联合与对抗的行动,都有相应合宜的计策。 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连锁而无中断。 然而,变幻着的事物各有具体情况,彼此间互相依赖,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圣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处世是为了教化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 他们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观察天时 ,抓住有利时机,根据国家哪些方面有余,哪些方面不足,据此先把握实质,并设法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面转化。 世上没有永远显贵的事物,事物没有永恒的师长和榜样,圣人常常是无所不做,无所不听。 办成要办的事,重要的是不违背预定的计谋。 如果为了自己的君主,合乎这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那一方的利益。 凡是计谋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对立的君主,必然违背某一方的意愿。 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方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方的意愿。 这就是 “ 忤合 ” 之术。 如果把这种 “ 忤合 ” 之术运用到天下,必然要把全天下都放在 “ 忤合 ” 之中权衡 之;如果把这种 “ 忤合 ” 之术用到某个国家,就必然把整个国家放在 “ 忤合 ” 之中权衡之;如果把这种 “ 忤合 ” 之术运用到某个家族,就必然要把整个家族都放在 “ 忤合 ” 之中权衡之;如果把这种 “ 忤合 ” 之术用到某一个人,就必然要把这个人的才能气势都放在 “ 忤合 ” 之中权衡之。 总之运用 “ 忤合 ” 之术的范围或大或小,其功用是相同的。 所作之事都要预先谋划、分析、计算之后再实行 “ 忤合 ” 之术。 古代那些善于以背离一方、趋向一方而横行天下的人,常常驾驭着四海之内的各家势力,控制各个诸侯,在 “ 忤合 ” 中促成转化,然后达到 “ 合 ” 于圣贤君主的目的。 过去伊 尹五次臣服商汤,五次臣服夏桀,然后才决定一心臣服商汤王。 吕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纣王,其行动目的仍未显露于世人,最后归服了周文王。 这就是懂得天命的制约,所以才能归顺一明主而毫不犹豫。 如果不具备高尚的品德,超人的智慧,是不能驾驭天下的;如果不用心冥思是不可能揭示事物的规律的;如果不全神贯注地考察事物的实情,就不可能功成名就;如果才能、胆量都不足,就不能统兵作战;如果只是愚忠呆实而无真知灼见,就不可能有察人之明。 所以, “ 忤合 ” 的规律是:首先估量自我聪明才智,度量自身的优劣长短,分析在远近范围内还比不上谁。 这样就可以前进,可以后退;可以合纵,可以连横了。 猜疑篇 鬼谷子 揣篇第七 揣①篇第七 [原文 ]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 量权②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③;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 曰: “ 度于大小,谋于众寡。 称货财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 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 谋虑孰长、孰短。 群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 与宾客④之知睿孰少、孰多。 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 诸候之亲孰用、孰不用。 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 孰好、孰憎。 反侧孰便、孰知。 如此者,是谓量权。 ”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具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知其变⑤。 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⑥。 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⑦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 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⑧一也。 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 此谋之本也,而说之法也。 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 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故曰 “ 揣情最难守司 ”。 言必时其⑨谋虑,故观蜎飞蠕动⑩,无不有利害 (11),可以生事变。 生事看,几之势 (12)也。 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 [注释 ] 1) 揣:推测对方的心理。 2) 量权:量是秤称重量,权是秤所用的砣。 3) 称:又作秤,天平。 4) 宾客:古代称被礼遇为军师和策士等人。 5) 变:指好恶喜惧变化而言。 6) 所安:安身立命的根据。 7) 见:显现。 8) 数,通术。 9) 时其:抓住时机。 10) 蠕动:这里泛指能飞行、蠕动的小虫。 11) 无不有利害:世间没有不具备利害之心的东西。 世上之事无不包含着利与害的因素。 12) 几之势:几,细微,细微的态势。 [译文 ] 古时候,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必然会审慎地把握国家的发展趋势,揣度各诸侯国的具体情形。 如果不能周密切实地审时度势,权衡利害,就不会知道诸侯国的强弱情况。 如果不能周密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