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问对原文白话对照版内容摘要:

并非我一人称为至神至圣,而是天下的人都称之为至神至圣。 并非一时天下人称之为至神至圣,几千万年以后天下人仍称之为至神至圣。 长此以往,都是如此。 ” (原文) 樵者问渔者曰 :“子以何道而得鱼 ?” 曰 :“吾以六物具而得鱼。 ” 曰 :“六物具也 ,岂由天乎 ?” 曰 :“具六物而得鱼者 ,人也。 具六物而所以得鱼者 ,非人也。 ” 樵者未达 ,请问其方。 渔者曰 :“六物者 ,竿也 ,纶也 .浮也 ,沉也 ,钩也 ,饵也。 一不具 ,则鱼不 可得。 然而六物具而不得鱼者 ,非人也。 六物具而不得鱼者有焉 ,未有六物不具而得鱼者也。 是知具六物者 ,人也。 得鱼与不得鱼 ,天也。 六物不具而不得鱼者 ,非天也 ,人也。 ” (编译)樵者问渔者:“ 你如何钓到鱼。 ” 答:“我用六种物具钓到鱼。 ” 问:“六物具备,就能钓到鱼吗。 ” 答:“六物具备而钓上鱼,是人力所为。 六物具备而钓不上鱼,非人力所为。 ” 樵者不明白,请问其中的道理。 渔者说:“六物,鱼杆、鱼线、鱼漂、鱼坠、鱼钩、鱼饵。 有一样不具备, 则钓不上鱼。 然而有六物具备而钓不上鱼的时候,这不是人的原因。 有六物具备而钓不上鱼的时候,但没有六物不具备而钓上鱼的时候。 因此具备六物,是人力。 钓上钓不上鱼,是天意。 六物不具备而钓不上鱼,不是天意是人力。 ” (原文) 樵者曰 :“人有祷鬼神而求福者 ,福可祷而求耶 ?求之而可得耶 ?敢问其所以。 ” 7 曰 :“语善恶者 ,人也;福祸者 ,天也。 天道福善而祸淫 ,鬼神岂能违天乎 ?自作之咎 ,固难逃已;天之灾 ,禳之奚益 ?修德积善 ,君子常分。 安有余事于其间哉 !” 樵者曰 :“有为善而遇祸 ,有为恶而获福者 ,何也 ?” 渔者曰 :“有幸与不幸也。 幸不幸 ,命也;当不当,分也。 一命一分 ,人其逃乎。 ” 曰 :“何谓分 ?何谓命 ?” 曰 :“小人之遇福 ,非分也 ,有命也;当祸 ,分也 ,非命也。 君子之遇祸 ,非分也 ,有命也;当福 ,分也 ,非命也。 ” 渔者谓樵者曰 :“人之所谓亲 ,莫如父子也;人之所渭疏,莫如路人也。 利害在心 ,则父子过路人远矣。 父子之道 ,天性也。 利害犹或夺之 ,况非天性者乎 ?夫利害之移人 ,如是之深也 ,可不慎乎 ?路人之相逢则过之 ,固无相害之心焉 ,无利害在前故也。 有利害在前 ,则路人与父子 ,又奚择焉 ?路人之能相交以 义 ,又何况父子之亲乎。 夫义者 ,让之本也;利者 ,争之端也。 让则有仁 ,争则有害,仁与害 ,何相去之远也 !尧、舜亦人也。 桀、纣亦人也,人与人同而仁与害异尔,仁因义而起 ,害因利而生。 利不以义,则臣弑其君者有焉,子弑其父者有焉。 岂若路人之相逢 ,一目而交袂于中逵者哉 !” (编译)樵者问:“有人祈祷鬼神而求福,福可以求到吗。 ” 答:“言行善恶,是人的因素;福与祸,是天的结果。 天的规律福善祸灾,鬼神岂能违背。 自己做的坏事,岂能逃避。 上天降下的灾祸,祈祷又有什么用。 修德积善,是君子的本分。 这样做就不会有灾祸来找。 ” 问:“有行善的而遇祸,有行恶的而获福。 为什么。 ” 答:“这是有幸与不幸之分。 幸与不幸,是命。 遇与不遇,是分。 命与分,人怎么能逃避。 ” 问:“什么是分。 什么是命。 ” 答:“坏人遇福,不是分是命,遇祸是分不是命。 好人遇祸,是命不是分,遇福是分不是命。 ” 渔者对樵者说:“人与人的亲情,莫过于父子;人与人的疏远莫过于路人,如果利与害在心里,父子之间就会像路人一样远,父子之间的亲情,属于天性,利与害都能夺掉,更何况不是天性的,利与害祸人,如此之深,不能不谨慎。 路人相遇一过了之,并无相害之心,是因为没有利与害的 关系。 若有利与害的关系,路人与路人、父与子之间又如何选择呢。 路人若能以义相交,又何况父子之亲呢。 所谓义,是谦让之本。 而利益是争夺之端。 谦让则有仁义,争夺则有危害。 仁义与危害相去甚远。 尧、舜是人,桀、纣也是人。 人与人同,而仁义与危害却不同。 仁慈因义气而起,危害因利益而生。 利益不会因义气而争夺,否则不会有臣杀君、子杀父之事。 路人相逢,也不可能因一眼而情投意合。 ” (原文) 樵者谓渔者曰 :“吾尝负薪矣 ,举百斤而无伤吾之身 ,加十斤则遂伤吾之身 .敢问何故 ?” 渔者曰 :“樵则吾不知之矣。 以吾之事观之 ,则易地皆然。 吾尝钓而得大鱼 ,与吾交战。 欲弃之 ,则不能舍,欲取之 ,则未能胜。 终日而后获 ,几有没溺之患矣。 非直有身伤之患耶。 鱼与薪则异也 ,其贪而为伤则一也。 百斤 ,力分之内者也,十斤 ,力分之外者也。 力分之外 ,虽一毫犹且为害 ,而况十斤乎 !吾之贪鱼亦何以异子之贪薪乎 !” 樵者叹曰:“吾而今而后 ,知量力而动者,智矣哉 !” 8 (编译)樵者问渔者:“我经常扛柴,扛一百斤也伤不了我,再加十斤就伤了我,为什么。 ” 渔者答:“扛柴我不清楚。 以我钓鱼之事论之,其理一样。 我经常钓到大鱼,与我较量。 欲弃之 ,不舍得,欲钓取,又不容易。 很长时间才能钓上来,有好几次溺水的危险。 这不也是伤身的忧患。 钓鱼与扛柴虽不一样,但因贪而受伤则无两样。 一百斤,力所能及,再加十斤,则在你力所之外。 力所之外,加一毫都是有害,何况十斤。 我贪鱼,又何异于你贪柴呢。 ” 樵者感叹道:“从今以后,我知道做事量力而行才是有智慧的。 ” (原文) 樵者谓渔者曰 :“子可谓知易之道矣。 吾也问:易有太极 ,太极何物也 ?” 曰 :“无为之本也。 ” 曰 :“太极生两仪 ,两仪天地之谓乎 ?” 曰 :“两仪 ,天地之祖也 ,非 止为天地而已也。 太极分而为二,先得一为一 ,后得一为二。 一二谓两仪。 ” 曰 :“两仪生四象 ,四象何物也 ?” 曰 :“四象谓阴阳刚柔。 有阴阳然后可以生天 ,有刚柔然后可以生地。 立功之本 ,于斯为极。 ” 曰 :“四象生八卦 ,八卦何谓也 ?” 曰 :“谓乾、坤、离、坎、兑、良、震、巽之谓也。 迭相盛衰终始于其间矣。 因而重之 ,则六十四卦由是而生也 ,而易之道始备矣。 ” (编译)樵者问:“你是知易理的人。 请问易有太极,太极是何物。 ” 答:“无为之本。 ” 问:“太极生两仪,两仪是天地的称呼吗。 ” 答:“两仪,天地之祖,并非单指天地。 太极一分为二,先得到的一为一,后得到的一为二,一与二叫做两仪。 ” 问:“两仪生四象,四象为何物。 ” 答:“四象就是阴阳刚柔。 阴阳可以生天,刚柔可以生地。 一切事物的根本,于此为极点。 ” 问:“四象生八卦。 八卦是什么。 ” 答:“八卦就是乾、坤、离、坎、兑、艮、震、巽。 是事物发展终始、盛衰的表现。 两两相重,则六十四卦生出,易学之道就具备了。 ” (原文) 樵者问渔者曰 :“复何以见天地之心乎 ?” 曰 :“先阳已尽 ,后阳始生 ,则天地始生之际。 中则当日月始周之际 ,末则 当星辰始终之际。 万物死生 ,寒署代谢 ,昼夜变迁 ,非此无以见之。 当天地穷极之所必变 ,变则通 ,通则久,故象言‘先王以至日闭关 ,商旅不行 ,后不省方’ ,顺天故也。 ” 樵者谓渔者曰 :“无妄 ,灾也。 敢问何故 ?” 曰 :“妄则欺他 ,得之必有祸 ,斯有妄也 .顺天而动 ,有祸及者 ,非祸也 ,灾也。 犹农有思丰而不勤稼稿者,其荒也 ,不亦祸乎 ?农有勤稼穑而复败诸水旱者 ,其荒也 ,不亦灾乎 ?故象言‘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贵不妄也。 ” 樵者问曰 :“姤 ,何也 ?” 曰 :“姤 ,遇也。 柔遇刚也 ,与夬正反。 夬始逼壮 ,姤始遇壮 ,阴始遇阳,故称姤焉。 观其姤 ,天地之心 ,亦可见矣。 圣人以德化及此 ,罔有不昌。 故象言‘施命诰四 9 方’ ,履霜之慎 ,其在此也。 ” 渔者谓樵者曰 :“春为阳始 ,夏为阳极,秋为阴始 ,冬为阴极。 阳始则温 ,阳极则热;阴始则凉 ,阴极则寒。 温则生物 ,热则长物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