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max中文说明书第一至四章内容摘要:

rl+L 显示二维结构图。 菜单旁边列出了所有的键盘快捷键。 F1……F10 很多功能也使用功能键作为快捷键。 菜单旁边列出了相应的快捷功能 键。 Backspace 当一个编辑窗口具有输入焦点时,运用 Backspace 键可以对高亮的单元格进行编辑。 按下 Backspace 键后,鼠标和左右光标键可以用来进行编辑。 双击鼠标左键 如果鼠标在图形和文本窗口中,双击会使窗口内容重新计算和重绘。 这与选择刷新完全一致。 对于编辑窗口,可以产生 solves 对话框。 鼠标右键 在图形和文本窗口中,击鼠标右键会弹出对窗口 进行设置的对话框。 这与选择 “设置 “完全一样。 对于编辑窗口,可以产生 solves 对话框。 Tab 在编辑窗口中移动到下一个单元格,在对话框中移动到下一区域。 Shift+Tab 在编辑窗口中移动到前一个单元格,在对话框中移动到前一区域。 Home/End 在表格编辑器中,移动到当前编辑器的左上角 /左下角;在文本窗口中,移动到窗口的顶部 /底部;在图形窗口中,放大 /缩小 Ctrl+Home/End 在表格编辑器中,移动到当前编辑器的右上角 /右下角;在图形窗口中,上一次缩放 /恢复原状态 箭头(左右上下) 在表格编辑器中,一次移动一个单元格;在三维图形窗口中,绕 X、Y旋转视图。 Ctrl+箭头(左右上下) 在表格编辑器中,一次移动一屏;在图形窗口中,向左右上下移动。 Page Up/Down 在表格编辑器中,一次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一屏;在三维图形窗口中,绕 Z旋转视图。 Ctrl+PageUp/Down 在表格编辑器中,移动到一列的顶端或者底部。 WINDOWS 快捷键 动作 结果 ALT+TAB 在当前运行的运用程序之间切换在 ZEMAX 与其他应用程序之间切换时非常有用 CTRL+ESC 弹出 Windows 任务栏,可以选择其他应用程序。 ALT 选中当前应用程序的顶部菜单条 ALT+字母 选中菜单中具有相应字母的选项。 比如, ALT+F 选中文件菜单 TAB 移动到下一选项或者区域 SHIFT+TAB 移动到前一选项或者区域 空格键 在单选框的开启或者关闭之间切换 回车 在对话框中与按下高亮或者默认的按钮等效 字母 在下拉框中按下一个词的首字母可以选中该项。 使用 Windows 剪切板 Windows 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就是剪切板。 剪切板是图形 与文 本的 “保留区域 “。 使用剪切板的优点在于,几乎所有的 Windows 程序都可以对剪切板进行导入和输出。 ZEMAX 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用来产生图形和文字数据,它只支持对剪切板的输出。 一旦锁需数据拷贝到剪切板,其他的应用程序,诸如文字处理器,图像编辑器,或者桌面印刷系统就可以很容易低重新应用这些数据。 比如,这本手册中的图形就是 ZEMAX 产生后,拷贝到剪切板,然后再从剪切板粘贴到桌面印刷系统程序中的。 要使 ZEMAX 的图形和文本输出到剪切板中是非常简单的。 选择所需要的图形和文本,然后选择菜单中的 “窗口 ”, “复制 到剪切板 ”即可。 表面上看不到任何变化(数据的传送非常快),但是数据就可以被其他应用程序使用了 现在要把剪切板数据输送到一个文字处理程序中,运行这一程序,现在 “粘贴 ”,这一选项一般在程序的 “编辑 ”菜单下。 可以查阅这一程序的文档说明。 一些 Windows 的应用程序不能输入 ZEMAX 的图形,即使在 Windows 的剪切板中可以正确的显示也不行。 这中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一章前面描述的图形窗口部分中介绍的 “输出Metafile”,创建 Metafile 文件之后,大部分的 Windows 程序可以导入这类图形了。 将 ZEMAX图形输送到其他应用程序中的另外一种方法是使用屏幕捕获,这能将整个屏幕和任意单个的窗口建立成为一个位图图像。 要将整个屏幕捕获为一个位图,按下 Ctrl+Print Screen 键。 要捕获一个窗口,选中那一窗口并按下 ALTPrint Screen。 屏幕位图被捕获后,可以使用 Ctrl+v 或者 “编辑 ”菜单中的 “粘贴 ”命令粘贴到其他程序中。 具体使用那种方法取决于程序。 第三章 习惯用法和定义 介绍 这一章对本手册的习惯用法和术语进行说明。 ZEMAX 使用的大部分习惯用法和术语与光学行业都是一致的,但是还是有一些重要 的不同点。 活动结构 活动结构是指当前在镜头数据编辑器中显示的结构。 详见 “多重结构 ”这一章。 角放大率 像空间近轴主光线与物空间近轴主光线角度之比,角度的测量是以近轴入瞳和出瞳的位置为基准。 切迹 切迹指系统入瞳处照明的均匀性。 默认情况下,入瞳处是照明均匀的。 然而,有时入瞳需要不均匀的照明。 为此, ZEMAX 支持入瞳切迹,也就是入瞳振幅的变化。 有三种类型的切迹:均匀分布,高斯型分布和切线分布。 对每一种分布(均匀分布除外),切迹因素取决于入瞳处的振幅变化率。 在 “系统菜单 ”这一章中有关于切迹类型和 因子的讨论。 ZEMAX 也支持用户定义切迹类型。 这可以用于任意表面。 表面的切迹不同于入瞳切迹,因为表面不需要放置在入瞳处。 对于表面切迹的更多信息,请参看 “表面类型 ”这一章的 “用户定义表面 ”这节。 后焦距 ZEMAX 对后焦距的定义是沿着 Z轴的方向从最后一个玻璃面计算到与无限远物体共轭的近轴像面的距离。 如果没有玻璃面,后焦距就是从第一面到无限远物体共轭的近轴像面的距离。 基面 基面(又称叫基点)指一些特殊的共轭位置,这些位置对应的物像平面具有特定的放大率。 基面包括主面,对应的物像面垂轴放大率为+ 1;负主 面,垂轴放大率为- 1;节平面,对应于角放大率为 +1;负节平面,角放大率为- 1;焦平面,象空间焦平面放大率为 0,物空间焦平面放大率为无穷大。 除焦平面外,所有的基面都对应一对共轭面。 比如,像空间主面与物空间主面相共轭,等等。 如果透镜系统物空间和像空间介质的折射率相同,那么节面与主面重合。 ZEMAX 列出了从象平面到不同象方位置的距离,同时也列出了从第一面到不同物方平面的距离。 主光线 如果没有渐晕,也没有像差,主光线指以一定视场角入射的一束光线中,通过入瞳中央射到象平面的那一条。 注意,没有渐晕和像差时 ,任何穿过入瞳中央的光线也一定会通过光阑和出瞳的中心。 如果使用了渐晕系数,主光线被认为是通过有渐晕入瞳中心的光线,这意味着主光线不一定穿过光阑的中央。 如果有瞳面像差(这是客观存在的),主光线可能会通过近轴入瞳中心(如果没有使用光线瞄准)或光阑中央(如果使用光线瞄准),但一般说来,不会同时通过二者中心。 如果渐晕系数使入瞳减小,主光线会通过渐晕入瞳中心(如果不使用光线瞄准)或者渐晕光阑中心(如果使用光线瞄准)。 常用的是主光线通过渐晕入瞳的中心,基本光线通过无渐晕的光阑中心。 ZEMAX 不使用基本光 线。 大部分计算都是以主光线或者中心光线作为参考。 优先使用中心光线,因为它是基于所有照射到象面的光线聚合效应,而不是基于选择某一条特殊光线。 坐标轴(系) 光轴为 Z轴,正方向为光线由物方开始传播的方向。 反射镜可以使传播方向反转。 坐标系采用右手坐标。 在标准系统图中,弧矢面内的 X 轴指向显示器以里。 子午面内的 Y 轴垂直向上。 通常传播方向沿着 Z 轴正方向从左至右。 当有奇数个反射镜时,光束的物理传播沿- Z方向。 因此,经过奇数反射镜之后,所有的厚度是负值。 衍射极限 衍射极限指光学系统产生象差的原因不是设计和制造 缺陷,而是由于衍射物理效应。 要判断系统是否是衍射极限,可以计算或者测量光程( OPD)。 如果 OPD 的峰 —谷差值小于波长的四分之一,那么就说系统处于衍射极限。 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来判断一个系统是否是衍射极限,例如:斯特列尔比数(在同一系统里形成的有象差点像的衍射图峰值与无象差 的峰值亮度之比。 用于像质的评价)。 RMS OPD;标准偏差,最大梯度误差,等等。 当使用一种方法评价系统为衍射极限时,运用另外一种方法可能不是衍射极限,这是可能的。 在一些 ZEMAX 的图,例如, MTF 或 Diffraction Encircled energy(衍射能量圈图)等,衍射极限可以选择显示出来。 这些数据通常是通过追迹某视场角指定参考点的光线得到的。 计算过程考虑了光瞳切迹;渐晕; F/数;表面孔径;透射率等等因数,但不考虑实际存在的误差,光程差都定为 0。 对于包含 X 和 Y方向视场角都为 0 的系统(比如 , ),参考视场位置为坐标轴上点。 如果没有( 0, 0)视场,定义的第一个视场对应的坐标用于参考坐标。 边缘厚度 对于边缘厚度, ZEMAX 使用两种不同的定义。 通常来说,要计算一个特定表面的边缘厚度,采用下面的公式: 1i i i iE Z Z T   iZ 为表面 +y 方向半口径对应的矢高, 1iZ 是下一面在 +y 方向半口径的矢高, iT 是表面在轴向的厚度。 注意,边缘厚度计算时,使用的矢高是个表面在半口径矢高对应的各自的矢高,一般情况下都是不一样的。 边缘厚度计算时由于一般采用 +y 方向口径,如果表面不是旋转对称,或者表面口径为指定时,这样的方法就不适用了。 当采用边缘厚度 求解时,情况则不同。 因为边缘厚度求解可以改变中心厚度,也能改变光线在下一表面的入射点,这表示下一表面的半口径也可以改变。 如果计算边缘厚度时使用下一表面的半口径,会出现无限循环或者循环定义。 正由于此,边缘厚度求解计算边缘厚度时,对两个面都严格采用第一表面的半口径。 第二表面的半口径不再被使用,虽然表面的曲率或者面型还要使用。 有效焦距 指从后主面(象方主面)到近轴象面的距离。 这是无限远物的共轭距离。 主面的计算通常是基于近轴光线数据。 有效焦距一般以折射率为 1 进行计算,即使象空间的折射率不是 1。 入瞳直经 光阑在物空间的近轴象的口径。 入瞳位置 以与系统第一面的距离来衡量的入瞳近轴位置。 第一面一般是 “面 1”,而不是物面,物面是 “面 0”。 出瞳直径 光阑在象空间的近轴象的口径。 出瞳位置 以象面位置衡量的近轴出瞳位置。 额外数据 额外数据被用来定义特定的非标准面型。 比如,用来定义衍射光学面的位相(比如 Binary 1面型)。 在 “面型 ”这一章 “额外数据 ”部分,有关于额外数据的完整讨论。 视场角和物高 视场可以用角度、物高(用于有限距离共轭系统)、近轴象高或者实际象高来表示。 视场角一般用 角度表示。 角度的测量是以物空间 Z轴上近轴入瞳位置作为测量点来衡量的。 正视场角表示这一方向上的光线有正斜率,对应的物方坐标为负。 ZEMAX 运用一下公式将 X、 Y视场角转换为光线的方向余弦: tan /x ln  tan /y mn  2 2 2 1l m n   这里, m、 n 分别代表 x、 y、 z方向的方向余弦。 如果用物高或者象高来定义视场,则高度用透镜单位来表示。 当用近轴象高定义视场时,高度是指主光线在象面 上的近轴象高,在系统存在畸变时,实际的主光线位置会不同。 当用实际象高来定义视场时,高度为主光线在象面上的实际高度。 光阑位移 光阑位移是 ZEMAX 支持的一种系统孔径类型。 这是指入瞳位置、物空间数值孔径、象空间 F/数、光阑面半径中只要有一个确定。 其他的也都确定下来了。 所以,设定号孔径光阑半径,其他值无需再定义了,是定义系统孔径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当光阑面为实际的不变光阑时,比如设计无焦度校正板光学系统时,这种方法更为方便。 玻璃 玻璃的输入是在 “玻璃 ”这一栏中输入玻璃名称。 可以查看玻璃名称,也可以 通过玻璃库工具输入新玻璃。 详见 “使用玻璃库 ”这一章 六边环( Hexapolar rings) 在诸如点列图的计算时, ZEMAX 通常选用一种光线分布。 光线分布指入瞳处光线的分布形式。 六边形式是一种以旋转对称来分布光线的方式。 具体而言是在中心光线周围有一圈一圈的光环。 第一环包括 6 根光线,围绕入瞳按每两根之间 60 度分布,第一根 光线始于 0度(即瞳面 X 轴方向)。 第二环有 12 根光线(此时,光线总数为 19,因为中心光线可以认为是第零环)。 第三环有 18 根光线。 每下一环都比上一环多 6 根光线。 很多需要确定取样光线的功 能(比如点列图)都使用六边环数来确定光线的树目。 如果六边环样本密度为 5,不是指使用 5 根光线,而是指 1+6+12+18+24+30=91 根光线。 像空间 F/ 像空间 F/是与无限远共轭的近轴有效焦距与近轴入瞳直径之比。 注意。 即使透镜不是用于无限远共轭,这一量还是使用无限远共轭的方法。 像空间数值孔径( NA) 像空 NA 是象空间折射率乘上近轴轴上主光线与近轴轴上 +y 边缘光线之间夹角的正弦值,是在指定共轭距离处,按基准波长来计算的。 透镜单位 透镜单位是透镜系统测量的基本单位。 透镜单位用于半径、厚度、 孔径和其他量,可以是毫米、厘米、英寸、米。 边缘光线 边缘光线是从物体开始,通过入瞳边缘,最终入射到象面上的光线。 最大视场 如果 “视场角 ”被选择,用度数显示最大视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