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言语译文内容摘要:

从京都回东山时,经过吴中。 随即遇到下雪,还不是很冷。 回来后,和尚们问他途中见闻。 道壹说: “风霜固然不用说了,它却先凝聚起一片暗淡;郊野、村落还只是雪花飞掠,树林和山峰就已经白茫茫一片。 ” 张天锡任凉州刺史,在西部地区称王。 被苻坚俘虏以后,任用为侍中。 后来随苻坚攻晋,在寿阳县大败,便归顺晋朝,来到京都,得到晋孝武帝的器重。 每次入朝谈论,没有不谈一整天的。 很有一些妒忌他的人当众问他: “北方什么东西可贵。 ”张天锡回答说: “桑葚香甜,鸱鸮振翅作响;醇厚的乳酪怡情养性,人们没有妒忌之心。 ” 顾长康去拜谒桓温的陵墓,并且作诗说: “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 ”有人问他说: “你过去倚重桓温才会这样说,你痛哭桓温的情状大概可以描述描述吧。 ”顾长康说: “鼻息像旷野生风,眼泪像瀑布倾泻。 ”又一说是: “哭声像疾雷震破山岳,眼泪像江河倾泻大海。 ” 毛伯成既然自负有才气,就常常声称: “宁可做被摧残的香兰,被打碎的美玉,也不做开花的艾蒿。 ” 范宁作豫章太守的时候,到四月八日用文书向庙里请佛像,众和尚猜测是否须要给一个答复。 这时有个坐在未座上的小和尚说: “世尊不说话,就是准许了。 ”大家都赞同他的意见。 太傅司马道子夜里在书房闲坐,这时天空明朗,月光皎洁,一点云彩也没有,太傅赞叹不已,认为美极了。 当时谢景重也在座。 回答说: “私意以为倒不如有点微云点缀。 ”太傅便打趣谢景重说: “你自己心地不干净,还硬要老天也不干净吗。 ” 北中郎将王但之很喜爱张天锡,问他: “你看过江来的这些人治理江南的途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后起之秀,和中原人士相比又怎么样。 ”张天锡说: “说到研讨深奥的玄学,自王弼、何晏以来是最好的了;说到根据 时势修订规章制度,那就有荀 f 、荀勖和乐广的作风。 ”王坦之说: “你很有远见卓识,为什么会被苻坚挟制呢。 ”张天锡回答说: “阳衰阴盛,所以国运艰难;时运不好,难道这也值得大加讥笑吗。 ” 谢景重的女儿嫁给王孝伯的儿子,两位亲家翁互相都很赞赏、敬重。 谢景重任太傅司马道子的长史,被人家检举了孝王教伯就把谢请去做他的长史,并兼管晋陵郡。 太傅跟孝伯早有嫌隙,不想让他拉走谢景重,又安排谢做咨议;表面上显示自己要罗致人才,实际上是用这种做法来离间他们两人。 等到王孝伯起兵失败以后,有一次,太傅绕着住宅的围墙行散,一 班僚属都在南门迎候参拜。 当时大傅对谢景重说: “王宁谋反,听说是你给他出的主意。 ”谢景重听后毫无惧色,从容地收拢饬回答说: “乐彦辅有句话: ‘ 难道会用五个儿子去换一个女儿。 ’ ”太傅认为他回答得好,便举起杯来劝他酒,并且说: “这当然很好。 这当然很好。 ” 桓玄从义兴郡回到京部后,去谒见司马太傅。 这时太傅已经喝醉了,在座的还有很多客人,太傅就问大家说: “桓温从来都想造反,怎么回事。 ”桓玄拜伏在地不敢起来。 谢景重当时任长史,拿起手板来回答说: ”已故的宣武公废黜昏庸的人,扶助圣明君主登上帝位,功勋超过伊尹、霍光。 至于那些乱纷纷的议论,只有靠太傅英明的鉴识来裁决了。 ”太傅说: “我知道。 我知道。 ”随即举起酒杯说: “桓义兴,敬你一杯。 ”桓玄离开座位向太傅谢罪。 桓温移镇南州,他规划修建的街道很平直。 有人对东亭侯王珣说: “丞相当初筹划修筑建康城的街道时,没有现成图样可以仿效,所以修筑得弯弯曲曲,和这里相比就显得差些。 ”王珣说: “这正是丞相规划得巧妙的地方。 江南地方狭窄,比不上中原。 如果街道畅通无阻,就会一眼看到底;特意拐弯抹角,就给人一种幽深莫测的感觉。 ” 桓玄去拜访荆州刺史殷仲堪,殷正在侍妾的房里睡 午觉,手下的人谢绝给他通报。 桓玄后来谈起这事,殷仲堪说: “我从来不睡午觉。 如果有这样的事,岂不是把重贤之心变成重色了吗。 ” 桓玄问羊孚: “为什么都爱听吴地歌曲。 ”羊孚说: “自然是因为它又婉转动听又轻柔。 ” 谢混问羊孚: “为什么说到器皿就要举出瑚琏。 ”羊孚说: “自然是因为它是迎神的器皿。 ” 桓玄篡位以后,他坐的床稍微陷下去一点,大臣们大惊失色。 侍中殷仲文上前说: “这是由于皇上德行深厚,以致大地承受不起。 ”当时的人很赞赏这句话。 桓玄篡位以后,想要另行设立值班官署,就问手 下的人: “虎贲中郎省应该设置在哪里。 ”有人回答说: “没有这个省。 ”这个回答在当时特别违抗圣旨。 桓玄问: “你怎么知道没有。 ”那个人回答说:“潘岳在《秋兴赋叙》里说过: ‘ 我兼任虎贲中郎将,寄宿在散骑省值班。 ’ ”桓玄赞赏他说得好。 谢灵运喜欢戴曲柄笠,隐士孔淳之对他说: “你想仰慕德高志远的人,为什么不能抛开曲盖的形状。 ”谢灵运回答说: “恐怕是怕影子的人还不能忘记影子吧。 ” 参考资料: 佚名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 篇二 : 世说新语 言语 篇三 : 《世说 新语 言语》:《世说新语 言语》 内容提要,《世说新语 言语》 《言语》是《世说新语》的第二门,共 108 则。 本门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可是一般却说得很得体、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世说新语言语 _《世说新语 言语》 内容提要 谢道韫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这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筒洁得当,声调要有抑扬顿 挫,举止必须挥洒自如。 受此风影响,士大夫在待人接物中特别注重言辞风度的修养,悉心磨炼语言技巧,使自己具有高超的言谈本领以保持自己身分。 在处世待人中,遇事常需要讲道理,这就要求抓准事物或论点的本质要害、是非得失来表述,否则说服不了人。 甚至容易言不及义。 例如第 52 则记: “庾法畅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 公曰: ‘ 此至佳,那得在。 ’ 法畅曰: ‘ 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 “真可谓一语破的。 有时, 1 种行为、 1 种见解可能受指摘甚至误解,须要辩解清楚。 如果善于辩明,容易折服对方,甚至他得到对方欣赏,除难消灾。 例如第 25 则记:西晋时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成都王司马颖,后来司马颖起兵讨伐朝廷中掌权的长沙王司马乂,司马乂便追查乐广和司马颖有无勾结,乐广只用一句话从容反诘: “岂以五男易一女。 ”意谓不会为了 1个女儿而让 5个儿子被害,结果司马乂 “无复疑虑 ”。 这是抓住五比一、重男轻女的习俗来权衡轻重利弊以折服对方。 在交谈、论辩中,也常常须要反驳对方的论点,如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更易压倒对方。 例如第 2 则记:有说 “月中无物 ”会更明亮,徐孺子反驳说: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 这是避开谈月亮,把着眼点放在有物无物上。 只因有了瞳 子,才看得清楚,这是不言自明的。 古人说话,喜欢引证古代言论、事实或典籍,这是 1 种时尚。 引用恰当,会增强说服力,也能增添许多情趣,活跃气氛,所以认为是能言善辩。 本篇引用古事、古语的地方不少。 说话也强调善用比喻。 如果能抓住 2 个人、物、事之间的类似点来比喻,容易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生动。 有时在一些应酬场合,如果比喻得体,就算没有多大意思,也觉清新可喜。 例如第 57 则说: “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 简文曰: ‘ 卿何以先白。 ’ 对曰: ‘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 ”。 这类话,对说者无损,对听者又是赞扬,便 能得到人们的欣赏。 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条目肯定了描写的深刻,传神,有文采;有一些则是在言谈之中隐含说话人的各种思想感情,或讽谏,或讥刺,或劝慰,或大义凛然,或排难解纷,借题发挥,寓意深远。 篇中也有部分条目,或卖弄口才,或乘机吹捧,或聊以解嘲,或多方狡辩,都谈不上能言善辩,意义不大。 世说新语言语 _《世说新语 言语》 原文 +译注 世说新语 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 ①。 奉高曰: “昔尧聘许由,面无作色 ②。 先生何为颠倒衣裳 ③。 ”文礼答曰: “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④。 ” ① 边文礼:边让,字文礼 .陈留郡人。 后任九江太守,被魏武帝曹操杀害。 袁奉高:参见《德行》第 3则注 ①。 失次序:失顺序,不合礼节。 即举止失措,举动失常。 ② “昔尧 ”句:尧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士。 尧想让位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 尧又想请他出任九州长,他认为这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去洗耳。 怍色:羞愧的脸色。 ③ 颠倒衣裳:把衣和裳掉过来穿,后用来比喻举动失常。 衣,上衣;裳 ,下衣,是裙的 1 种,古代男女都穿裳。 这句话出自《诗经 齐风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 ④ “明府 ”句:明府指高明的 府君,吏民也称太守为明府。 按此,袁奉高似乎曾任陈留郡大守,而边文礼是陈留人,所以谦称为贱民。 尧德,如尧之德;大德。 按:袁奉高说到 “尧聘许由 ”之事,所以边文礼也借谈 “尧德 ”来嘲讽他。 边文礼谒见袁奉高的时候,举止失措。 袁奉高说: “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愧色。 先生为什么弄得颠倒了衣裳呢。 ”文礼回答说: “明府刚到任,大德还没有明白显现出来,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呢。 ”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 ”徐曰: “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 ① 若令: 如果。 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 “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 ”徐孺子说: “不是这样。 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 孔融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①。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②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③。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④。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⑤。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⑦。 太中 大夫陈韪后至 ⑧ ,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⑨。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垴坼 ⑩。 ① 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 ② 李元礼:见《德行》第 4 则注 ①。 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 ③ 诣:到。 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 中表亲戚:参《德行》第 18 则注 ②。 ④ 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 ⑤ 仆:谦称。 ⑥ 先君:祖 先,与下文 “先人 ”同。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著有一书。 师资:师。 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 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⑦ 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⑧ 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 陈韪:《后汉书 孔融传)作陈炜。 ⑨ 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⑩ 垴坼:局促不安的样子。 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爸爸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 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 “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经通报后,入门就坐。 元礼问道: “您 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文举回答道: “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 ”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 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 “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 ”文举应声说: “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 ”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 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 “何以不拜 ①。 ”答曰: “偷,那得行礼。 ” ① “何以 ”句:酒是礼仪中必备的东西,所以大儿说饮酒前要拜。 下文小儿以为偷东 西就不合乎礼,而拜是 1 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 孔文举有 2 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 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 “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 ”小的回答说: “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 孔融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①。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②。 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③。 ”寻亦收至。 ① “孔融 ”句: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② 琢钉戏: 1 种小孩玩的游戏。 了: 完全。 遽容:恐惧的脸色。 ③ 大人:对爸爸的敬称。 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依附的东西不能幸免,必受株连。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 2 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 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 “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 2 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